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圍城打援</br> 公元六百四十六年深秋。</br> 李鈺再次做出了震驚世人的決定,把高句麗兩個使臣千刀萬剮,喂了自己的一群獵狗,骨頭渣子都沒有剩下。</br> 而這一切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將軍陣前進行的。</br> 高句麗王知道后怒火沖天,又有主戰派在一邊起哄,況且前頭隋朝也來過百萬大軍,就被高句麗人打敗過一次,所以高句麗王膨脹了。</br> 盛怒之下的高句麗王下令,舉傾國之兵,對抗李唐漢人。</br> 李鈺一直按兵不動,百萬大軍,從東北到西南,連綿不絕四百多里地。</br> 等到高句麗的兵聚會的差不多了,李鈺叫公輸家的來人用陰符經擇日,找出煞氣最重的時辰,先從李鈺對面的城池下手。</br> 這一天凌晨六點,天剛剛亮,還有一些昏沉。</br> 丹東城外,已經聚會了七個萬人隊,七個殺陣不知不覺已經擺好,等城頭上的高句麗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殺陣已經快要安排完畢。</br> 幸好城頭上的高句麗人一直在做準備,都知道對陣的是李唐三軍統帥,所以丹東城后方,還有三十萬大軍在時刻準備著,城頭上還有三萬多人,隨時當值,盾牌兵就有五六千人,防備李鈺的弓箭手部隊。</br> 看著城墻上密密麻麻的盾牌,李鈺笑的合不攏嘴,環顧左右;</br> “你們看高句麗人守城倒也嚴謹,盾牌兵還不少里。”</br> “哈哈哈哈哈,這些蠢貨,對上別人或許有用,對上大帥您,這些就是想孩子的玩意兒了。”</br> “誰說不是?大帥要是被盾牌兵困住不進,那才是天大的笑話。”</br> “今日的主將聽令。”</br> “末將在。”</br> 李鈺的話剛落地,薛萬徹的滴親長子就橫跨一步站了出來。</br> “午時三刻我要看到猛士進去他們的三個城門。”</br> “做不到這點,你陣前自刎謝罪。”</br> “得令!”</br> “大帥您等著,不用午時三刻,末將要是拿不下三個城門,不用大帥的刀斧手麻煩,末將自己引頸就戳在大帥的轅門口,拿我的人頭祭旗。”</br> “好!說的好,有志氣。”</br> “程處嗣。”</br> “人在,大帥請下令。”</br> 這是李鈺的大兄,混世魔王程咬金的滴親大子,跟著李鈺五年了,現在已經是從四品上的武將,單獨帶領六千軍馬,三千猛士,三千猛卒,平時文縐縐的程處嗣,一旦廝殺起來,比其父程咬金還要再嚇人五分,簡直就是第二個奪命死神尉遲恭。</br> “敵人城破時,你帶著你的兄弟,從中門殺進去,記住了,不要想著占據城池,殺一通就退出來,不能跟他們糾纏不清,但有一個不對,立刻撤兵。”</br> “得令。”</br> “尉遲寶林何在?”</br> “人在,請大帥下令。”</br> “城破之時,你負責沖殺他們的東門,進去沖殺一番就回,不計算時間長短,但遇到危險,提前撤退。”</br> “得令!”</br> “牛大朗聽令!”</br> “末將在,大帥請下令。”</br> “你負責攻打西門,跟他們一樣,不計較得失,今日就是沖進去殺幾個人頭就退回來,本帥要得不是這座城,本帥要的是一個開門紅。”</br> “得令…”</br> 李鈺安排的可不是尋常人的布局,負責破城的三萬人,李鈺不準亂動的。</br> 攻打城池的得是另外的人馬,這是李鈺的規矩,他喜歡用生力軍沖殺上去,人多欺負人少,是李鈺最擅長的。</br> 而且李鈺并不想占據城池,所以高句麗人,一會兒就要頭大的。</br> 當他們引以為傲的盾牌兵被殺敗的時候,漢人會輕而易舉的打破他們的防御,當他們醒悟過來,要拼命廝殺的時候,李鈺又不要城池了,蜻蜓點水一樣,進去殺一陣就收兵。</br> 李鈺的手法沒有任何軌跡,他就是隨遇而安,隨時都是新的打法,否則李靖臨死前不會感嘆,自己還不如秦叔寶的徒弟!