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夫子歸來</br> 李鈺兩手一攤;</br> “對啊!只要咱們不說他們不就不會鬧騰了?這很簡單的嘛!”</br> 還沒有離開的程咬金一巴掌拍在李鈺的屁股上;</br> “你當是玩雜耍呢?快點的給陛下說清楚,沒看陛下都瞪著眼睛?也聽得老夫都直抓頭。”</br> “行行行,怕了你了三叔。”</br> “啟稟陛下,臣的意思是,修路之事只說朝廷為了保家衛國,所以要新修造一條通往邊疆的官路。</br> 只是要告訴天下百姓,朝廷之所以不在原來的官道上修,就是想著以前動不動封路的時候,對百姓不利,所以這次為百姓計,特意避開老路,另外修造一條專門給朝廷使用的官道。</br> 如此一來,再只字不提別的,百姓哪里知道背后的真正目的?不叫百姓行走,那過路稅的名頭就無從談起了,陛下和朝廷自然就不擔心流言蜚語,諸位老叔父以為如何?”</br> 李鈺說完看著一群老頭,好多人都跟著點頭,一個小老頭實在忍不住了;</br> “賢侄所言非虛,也算從根本上阻止了惡事發生,不過就有一條,不叫百姓行走,那便無利可圖,既然無利可圖誰會上前一步?所以又回到了原來的問題上,既然是官家使用的專門道路,始終還要朝廷來修的,這和秦朝修的那條官道基本無有區別了。”</br> “是啊,這樣一來倒是沒有問題,可以修造,但是我朝目前的實力想要修造八條通往天下的平坦大路,實在是令人堪憂之事。”</br> “誰說不是呢,別說十年了,我看五十年都不一定能弄成,這是個天大的事情,功在千秋的背后,也需要龐大的銀錢絹帛和口糧才能支撐下去的。”</br> “有道理。”</br> “那這不還是按照老祖宗的規矩來行事嗎?”</br> “誰說不是呢?”</br> “諸位老叔父聽我一言,聽兒一言,咱們這就是權宜之計,緩兵之計,并不是真的不叫百姓行走的。</br> 叔父們想想吧,等到平坦大路修完結束,兩條新舊道路相隔不過數里地,偏偏一邊是泥巴地,一邊是更加快速的水泥地面,且光滑平整,百姓們難道不想走?”</br> “想走又如何?你方才都說了,把這條路區別老舊的官路,專門為了調動兵馬,和朝廷用事,這要是兩下混合起來,豈不是混淆黑白,前言不搭后語,又無法達到朝廷專用的便利之處了?”</br> “沒錯!這前頭不叫百姓行走,后面又允許使用,先不說收稅不收稅的事情,只說這朝令夕改……可不是王道之棋呀!諸位老兄弟以為呢?”</br> “這個……”</br> “當然是了,陛下乃九五之尊,豈能朝令夕改?這算什么上策?不過就是個出爾反爾的計謀,你以為大家都想不到?就你李大朗能人一籌?”</br> “這個……老尚書息怒,下官有句話想說,不知當講不當講?”</br> “講來便是。”</br> “是。額……下官以為李縣侯說的這些也不算什么大毛病,說實話下官剛才也是這樣想的,只要是真有利可圖,朝廷總也不能拒絕吧?畢竟我朝在銀錢絹帛上的實力太也單薄了些……”</br> “你糊涂,你讀的是什么書?可是圣賢之書?”</br> “這個……回老尚書的話,下官讀的也是圣人之言!”</br> “既然你讀的是圣人的言語,老夫問你,出爾反爾可是君子所謂?可是堂堂正正?”</br> 那個被問的五品官,滿臉通紅,還得壓著尷尬回答問題;</br> “非是。不過……”</br> 老頭嚴肅的打斷五品官的說話;</br> “不可再言,給老夫退下。”</br> “是,遵尚書令。”</br> 贊同李鈺出爾反爾的那個大臣無可奈何的退回了自己的桌子,還偷偷搖頭嘆息著,上頭的李世民假裝閉目養神,但是把這五品官的行為看的明白清楚!</br> 李鈺看著倔強的老頭,慢慢的走到老頭身邊,輕輕拍打著老頭的后背順氣;</br> “老叔父莫要氣大傷身,這不是要解決收過路稅的惡心事兒嗎,兒已經解決了啊……”</br> “解決?