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押著粘罕和銅先文郎,依舊是先到劉豫大營。劉豫聞言,急忙忙迎出大營,聽說押來的二人竟然是大太子粘罕和元帥銅先文郎,劉豫的小心思可有起來了。</br> 劉豫心想:“這可是大太子啊,要是有他在手,那可能換二帝回朝,到時候可是救駕之功啊。”想到此,劉豫急忙道:“牛將軍,這岳將軍那里還有千名俘虜呢,只有六百兵丁,恐生變亂,不如你先回去,這二人和岳將軍的折本由我轉(zhuǎn)送大營。”</br> 牛皋想起趙斌前面說的,剛想拒絕,不想劉豫暗暗揮手,手下兵卒當(dāng)即一擁而上,搶了二人回營。劉豫也趁著牛皋愣神,從牛皋手中抽了折子在手:“來人啊,押幾車酒肉來,由牛將軍帶回前軍,犒賞雁翎軍。”</br> 牛皋見此,總不能再領(lǐng)兵去搶,只得押著酒肉回前軍。岳飛見此只得苦笑的搖搖頭:“罷了罷了,不論功勞是誰,終究是大宋贏了。”</br> 趙斌聞言卻悄悄退出大營,走到暗處,點手喚來暗衛(wèi):“飛鴿傳書下去,小心劉豫這廝造反,另外再將具體情況送一份回家,問問父親的建議。”</br> 再說大營之中,張所麾下的胡先早早回到帥帳之中。這胡先來到青龍山時,找了一棵大樹,攀上樹頂看了個一清二楚。見了張所、宗澤,把實情一一說了清楚。</br> 張所聞言,面沉似水:“如此說來,前次軍功必是劉豫冒領(lǐng),咱們且等等這次戰(zhàn)報,看劉豫如何說。”</br> 宗澤點點頭,忽地抬頭看向胡先:“你說這次有個使戟大將,是南京發(fā)兵時你不曾見過?”</br> 胡先忙點點頭:“正是,此人身材算不上雄壯,可手中那桿大戟倒是威武不凡。”</br> 張所見此,在一旁問道:“宗帥,此人有什么問題嗎?”</br> 宗澤搖搖頭:“沒什么,這人也算是我的子侄,只是沒想到他竟然投軍了,可是投軍怎么不來找我啊。”</br> 正在此時,劉豫也將岳飛的戰(zhàn)報抄好,命人送來大營,而粘罕和銅先文郎則是先留在他自己營中。宗澤接過戰(zhàn)報一看,當(dāng)即氣的拍案而起:“這劉豫好膽!如此潑天大功,竟然也敢貪功冒領(lǐng)!”</br> 張所撿起被宗澤掀翻在地的戰(zhàn)報,仔細(xì)看了看,也是火往上撞:“胡先,本帥命你,領(lǐng)兵五千,前去劉豫大營,押劉豫和兩名俘虜回營。”</br> 胡先當(dāng)即領(lǐng)命出營,去教軍場點兵。正是此時,大營之中有一位兩淮節(jié)度使名叫曹榮,他女兒嫁給了劉豫的長子劉麟。曹榮心說:“不好,這劉豫要是被抓了回來,按兩位元帥的脾氣,不得斬他九族啊,我要救他一救。”隨即喚來自家親兵,也來不及寫信了,只得托個口信去劉豫營中。</br> 劉豫接到傳信一驚,心說:“這下我可完了,要是我被押回去,那還能行。”想著想著,忽地看見自己大帳旁小帳之中的粘罕和銅先文郎,劉豫把心一橫:“二帝的救駕之功,我算是撈不著了,那這救王子的大功,我就不客氣了。”</br> 想到此,也不耽擱起身走出大帳,邁步進(jìn)了小帳,一見粘罕隨即跪倒在地:“臣劉豫拜見大太子。”</br> 粘罕側(cè)目道:“你這宋將,緣何拜在本王面前,口中稱臣啊?”</br> 劉豫正色道:“此地不宜久留,請大王先隨微臣離開此地,后面大營中五千人馬,眼看就要到來。”說著上前扶起二人,抽出隨身短刀,割開兩人身上的繩索,走出小帳,點手喚過自己的親兵衛(wèi)隊,保著二將一路北逃。</br> 等到胡先領(lǐng)兵來到大營時,劉豫幾人身影早就遠(yuǎn)遁數(shù)里,胡先無奈,只能剩下的三千兵卒歸攏,回了后面大營。將劉豫私放粘罕,領(lǐng)兵北逃一事報給宗澤、張所。</br> 宗澤聽聞此言,當(dāng)即一口鮮血噴出:“有此奸臣誤國!我大宋自此亡矣。”</br> 說著一頭栽倒,張所、胡先急忙上前,抬著老帥到后面營帳之中,喚來隨軍大夫為宗澤一番搶救,宗澤這才緩醒過來,老元帥一睜眼,一把抓住床邊的張所,半起身形:“張帥,速命人去喚岳飛、趙斌前來,我有大事相托。”說完又栽倒在床榻之上。</br> 張所急忙胡先,快馬趕奔前軍青龍山,去請人。()重生北宋之我?guī)熜衷里w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網(wǎng)最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