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學
美國學者卜德已經指出,雖然在早期中國文化中已經出現了一個個的神話,但是以一體化的材料形式出現的成系統的神話學卻沒有形成。但是,這種過程決不是始終如一的,也不是不受約束的。中國神話的許多最豐富的內容很可能產生于長江流域或者更南面的地方。這個區域,即楚的故土,早就以它浪漫的和有豐碩成果的文化著稱于世,這可以從它的許多文物中看出。
但是,以長安為基地而又同時急于證明原始的習俗正迅速地讓位給儒家倫理文明影響的官員們從北方推動了這個朝標準化發展的趨勢。因此,南方的本地因素和神話往往容易受到貶抑。在最好的情況下,它們被置之不理或被消滅;在最壞的情況下,它們被新演變出來的文化結構及其客觀物體所吸收。
要了解在秦漢宗教中幸存下來的神話的主要材料來源,我們必須求助廣泛地取材于帝國之前的材料的文獻,但其現存的版本可能依靠了一個漢代編者的勞動。這類著作之中內容最豐富的也許要數《山海經》;此書的某些篇多半是在公元開始時才成為現在的形式。《楚辭》也包括了帝國時代前和帝國初期的材料。許多楚地的詩受到神秘主義者的啟發,它們的比喻放手地取材于華中和華南的神話。在《列子》中,可以找到能使讀者充分了解這類民間傳說的另外的材料來源,此書的不同篇目的時間約起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之間。
宇宙及宇宙之神
如同《山海經》那樣,《淮南子》也關心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還有許多材料提到術士和巫師在與這些神取得聯系時所起的作用,或者提到他們從這個世界走向另一世界的階梯。在這些篇章中,神秘的因素還摻雜了一種傾向,即加進了一種根據計數而成的體系或次序。文化的主人公:配偶的相會和造物
中國的神話學婉轉地提到了文化主人公的出現和勞動。他們教人使用基本的技術,讓他們采用定居的生活方式,從而取得了越來越高的物質文化水平。人從這些能人那里學會耕地、鍛造金屬工具和控制奔騰的洪水。有些這樣的神話發展成為被崇拜的神的故事,如灶神;有些在漢代史料中復述的故事,可能導致煉金術的出現。還有關于配偶間難得的定期相會,這是保證宇宙能延續下去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最后,這些相會與追求長生的秘密的活動聯系起來。史料記載了塵世像周穆王或漢武帝等帝王與西王母相會的略有不同的故事。后來有一種說法告訴人們那位具有半神性的王母與另一個高居于億萬人之上的人物相會的必要性;此人為她的配偶東王公,設想出的他們的相會一定是為了使宇宙按程序繼續運行。這一主題又出現在牛郎和織女雙星在每年七月初七相會的故事中。這種相會同樣是延續宇宙所必需的;它經常出現在漢代的詩詞和畫像中。
其他神話則敘述世界的創造。根據一個記載,世界產生于天地分開之時。長在雞蛋中的盤古在開天辟地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他在天地間不斷長大,直至使兩者相隔9萬里。一個較后期說法又補充了細節:盤古死后,他身體的幾部分變成地球的幾部分;他的呼吸變成云和風,他的血變成河流。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史前的君主
在傳奇中奉為神圣而在歷史中得不到證實的另一個假設與據認為曾治理過人類的幾個最早統治者有關。由于不同的古代傳說,他們的姓名和出現的先后也必定眾說不一。一般提到的“三皇五帝”被用做指稱早期諸王的一個象征性的表達。在臆想出這種表達方法很久以后,人們已經忘卻它所指的具體人物,結果,三皇五帝的所指多少是不一致的。
這一原始階段的其他神話中的統治者并入了形成的儒家傳統中,他們在這種傳統中表現為秉性極為仁慈的完人和楷模。例如,敘述人類制度成長的神話之一談到了神圣的堯及其繼承人舜的統治,在他們的指引下,人們達到了后世無法相比的幸福和繁榮的程度。隨著這個黃金時代,對人類的統治權又傳給了禹,他在另一個背景下,以把世界與人從不斷的洪水中解救出來而著稱于世。在涉及建立君王統治的神話中,禹作為一個創新者而引人注目,因為第一個世襲王室(即王朝)的出現應溯源于他。在他之前,君主的接替根據其品質和特長,通過選擇來實行。從禹開始,君王的統治是父子相傳或兄終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