你是怎么解決的?叫陛下先避重就輕,迷惑世人,說不叫百姓行走,是朝廷修出來的專門道路,而后再勾引百姓過來收稅,這就是你的上上計策?”</br> “額這個嘛,兒的意思是,后期的話,請陛下召令,以心疼天下百姓還在走泥巴路為由,準許百姓使用,然后每走一段路,百姓補貼幾個大錢的用度……”</br> “你莫要多說,老夫早就知道你的意思,這點能處確實能叫百姓無話可說,反而還能叫陛下贏得美名,可是朝令夕改總不算正大光明,時間久了百姓自然也能想通前后,叫陛下情何以堪?多年后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時,史書怎么記錄這些?百姓怎么看待陛下?</br> 老頭說完,連杜如晦和房玄齡等人都跟著點了點頭,許多人都沒有出聲,很明顯皇帝陛下和朝廷,都需要正大光明的計策,不喜歡彎彎曲曲的小能處,李鈺也著急了,說話都提高了聲音;</br> “那叔父您看這樣行不行?咱們朝廷頒布天下的時候,只說另外修一條平坦大路,方便朝廷調度兵馬兒郎,保護漢人性命不被野蠻人異族人欺負,其他的一個字也不說這總行了吧?</br> 只說方便行走,也不說朝廷專門修來用的那些話,也不說叫誰走的話,以后時機成熟之時再拋磚引玉,這總可以了吧?”</br> 上頭坐著的李世民臉上古井無波,但是心里一直都在著急,關乎的事情太大,不容一絲一毫的馬虎,老尚書的要求沒有任何毛病,朝廷不能行那陰謀詭計之事,自己想要留名千古的,處處都需要光明正大,可不敢亂來的!</br> 聽到李鈺最后幾句,李世民想點頭的,最后強硬忍住了,皇帝能忍住性子,可將軍們都是武夫,都是心直口快的脾氣,哪能忍住太多?</br> 程咬金第一個舉起手贊同,小心翼翼的走到老頭跟前;</br> “啟稟老尚書,大朗他說的這最后幾句,下官覺得,也能考量一二的,請尚書明鑒明查。”</br> “是啊尚書,下官也覺得可斟酌一二,要不咱們就這個話題再商量一下下?”</br> 老頭一臉不悅的甩下袖口;</br> “可。”</br> “這樣一來,雖說有些投機取巧的成分,卻也不算陰謀詭計了。”</br> 這老頭一松口,杜如晦也跟著點了點頭,房玄齡帶著一班文臣趕緊湊合起來,但是都沒有敢把話說死,只說可以商量考量的話,處處都把幾個老頭尊敬的十分到位。</br> 幾個最有身份又年齡最大的老頭,又再次聚會成一堆,冷靜的討論著可行性,看的李世民連續吃了三杯白酒。</br> 程咬金牛進達比皇帝都著急,可又不敢上前放肆,只能小心的站在一堆老頭身邊兩步開外光聽不說。</br> “兄長以為如何?”</br> “可也。”</br> “賢弟你說呢?”</br> “回兄長的話,如你所言,事情還是那個事情,但是處置手段上,多一句少一句,立馬大不一樣,隨便來變化一下又不一樣!</br> 所以小弟覺得,在李大朗說的這些行動方法上,再仔細推敲一陣,爭取做的滴水不漏,既不能傷害陛下的名聲,又不能叫百姓以后落了口實,這樣才是完全之策!”</br> “嗯,若是如此的話,可行,但是還需要仔細斟酌,絕不能對朝廷的名聲有所傷害,更不能叫陛下受傷,在此基礎上還要盡量的向正大光明靠攏。”</br> “老尚書所言極是。”</br> 李鈺聽到一群老頭總算有了個說法,便像皇帝告辭離開,李世民并沒有立刻放他出去,而是留著和一群老頭又商量了半天,包括以后怎么收過路稅,每個縣之間一個人收幾個錢,都弄得明明白白,這才放李鈺出去。</br> 不說這邊的李世民和秦王府出身的官員們還在傷透腦筋的討論著可行性,和如何執行,只說完成任務的李鈺,暈暈乎乎的離開酒席,送走了一大群兄弟姐妹然后被下人們攙扶著,送回宮里歇息,一口氣睡到第二天的快中午。</br> 醒來的李鈺抱著身邊的內侍總領丁大管事依然迷迷糊糊,最老實的那個宮女快步跑了進來,輕輕的站在榻邊。