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發動政變掌權的完顏兀術廢除對宋和議,親統大軍向兩淮進軍;右副元帥粘沒喝統帥西路軍,從同州攻陜西。五月下旬,金軍兵臨順昌城下,順昌告急。趙構恐順昌有失,命岳飛發兵救援。
岳飛接詔后立即派張憲、姚政率軍東進援救順昌。未至順昌時,劉锜已于順昌之戰中大敗金軍。六月下旬,當西線金軍受阻,東線順昌解圍,局勢稍有穩定,趙構又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向岳飛傳達詔命,諭岳飛“兵不可輕動,且宜班師”。岳飛向李若虛陳述他恢復中原的謀略,李若虛素主抗金,他不顧矯詔之罪,主動支持岳飛北伐。
岳飛隨即揮師北上,在六月、閏六月間,張憲的前軍攻下蔡州,牛皋的左軍在京西路連克魯山等縣城。牛皋隨后和張憲會師,繼而收復陳州。與此同時,韓世忠部將王勝收復海州,張俊部將王德收復亳州。
不料此時朝廷詔命張俊撤出亳州移屯壽春,又下詔駐屯順昌的劉锜向江南調移。岳飛接連上奏請求友軍支援,“伏望速降指揮,火速并進”,但一直未能盼到援軍。
岳飛有一弟岳翻,在破曹成時為楊再興所殺。楊再興歸順岳飛后,岳飛并沒有對他報復。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軍。楊再興率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竟以三百騎兵殺死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軍官,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死。
郾城之戰后,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兀術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岳云分率精騎與金軍戰于潁昌城西。潁昌之戰,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敗金軍,斬金軍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余匹。
完顏兀術以十萬大軍駐扎于距離開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鎮,希圖再次負隅頑抗。岳家軍北上距離朱仙鎮四十五里的尉氏縣駐營,作為“制勝之地”。岳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雙方一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
兀術正準備放棄開封府渡過黃河的時候,有個北宋太學生要求進見,他對兀術說:“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兀術忙問:“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精兵十萬,京師日夜望其來,何可守乎?”太學生道:“不然,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觀之,岳少保禍且不免,還望成功乎?”
兀術經此人提醒后,決定暫不過河。
趙構在對待北伐抗金一事的態度上,表現得頗為反復無常。在戰場局勢轉向對宋軍有利之后,即傾向于自保,又數次委婉地令岳飛停止進軍。七月上旬,秦檜黨羽殿中侍御史羅汝楫上奏說:“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岳飛若深入,豈不危也。愿陛下降詔,且令班師?!壁w構遂降詔令岳飛班師。
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宋廷傳來班師詔。岳飛鑒于當時完勝的戰局,上書爭辯,隔了幾日,岳飛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詔旨措辭嚴峻:命大軍即刻班師,岳飛本人來臨安朝見。
岳飛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壓鉗制之下,岳飛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受金兵報復:“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痹里w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于是哭聲震野。大軍班師,北方忠義軍孤掌難鳴,兀術整軍彈壓,又攻取了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岳飛得知噩耗后不由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宋史紀事本末》張溥論道:岳飛性忠孝,讀書好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夫出境,茍利社稷,專之可也,岳飛學春秋,豈不知之?