</br> 其實很簡單,李鈺也沒幾個特點,第一李鈺打仗,毫不顧忌,什么都不考慮,屠城,老少通殺,不顧及他人的嘴,不顧及禮儀之邦,不顧及任何,所以李鈺打仗幾乎是想怎么來就怎么來,一句話心狠手辣到前所未有,比戰神白起還要狠毒百倍。</br> 第二大特點就是,李鈺從來不計較戰爭的勝敗,他最計較的是,士兵的生死大事,他每次都要反復交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帥令也可以不管,但是一定要審時度勢,該撤退的時候,必須撤退,撤退不及時的就要被收拾問罪。</br> 這一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大忌,李鈺是第一個這樣做的統帥。</br> 打仗就要死人,打仗講究的是士氣如虹,就怕有人撤退逃命。</br> 可是李鈺的兵經常打打退退,一個不對就要逃命。</br> 剛開始的時候,草原聯軍一看漢人軍隊撤退逃命,個個都以為把漢人的士氣打落到底了,好多人都以為,漢人不過如此,一旦退起來,就是排山倒海的威力。</br> 結果所有人都傻眼了,說逃命就逃命的漢人軍隊,第二天不但沒有萎靡不振,反而和之前一樣,戰斗力絲毫不減,剛打沒多久,又他娘的逃跑了。</br> 李鈺這兩個特點弄得手下兵馬個個都是滑不留手,比魚還要滑!</br> 個個都是賊精,占據上風的時候,狠狠的廝殺,打不過的時候,提前就要逃跑,你想滅殺他們都抓不住尾巴。</br> 安排好一切之后,李鈺登上城外軍營里的高臺,坐著吃茶,觀看攻城戰!</br> “擂鼓發令!”</br> “是將軍令下,擂鼓發令!”</br> “是擂鼓!”</br> “咚咚咚……”</br> 一通鼓響,排列整齊的軍隊都拿下了身上的弓箭,看得城頭上的高句麗人哈哈大笑,想要用弓箭射盾牌,他們還是第一次見識,世上居然有如此傻的統帥,難道不知,盾牌就是為了擋住弓箭用的?</br> “咚!”</br> 又一聲鼓響之后,拿著弓箭的士兵,都向右橫走兩步,露出后面的一排輕弩,和又一排五人把操作的重弩。</br> 不等高句麗人看明白,薛萬徹的大子刷的一下把空中的寶劍斬落。</br> “咚!”</br> 又一聲鼓響,一排排輕弩,嗖嗖的射上城墻。</br> 拿著盾牌的高句麗士兵被沖擊力弄得東倒西歪。</br> 還沒有站穩腳跟,又一聲鼓響!</br> “咚!”</br> 一排排重弩,射上城墻,還在堅持的盾牌兵,有的胸膛被射出一個大窟窿,有的直接被爆頭。有的被射掉一只胳膊,有的斷了腿。</br> 因為重弩射出去的弩箭,幾乎就是長鐵朔,輕弩射出去的事短鐵朔。</br> 兩輪輕重弩之后對面城墻上大亂,這邊又開始弓箭手上場,三輪箭雨下去把亂成一鍋粥的城墻上,射的狗屎不如。</br> 城墻下頭的漢人軍隊,三個萬人隊還是紋絲不動,</br> 薛大郎拿著望遠鏡查看對面的情況,見對方終于換好了另一批人守城,薛大朗獰笑著舉起來手里的寶劍!</br> 從早上到巳時三刻,高句麗人被射的麻木了,城墻上幾乎沒有一個活人,因為露頭就死,誰也不敢露頭了!</br> 城墻上徹底沒有人后,薛大朗這才一臉的微笑。</br> “打開城門。”</br> “得令!”</br> “將軍令下……”</br> “咚咚咚。”</br> 連續三聲,三個百人隊,抬出三根準備好的花梨木樹干。</br> 低聲叫著號子,從軍陣里沖出去,等到了軍陣前頭,三個百人隊立刻退下,另外三個百人隊替換上來,抬著樹干就往前沖。</br> 而軍陣里的弓箭手,同時開弓射箭,又是三輪箭雨,這次是拋射,目標是城內。</br> 弓箭手們剛停下來,三個城門同時被打破。</br> 三個百人隊快速閃開到兩邊,往回就跑。</br> 城里的高句麗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逃命出去的三個百人隊集體趴下,然后拿出背上的盾牌蓋住自己,以防止萬一被弓箭手誤傷,安全工作和動作簡直做到叫人驚嘆!</br> 三個城門里,剛追出來的高句麗人,也發現了不對的地方,但是想要撤退已經來不及了。</br> 漢人的鐵胎弓果然厲害。