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質疑丁一小說中,關于湯姆遜沖鋒槍的情況,現將資料公布如下:
湯普森沖鋒槍是以美國湯普森將軍命名,但實際上是由美國人o?v?佩思和t?h?奧克霍夫設計的。又叫芝加哥打印機。
該沖鋒槍的早期研制產品是m1919式,它的最早的生產型是m1921式,后來又相繼出現了m1923、m1928系列沖鋒槍。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并少量裝備了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還為英、法等盟國軍隊所使用。
1942年,對m1928a1式進行了改進,發展了m1式沖鋒槍,并正式裝備美軍,成為美軍第一支制式沖鋒槍,后來在m1式的基礎上又改進為m1a1式沖鋒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湯普森沖鋒槍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停止生產,并逐漸被美國m3a1式沖鋒槍取代。
與其他9毫米沖鋒槍相比,.45口徑的湯普森沖鋒槍重量及較大、瞄準也較難,盡管如此,湯普森仍然是最具威力及可靠的沖鋒槍之一。
至于湯姆遜沖鋒槍何時進入中國?有例為證。
早在當年孫中山先生出席黃埔軍校開學典禮時的歷史鏡頭中,緊隨他身后的衛兵肩扛著一種體型碩大、前后都有握把、帶有彈鼓的武器,它就是在中國裝備近60年,比同時進入中國的“花機關”-mp18/28沖鋒槍使用更廣泛,名氣也更大的湯姆遜沖鋒槍。湯姆遜的英文原文是thompson,由于翻譯的不同,國內也譯做湯姆生、湯普森或湯普遜。在中國,這種武器常被稱做“湯姆生手提機槍”,簡化后就是“湯姆槍”或“湯姆式”。
“湯姆式”也是國內最早仿制的沖鋒槍之一。1923至1924年,廣東兵工廠曾仿制過39支m1921。1926年,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也開始仿造,1927年改稱太原兵工廠后,專門建立沖鋒槍廠,1928年月產達900支。國民政府接管后一度停造,1932至1934年期間又恢復生產,最高月產250支。到1946年,西北制造廠又批量生產該槍。這些仿制品統稱為“晉造手提機槍”,根據前方有無小握把,可分為兩種型號,有前握把者較長、較重,兩者均采用20發彈匣,也可通用50發彈鼓。這些晉造“湯姆式”標稱口徑都是11.25毫米,經常讓人誤以為它與美國原產的口徑不同,實際上兩者的彈藥是通用的。國產“湯姆式”的另一主要廠家是重慶武器修理所,1928年至1935年間累計生產兩種型號共4700支,口徑均為7.63毫米,以求與駁殼槍彈通用,其中一種仿自m1923型,裝有兩腳架,可兼作輕機槍使用。此外,華陰、赤水等兵工廠亦曾仿造此槍。這些國產的湯姆遜仿制品裝備的廣泛程度遠遠超過今人的想象,在中原大戰中各路軍閥都有使用,到抗戰之前,甚至連甘涼一帶少數民族武裝手中也有少量的湯姆遜沖鋒槍。這些仿制品與美國原槍相比,尺寸和細節均有不同,零件一般也不通用,質量更是參次不齊,同時因為磨損和子彈來源等原因,到抗戰中期后應用反而不多,取而代之的是美國提供的原產品。由于舶來品數量很多,雖然1947年國民黨第90兵工廠也根據m1式仿制成功“四五沖鋒槍”,但最終未批量生產。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紅軍就開始接觸和使用“湯姆式”沖鋒槍,其中多是國內仿制品。抗戰初期,八路軍也曾少量裝備過晉造沖鋒槍。
(標注:以上資料取自多篇網文和博客,因發布原因,不能一一列明出處,至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