卻說岳飛輕騎至臨安朝見高宗,奏道:“金人舉國南來,巢穴必虛,若以吾軍長驅京洛以搗之,彼必奔命,可坐而斃。”帝不從。秦檜尤惡之,背地奏高宗:“陛下既詔各路班師,不久太上皇梓宮及韋太后消息至矣。今濠州雖失,乃小忿耳。請陛下以大孝自體,勿聽臣下之言也?!备咦谝蛞娊鹑藢沂撕?,遲疑未決。岳飛既退私第,身沾宿疾苦寒,咳嗽不已。
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術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爾等朝夕議和,而岳飛卻力圖河北,且殺吾婿,此仇不可以不報。必殺岳飛,而后和議可成也。”
同年二月,金熙宗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侮辱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郡望作為封號,以示尊重。
這時王倫出使金國回來,高宗召入問之。王倫具奏:“臣至金國,達以陛下盛意,熙宗大悅,許還太上皇帝及太上皇后梓宮,并送韋太后歸朝,又還河南疆境。”高宗大喜,謂秦檜曰:“若是金國許還朕父皇梓宮及母后回朝,但彼有所求,朕俱從之?!鼻貦u奏曰:“此誠為陛下之孝也?!?br/>
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五月,張俊在和岳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暗中挑唆岳飛,欲一同分解此軍,遭到岳飛的嚴詞回絕。秦檜又欲借軍吏耿著之事陷害韓世忠,岳飛得知后修書通報韓世忠,再次保全了韓。岳飛回朝后即遭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的彈劾,誣蔑岳飛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楚州)”,要求免除岳飛樞密副使之職。八月九日,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閑職,岳飛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
岳飛此時已無兵無權,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在秦檜授意下,張俊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
張俊私設公堂,向張憲嚴刑逼供,毫無結果之下,竟捏造張憲口供。十月十三日,岳飛被投入大理寺獄中,其長子岳云也下獄。
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岳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秦檜卻說:“此上(趙構)意也!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韓世忠還第,尚帶怒容,梁夫人問著何事?世忠說岳飛冤枉。梁夫人道:“奸臣當道,尚有何幸?妾為相公計,不如見機而作,明哲保身罷。”韓世忠道:“我亦早有此意,只因受國厚恩,不忍遽去,目今朝局益紊,徒死無益,也只得歸休了。”隨即上書辭職。初不見允,及再表乞休,乃罷為醴泉觀使,封福國公。自是世忠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事,有時跨驢攜酒,帶著一二奚童,縱游西湖。在家與梁夫人小飲談心,自得樂趣,真所謂優游歲月安享余生。算是有福。
秦檜命中丞何鑄、大理卿周三畏鞫勘岳飛招詞。周三畏聞命自思:“岳侯忠孝人也,豈有是事哉。此必有人謀陷之,待吾審問其情,必知端的?!贝稳张c何鑄引岳飛至法庭,詰其反狀。
岳飛義正詞嚴地面對審訊,復將衣裳裂開轉過脊背與周三畏看,有舊刺“精忠報國”四大黑字深入皮膚。岳飛仰面大呼曰:“吾父子為國多著勤勞,未嘗不以恢復為意。豈知今日把我父子性命獻媚金虜耶?”言訖放聲大哭。主審官何鑄見之也為之動容。
庭下獄卒慘不忍聞,周三畏為之淚下,指秦檜罵曰:“都是這個奸賊有意討好金人陷害忠良,似這等冤屈,教我如何問擬?且將岳飛送入牢中,明日再理。”獄卒仍押岳飛等于獄中監禁。
周三畏回到家中悶悶不悅,背叉兩手仰天嗟嘆:“常言道,得寵思辱,居安思危。如岳太尉這等大功,天下人都仰望他,今日反遭斯辱。量我區區一個大理寺丞微如螻蟻。今我若是屈勘岳飛,上逆天心下悖人理。朋惡相濟遺罵于萬年矣。若是不從奸賊之謀必被其害。不如棄職休官還了朝廷,歸山辦道脫了是非,豈不保全殘喘乎。”想到這里就解下束帶換上麻縧,脫下羅袍穿上道服幞頭,象簡安在中堂,潛身走脫不在話下。
次日早晨吏卒報與秦檜曰:“夜來有大理寺丞周三畏勘問岳飛,因見事有冤枉,晚夕回家,脫下冠袍束帶盡夜走了?!?br/>
秦檜大怒曰:“本來現在便要差人去捉,奈有這事未了,且待殺卻岳飛父子,然后捕他未遲?!蹦耸谷巳ゴ吆舞T鞫斷。