</br> “怎么了?跑的如此慌張?”</br> “回郎君的話,咱們的族人托人進來報信說有要事稟報,奴婢就出去宮門口見了梁大膽小管事,梁管事稟報說郎君您的夫子從川里回來了,就在路上晃晃悠悠的趕路,估計傍晚時分就能到達咱們莊子里,請郎君盡快起身回去莊里準備迎接夫子。”</br> 李鈺聽了這話睡意全無,松開抱著丁大美女身子的右手,乎的一家伙坐了起來;</br> “什么?我的天吶!師父他老人家回來了?”</br> 老實宮女不停的點頭答應;</br> “是的郎君,夫子回來了。”</br> 李鈺的規矩天下人皆知,睡覺總得有個人陪著的,家族里的侍女并沒有辦好進宮的手續,所以只能是這里五個人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丁大管事侍寢了。</br> 這丁大管事可是皇后殿下千挑萬選才選出來給大兒子暖被窩的女人,當然是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存在了。</br> 否則哪能輪到她過來伺候?皇后殿下那里的宮女們,當初為了能調來伺候這尊貴至極的小人身邊,有能力的家家都在背后使勁兒,唯獨這丁可珍力壓群雄,最后勝出,可想而知丁大管事絕非泛泛之輩!</br> 丁可珍心里很明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也清楚自家郎君的低子,那夫子可不是先生,那是郎君的師父,聽了報信丁大管事一刻也不耽誤,跟著坐了起來,不顧自己還光著身子,直接吩咐;</br> “快快伺候郎君起榻洗漱!”</br> “唯!”</br> “德全,快去通傳大將軍府里的族人們,傳我的話過去,族長要回藍田莊子里迎接夫子,立刻叫所有護衛準備離開,半個時辰內在東城門處等待族長,按照家族里的老規矩行動,護衛人數和探馬皆不得有誤!”</br> 丁大管事吩咐完畢,旁邊的內侍劉德全立馬點頭答應;</br> “唯!奴婢這就去大將軍府里傳令咱們的族人!”</br> “速去。”</br> 丁可珍的名字早就寫到了李氏二房的戶籍上,身份后面清清楚楚的寫著李氏外院大管事,主長安城,宮廷,和皇城的一切事務,同時也是李氏二房家族在長安城里生活的唯一大管事,當然有權利來發號施令了。</br> 說直接一點,到了長安城里,李氏二房大管事以下的所有族人都得仔細考量丁可珍的命令,要不然為何許多皇子的乳娘都來巴結丁可珍?</br> 蓋因為皇子們除了繼承大統的那個人之外,所有的皇子只能等著皇帝陛下封賜,將來去封地里生活,建立屬于自己的真正勢力,所以除了太子殿下之外所有的皇子和公主,就數這藍田縣侯最是尊貴,勢力最大最強!</br> 作為隴西李氏二房的外院大管事主長安城一切事務,雖然丁大管事現在只有兩個宮女,兩個內侍,加起來也就四個手下,可是傻子都能知道丁可珍的身份地位有多厲害?</br> 別看人家只有四個手下,人家那李氏二房外院第一大管事的身份可是妥妥的一百分,聽說當初調過來伺候李鈺的第一時間,皇后殿下就安排皇城里放了丁大管事的戶籍,人家當夜就把名字寫去了李氏二房。</br> 說句毫不客氣的話,丁大管事現在完全可以調令數百李氏護衛過來行動,沒看那人高馬大的梁大膽見了丁大管事都是畢恭畢敬?</br> 沒看只要丁大管事一出宮門立馬就有李氏二房二十個猛漢護衛貼身跟隨?</br> 這是李氏二房的老規矩,每個大管事都有最少二十個族人做護衛的,以前李氏二房有十九大姓,所以大管事們最低也有十九個護衛,現在增加了鄒姓和公輸姓,所以每個大管事最少都是二十個護衛。</br> 丁可珍快速穿好了衣裳,也來不及梳頭,隨便扎了個繩子就來幫著伺候李鈺穿戴。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