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武當山,離開武當山的張翠山回來,加上有是張三豐百年大壽,所以武當高層一片其樂融融。
武當六俠分別督率火工道人、眾道童在紫霄宮四處打掃布置,廳堂上都貼了張翠山所書的壽聯,前前后后,一片喜氣。
次日清晨,宋遠橋等換上了新縫的布袍,正要去攜扶俞岱巖,七人同向師父拜壽,但這時候一名道童進來,呈上一張名帖。
宋遠橋接了過來,原來是昆侖派掌門何太沖帶人過來給張真人拜壽。
張三豐雖然地位高,但何太沖也是一派掌門,不能怠慢于是他帶領武當眾人牽連迎接,而后眾人一番寒暄。
但沒過多久,一名小道童又持了一張名帖進來,交給了宋遠橋,卻是崆峒五老齊至。
當世武林之中,少林、武當名頭最響,昆侖、峨嵋次之,崆峒派又次之。崆峒五老論到輩分地位,不過和宋遠橋平起平坐。
但張三豐甚是謙沖,站起身來,說道:“崆峒五老到來,何兄請稍坐,老道出去迎接賓客。”
何太沖心想:“崆峒五老這等人物,派個弟子出去迎接一下也就是了。”
少時崆峒五老帶了弟子進來。接著神拳門、海沙派、巨鯨幫、巫山派,許多門派幫會的首腦人物陸續來到山上拜壽。
宋遠橋等事先只想本門師徒共盡一日之歡,沒料到竟來了這許多賓客,六名弟子分別接待,卻哪里忙得過來?
張三豐一生最厭煩的便是這些繁文縟節,每逢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的整壽,總是叮囑弟子不可驚動外人,豈知在這百歲壽辰,竟然武林中貴賓云集。
到得后來,紫霄宮中連給客人坐的椅子也不夠了。
宋遠橋只得派人去捧些圓石,密密的放在廳上。各派掌門、各幫的幫主等尚有座位,門人徒眾只好坐在石上。斟茶的茶碗分派完了,只得用飯碗、菜碗奉茶。
武當眾人不是傻子,以前他們師傅過壽也沒有這么大場面,但偏偏張翠山一會武當山,這里武林大派就全部來到武當山這比開武林大會大會都要齊全還不是為了屠龍寶刀。
張翠山心中已經安置下定決心不會出賣謝遜!
因為拜壽的江湖人實在太多,方德輕易混進了不過他在這方世界還沒有名氣被安排在戰江湖散人當中做一個龍套,看到這熱鬧的場景心中還有點激動多少年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了。
“和尚在那里出家?”一個刀客看著方德一個人東張西望,一副鄉下人進城的樣子笑著問道。
方德道:“少林寺!”
刀客嘲笑道:“這牛吹的太假了少林寺的和尚來了都會前面坐著,怎么可能安排你坐在這里!”
方德看有這一副武林大會的樣子,有點點懷念道:“貧僧離開少林寺太久了,現在的僧人都不認識貧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