何鑄正在府中,自體岳飛一事,亦察其冤。又見秦檜遣人來催問,何鑄即往秦府見檜道:“岳飛謀反事情實無證驗,丞相休得屈人。”檜曰:“此出上意也,非吾所得專。岳飛本有通謀,王俊首狀已具明白。中丞何謂屈之?”何鑄曰:“何鑄豈區區為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鼻貦u語塞。何鑄退去。
秦檜知何鑄不想問理,乃改命御史大夫萬俟卨同大理寺評事元龜年鞫勘。秦檜心說“他兩個平日在我門下往來謀些私事,我不曾阻他。如今著他兩人審問,必然不敢違我主意。”一時召呼二人來到相府,謂之曰:“岳飛父子與張憲謀為不軌,我委周三畏勘問,他與岳飛有同謀之心,怕死走了。今特委你兩個,問成這樁事,加你大官?!比f俟卨曰:“丞相放心,我與岳飛有舊仇。此事包在下官身上,只要丞相與我二人做主?!倍巳氲酱罄硭陋z中,只取出岳飛來,讓他一一招成謀反事情。這兩賊非法用刑,將岳飛渾身拷打皮開肉裂,死了用水噴活再打。又用檀木攢指,傍立二人用杖敲打,然后二人拿住攢指廝扭。左扭右扭,扭得岳飛頭發撒開就地打滾,指骨皆碎。他本無反情難以屈招??啻驅⒂袃蓚€月日,不成其獄。
岳飛在獄中時,有一個小牢子一直對岳飛非常敬仰,侍奉恭敬??墒呛鋈挥幸惶熳兞?,兇神惡煞一般呵斥不斷。岳飛不明就里,就詢問小牢子為什么變化如此之大。小牢子說“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君今疑臣矣,少保若不死,出獄則復疑于君,安得不反?”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澳氂小钡淖锩?,就是秦檜的最好解釋。岳飛長嘆一聲,此后不復多言,小牢子服侍恭謹如初。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除夕夜,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時年39歲;岳云和張憲被斬首。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慶賀,并說:“和議自此堅矣!”
岳飛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他把母親姚氏接到軍營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處理好軍務,便到母親處問安。當母親生病時,岳飛親嘗湯藥跪送榻前,連走路都微聲屏氣而行,生恐吵擾了母親的休息。凡遇率軍出征,必先囑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親。姚氏病故后,岳飛與長子岳云赤足親扶靈柩近千里,自鄂州歸葬于江州廬山。
岳飛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又會左右開弓,成為大將后,又親自將射箭技術教授給全軍將士。臨陣作戰,岳飛常常身先士卒,自己充當“旗頭”。
岳飛16歲時與劉氏成婚,生云、雷二子。岳飛從軍抗金,讓劉氏照顧母親,她卻兩次改嫁。劉氏后嫁于韓世忠軍中一押隊,韓世忠讓岳飛來取劉氏,岳飛此時已娶李娃為妻,不愿再續舊情,于是派人給劉氏送去數百貫錢,以資助其生活。岳飛與李娃感情和睦,生有霖、震、靄(霆)三子。岳飛遇害后,李娃隨家眷流放嶺南,仍堅持將兒孫撫養成人。
宋代的統治階層納妾是很平常的事。如抗金名將吳玠服用金石,酒色過度,咯血而死。韓世忠不僅納妾多人,還喜歡侮辱部將妻女,竟迫使猛將呼延通自殺。有一次,蜀帥吳玠屬官出差到岳飛軍營,對于岳家軍中別無姬妾、歌童、舞女等勸酒作陪,頗感驚訝。回去報告吳玠后,吳玠特別花了兩千貫錢買一士家姑娘送給岳飛。見面時岳飛對她說:“我家的人穿布衣,吃家常便飯,女娘子倘能同甘苦就請留下,否則我不敢留?!惫媚镏皇窃谄溜L后面吃吃地發笑。岳飛于是鄭重地說:“既然如此則不可留也。”遂把那個姑娘連同嫁奩全退了回去。有些部將勸其把此女留下以結好吳玠,岳飛說:“如今國恥未雪,豈是大將安樂時耶?”吳玠聽說后對岳飛愈加敬重。
有人曾問岳飛:“天下何時太平?”岳飛回答:“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則太平矣。”
岳飛根本不是戀棧的官迷,他幾次上奏,都表白了準備功成身退的心跡。“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名句,正是表達他賤視官爵的心態。南宋的百姓對此有廣泛崇高的評價,說他“手握天戈能決勝,心輕人爵只尋幽”。
岳飛為何被殺?這個話題是很復雜的。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將全國的正規軍分別劃歸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兵司,但明令規定他們無調兵之權,調兵之權由樞密院掌控。造成有兵的三衙無權調兵、有權調兵的樞密院無兵可調。靖康之亂以來,國內的軍事武裝大都是在戰爭中建立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都是統軍將領的私人武裝,比較有代表性的就如“岳家軍”、“韓家軍”、“劉家軍”等。在高宗看來,國內武將的威脅比金人更嚴重。太祖趙匡胤就是以兵變起家,后人可不想別人學他。而岳飛常常以太祖自比,高宗心里會怎么想?
