第三步,記住煮粥的要訣
掌握好米和水的比例
熬煮一份美味可口的粥,很重要的一點是米和水的比例,同時也取決于你喜歡喝稠一點的粥還是稀一點的粥。有人喜歡軟爛些的,有人喜歡帶顆粒感的,所以沒有統一標準。
稀粥
嬰幼兒食用的粥和成人的有較大區別,在不同年齡段會加入不同量的水來煮粥,通常有十倍粥、七倍粥、五倍粥等,即煮粥時加入的水量是米量的10倍、7倍和5倍等。
(注:①水的單位換算為1克=1毫升。②對于高湯,因其濃度不同,重量和體積也是不同的,應根據實際情況來添加。)
新米熬粥更香滑
新鮮大米光滑圓潤,富有膠質光澤,米粒背溝留皮很少。新米熬煮出來的粥,更加軟糯香濃。
涼水淘米清水泡
淘米是熬一鍋好粥的重要環節。最好用涼水淘米,水量不可過多,淘洗次數不能多,洗1或2次讓雜質析出即可,淘洗過多易使米里的營養素流失。此外,經過清水浸泡后的米能充分吸收水分,煮出來的粥更黏稠,還能縮短熬煮時間。
煮粥先要腌好米
大米洗凈浸泡后瀝干,加少許植物油和鹽拌勻腌30分鐘,這樣米粒下鍋后能快速“開花”,因為米沾上油后,容易聚集熱能,熬粥更快捷,粥的口感也更香滑。
開水下米不煳底
煮粥時要用開水,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粘鍋煳鍋底的現象,還可以節省時間,使米入鍋時就出現米花。不過要注意火候,大火燒開后要轉小火,慢慢熬煮,香味自出。
砂鍋熬粥控火候
通常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熬至粥熟,這樣能夠煮出食材中的營養成分,使之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口感也更好。粥燒開前,火越大越好,這樣米容易“開花”,煮沸后,火候減小,控制在小火與大火之間,即保持沸騰但是米湯不溢出的狀態。
高湯煮粥最鮮美
高湯是粥很好的調味料,不僅能使粥的口感更鮮美,還能使其營養更豐富。對于不愛喝粥的人,高湯煮的粥或許能讓他胃口大開。
中途加水味道差
煮粥時最好一次性加足水,掌握好水和米的比例,盡量不要中途加水,否則粥會澥,影響粥的黏稠度和濃郁味。如果煮得太稠了,實在需要加水,一定要添加熱水。
點油增香不溢鍋
用砂鍋煮粥容易出現溢鍋,如果不想長時間站在鍋旁,不妨在改小火后約15分鐘時在鍋里倒入少許植物油,這樣就不用擔心氣泡溢出鍋來了,而且點油后的粥又多了些香滑的口感。
因人而異控時間
熬粥時間要掌握好。長時間熬煮后的粥,易于消化吸收,但也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不過,對于兒童以及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熬粥的時間長一點更好。
攪拌環節不能省
攪拌環節是為了讓粥更黏稠。大火燒開后攪拌幾下,轉小火熬15分鐘點油后,按順時針方向攪拌至黏稠狀。
加米加菜分開煮
如果想往粥里加點菜、肉、海鮮等食材,那么要注意把白粥和菜料分開處理,不能一股腦地全部扔進砂鍋,且注意菜料入粥的順序。這樣做一是為了保證米、菜不串味;二是為了保證粥品清爽美觀;三是為了米料、菜料各自煮到適合的火候,尤其是要保證肉類、海鮮類食材的軟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