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這是瑾娘吧,有一陣沒看見你了,看這姑娘俊的。”跟著王氏上了一起上大集的大車,車上坐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一見到她就不住嘴的說。
“三嬸子。”瑾娘微笑著打招呼,上了牛車坐在里邊。
“他三嬸,你家杏的嫁妝準(zhǔn)備好了嗎?下個月就是正日子里吧。有什么需要,你可吱聲。”王氏上了車坐在瑾娘旁邊。跟三嬸子就嘮嗑上了。
“都差不多了,就是總覺的少什么,這不再上集上看看。”
“是得好好看看。”
瑾娘就在兩個女人的聲音中第一次來到古代大集。
下了車,兩人先去了蔓娘家的鋪子,蔓娘快要生產(chǎn)了,沒在這,瑾娘倒是看到姐夫了。姐夫張喜是個很精明的人,從小就在外邊討生活,從餐館當(dāng)跑堂的,藥鋪抓藥的,干過不少職業(yè),等跟蔓娘結(jié)了婚,就準(zhǔn)備自己做生意。折騰了一年多,鋪子也開了起來。
這是一間雜貨鋪子,什么鍋碗瓢盆,針頭線腦的他這都買,還幫著代賣。
“娘,趕集呀。看需要什么東西我給您包上。哈,這是瑾娘吧。”兩人剛走到柜臺邊上,張喜就認(rèn)出來了。笑呵呵的打招呼。
“我不要啥,順道,我過來看看,親家公親家母身體還硬朗吧。上次聽蔓娘說你娘病了,正好趕上瑾娘也病了,都沒過去看。”
“我娘已經(jīng)好了,之前也聽說瑾娘病了,我娘還念叨來著呢。看著倒是好利索了。”
“呵呵讓親家母惦記了。等過些天我過去親自謝謝親家母。”估計蔓娘快生了,王氏可是要過去看看。
聽著王氏問著張喜蔓娘的飲食起居什么,瑾娘也沒說話,她本來就不是個話多的,他們這邊風(fēng)氣雖然不是那么封建,可是對女子要求還是很嚴(yán)的。她并沒有及笄,還好些,也不好一個人上街,就是四處亂看讓愛嚼舌根的碰到,不定就編排不夠穩(wěn)重,輕浮一類的。所以跟著王氏出來,她也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言行不當(dāng)。
這些日子跟兩個嫂子接觸的也多了。多少聽聽誰家誰誰怎樣,那個女孩怎么怎么的。有些事情在她耳中完全是無所謂的事,可放在兩個嫂子嘴里就是不好的話了,能聽出她們話里的鄙視,她這兩個嫂子還算好的,這時候人們沒什么娛樂活動,村中的一些三姑六婆最愛說嘴,要是看到什么閑話,那說起來才難聽呢,被說幾次名聲就該壞了,說親都不容易,瑾娘來到這里對有些事情還不夠了解,所以小心翼翼生怕犯了什么錯。
就是在現(xiàn)代芷晴也是有些體會的,她在農(nóng)村長大,小時候因為父母的早逝沒少被村里人說道,雖說大家看她是個孤女同情居多,可是芷晴也看了很多,別的不說,如果誰家當(dāng)媽的厲害了,跟人吵嘴多了,等說親的時候都會有人說那家當(dāng)媽的那樣,估計姑娘也隨娘。不然誰家出了個酒鬼,一家跟酒就脫不了關(guān)系。就是現(xiàn)代介紹對象的時候還要查查底呢,更合況現(xiàn)在這個無比封建的古代。女子不宜,一切要謹(jǐn)言慎行。
王氏跟女婿說了會話,就辦事去了,臨走前張喜還是給包了一包點心。他這人做事精明,不肯吃虧,可對蔓娘是真心實意的,兩口子婚后也是十分幸福美滿的,他對丈人家也是很敬重的。
離開雜貨鋪,王氏特意帶著瑾娘在街上走一走,到處看看,這姑娘雖然要小心不能輕浮,可他們這小門戶講究不多,瑾娘也沒到及笄,看著也小,王氏也想著讓自家姑娘松快一下,左右有她跟著不會有什么事。不過就是這樣,看著瑾娘小心謹(jǐn)慎的樣,心中也十分滿意。
今天瑾娘穿著一身半新青色麻布斜襟直袍,下面是那條暗紅棉布裙,同色的腰帶扎著倒顯得有些纖弱,頭上梳了雙丫髻,顯得十分稚嫩。皮膚白皙,臉上還有些消瘦有些單薄,不過看著干干凈凈利利落落。靠著王氏微低著頭,容貌倒是遮擋大半。
跟王氏去了一次布行在那買了些絲線,上次王氏在縣城收了一些布頭,里面不乏好料,價格也不貴。也是王氏趕得巧,聽那布行的人說這些布頭隔一段時間就有人收呢,如果不是那家布行換了掌柜,清理一下,她倒是無法撿到這樣的好事,也正如此,王氏在哪買的布都便宜很多。以后想要占便宜恐怕就不能夠了。
當(dāng)時聽到這個瑾娘心里也嘆了一下,以前上學(xué)的時候就聽寢室的女同學(xué)說過,假如我到了古代怎么怎么樣,其中一個女生就說,按照一些小說中寫的,去布店收購舊布頭,做一些靠墊或者抱枕賣的肯定好,絕對能大掙一筆。
現(xiàn)在想想有些異想天開呢。她將瑾娘的記憶完全接受吃透才知道這些事情不是那么好做的。不說這古人做事勤儉節(jié)約,那些舊布頭完全可以拿去利用,就家里的舊衣壞的都不能穿了,母親也會留著。更合況那些舊布頭也是可以做東西的。香囊,荷包古人的手藝比現(xiàn)代還要好,家里的兩位嫂嫂雖說沒有仔細(xì)學(xué)過,可用針線也是不含糊的,一些簡單的花樣還是會繡的,母親給的幾尺布做了衣服剩下的邊角料還小心的留著,哪是隨便扔的。就算布行不用,收購的人還是有的,只不過都跟布行伙計掌柜多少有些聯(lián)系罷了,外人是插不進(jìn)去的。瑾娘也是從王氏回來那高興的話語里知道的,想必接受自己的提議也只是不想打消她的積極性罷了。
不過這件事情也給瑾娘提了個醒,她對這個世界了解的還是不夠,現(xiàn)在生活條件雖然不是那么好,可生活還是隨心的,還是慢慢融入的好。
繡活用的絲線,價格不便宜,縣城里的價格更是加了一成,上次王氏就沒有買。
兩人在布行挑了一些絲線,瑾娘打量了一下,店的一角,是給代賣的小物件,荷包,汗巾,香囊,手帕,樣式很多,細(xì)看下,繡活都不賴,繡樣也只是那么一些,心里有些底,這些秀娘見識畢竟不多,那些花樣也只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她學(xué)過一些繪畫,對各種花,圖案,色彩搭配,還是弄的出來。只要圖案能保證,以她的手藝這方面還是很有前途的,她也能給家里一些添補(bǔ),看著王氏時不時的念叨攢錢給她準(zhǔn)備嫁妝,她也想給爹娘減輕一些負(fù)擔(d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