母子連心,趙構登基之后立即封韋氏為太后,初一十五盛大節日乃至韋后生日,趙構北望長天,想娘親念娘親,遙祝母后安康。趙構擁有了絕對權力之后,一直都在尋找贖回母親韋氏的機會,不得不說這也是他對金主和不主戰一個真實的原因,怕招惹那些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金人撕票殺害韋氏。
敲黑板請注意:是韋氏,而不是和韋氏一起受苦受難的徽、欽二帝。對于他們,趙桓的心里只有一句極短的臺詞:好尷尬。
“靖康之難”中,趙構的生母韋賢妃,跟著徽、欽二帝與鄭、朱二后,被金軍強虜至北國。高宗即位不久,就尊韋賢妃為“宣和皇后”。幾年后,又接受翰林學士朱震的建議,遙尊韋賢妃為“皇太后”。他預先為母后修建了慈寧宮,每逢韋氏的生日,以及每年的冬至、夏至和每月的初一,都要向遠在異國他鄉的母親遙行賀禮。
紹興元年(1131年),朱皇后和徽宗的鄭皇后先后被折磨致死。紹興五年(1136年),徽宗死在五國城囚牢的草鋪上。兩年后,身在臨安的趙構才得知徽宗和鄭皇后的死訊。趙構既為父親和鄭皇后之死而痛哭,又更加擔憂生母韋太后的命運。就在岳家軍與金兵作戰連獲勝利之機,趙構卻向金國屈己求和。他顧忌的是“宣和皇后年歲已高,哪堪忍受金人的虐待”。
1137年,經過雙方外交使臣反復磋商斡旋,金人同意韋氏和宋徽宗以及鄭皇后的靈柩南歸,可是因為金廷意見不同意,這一計劃意外擱淺。趙構聽到這個消息悲聲大放,他聲淚俱下給金人再修國書:太后在金國不過是個普通的老人,可是對于朕來說,她卻是唯一不能取代的娘親啊。求求你們了。金人不予理會。落后就要挨打,聲淚俱下有個毛用。
幾乎所有關于岳飛的故事都暗示了一種可能性:假如不是奸臣當道、岳飛冤死,本來宋軍是可以收復中原的。這也是后人懷念、推崇岳飛的一個最重要的根本性假設。
但事實往往很殘酷,而且收復失地后是否能長期堅守。中原地勢平坦開闊,最能發揮騎兵優勢,而不利于步兵守衛。宋軍幾乎90%都是步兵,這在冷兵器時代與騎兵對壘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弱點之一。當時宋軍約近20萬人,而戰斗力遠不及岳家軍,要靠這些軍隊徹底擊敗金軍并堅守住收復的失地,其難度可想而知。
即使是在嚴肅的歷史著作中,岳飛的悲劇長期以來也被描繪成主戰派和投降派之間兩條路線的斗爭,而忠奸是毫不含糊的價值對立,沒有選擇的余地。這建立于一個假設上:抵抗到底,必定獲勝。
歷史沒有假設,只有曾經。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業績不可磨滅。岳飛表達了被侵犯 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為漢民族的文明綿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飛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