</br> 許多箭都是射死兩人,還有的穿透了兩個人,射傷第三個。</br> 還有的高句麗人,傻傻的摸了摸心口流淌出來的血,又抬頭看了看漢人這邊整齊的隊伍,這才不甘心的死去。</br> 好容易弓箭手停了下來,三個城門外,三個六千人的軍隊,正式進攻。</br> 城門樓下僥幸活下來的高句麗士兵,連反抗的余地都沒有,就被整齊的失鋒陣送去了陰曹地府,投胎轉世!</br> 三個城門外的萬人隊,所有士兵都沒有退下,對應整齊不變,準備隨時接應進去,救援沖殺進去的兄弟。m.</br> 一個時辰后,三個城門里,陸續退出來三支隊伍,雖說是撤退,陣型一點不亂,出了城門口,立刻散開,城門外的萬人隊,又是三輪箭雨,把追到城門樓下的高句麗人射死一大堆。</br> “是役,高句麗的士兵死傷超過五萬,震驚高句麗整個朝廷。”</br> 畢竟剛一開戰,就被割走一萬多人頭,還有兩萬多人被亂箭穿心,怎么不叫人心寒?</br> 開門紅之后,李鈺又一次按兵不動,又一個月,高句麗人松懈之后,在深夜里,被李鈺的兵馬殺進丹東城里。</br> 誰也不知道漢人到底是怎么進城的,三天后,丹東城外,人頭堆成了小山,超過了十萬顆。</br> 冬天來了。</br> 高句麗人以為漢人過不習慣東北的冷天,趕緊偷偷調兵遣將,增援丹東城,補充守軍,結果,半路上中了埋伏,被殺的四散逃竄。</br> 沒有人知道漢人是怎么把軍隊弄到高句麗人的地盤上的。</br> 整個冬天,高句麗人派來增援丹東的軍隊,被斬殺了十七萬人,加上丹東城本來的十萬人頭。</br> 真的堆成了山,總是有野生動物來吃人肉肉。</br> 高句麗人終于明白了,李鈺是在圍點打援。</br> 于是,高句麗人徹底放棄了增援丹東城,李鈺占不到便宜了,于是下令,徹底攻破丹東防線。</br> 只用了半天多時間,整個丹東六個城門全部被漢人拿下。</br> 攻進城里的漢人軍隊,嚴格劃分百姓種族,漢人放過,異類全部斬殺,高句麗人的頭顱又增加了不少。</br> 公元六百四十七年春二月。</br> 李鈺下令全面進攻。</br> 百萬大軍分成九路,齊頭并進,只要遇到高句麗人,無一幸免,不分老少嬰兒,全部滅殺干凈。</br> 一路上的城池門下,全是發臭的死人頭顱。</br> 夏五月末。</br> 李唐百萬軍隊,越過新義州,朝高句麗人的老窩繼續推進。</br> 秋七月初八。</br> 長安城兵部收到的捷報上,斬殺的賊人頭顱超過六十九萬,李大帥寫的很清楚,朝廷收到書信的時候,有可能會增加到七十萬顆。</br> 至此,李鈺的外號又被改變。</br> “屠夫!”</br> 六百四十七年冬,李鈺向高句麗老窩又推進百里,高句麗王數次派使臣投降,皆被半路斬殺。</br> 六百四十八年春三月,李鈺的大軍距離高句麗王城,不足三百八十里。</br> 兩年多時間,李鈺滅殺的高句麗人的人頭,不論老少,加起來超過一百四十六萬顆。</br> 殺的高句麗人,徹夜難眠!</br> 殺的高句麗王,吐血駕崩!</br> 同年夏天,高句麗王暗地里派出的使臣,終于說服李世民,和朝廷里三省六部的官員。</br> 兵部發下文書,皇帝的親筆書信也同時到了李鈺的手里。</br> 兵部的行文寫的是,朝廷已經接受高句麗為臣屬國,高句麗新王,遣子入長安城為質子~謝罪,命令三軍統帥李鈺,立刻停止進攻,回師長安。</br> 而李世民的書信里只有三句話!</br> 第一句話是;</br> “我的兒,阿耶的身體馬上就要不行了,撐不住多久的。”</br> 第二句話是;</br> “我兒要是回來的早,還能看到阿耶最后一面,還能說幾句貼心話。”</br> 第三句話是;</br> “趕緊回來,商量出下一任皇帝的合適人選,否則朝廷里必定大亂。”</br> 白虎大堂上,李鈺看完兵部的行文,冷笑好幾聲,沒有評價半句,因為朝廷里的一切,都有留守長安的秦瓊派系的官員背地里稟報的一清二楚。</br> 李鈺隨時隨地都知道朝廷里的一切事情。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