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嚇一跳, 聽完康熙的質問,立即低頭誠懇認錯:“兒臣未汗阿瑪說過這件事,反而選擇隱瞞, 是兒臣覺得這是夫妻之間的秘密小事, 對汗阿瑪說很丟人, 兒臣錯。”
康熙歪鼻子:你們把朕當做什?眼里還有沒有長輩?這不孝子!
“還小事,你是太子,你的嫡子就是朕的嫡皇孫, 那是國大事。”
胤礽:“兒臣的事兒臣一定知錯就改, 但是對后嗣之事, 兒臣想要對汗阿瑪說一說自己的看法?!?br/>
對避孕之事, 一定屢教不改!
“汗阿瑪, 兒臣知道避孕之事有違多子多孫的想法,主流思想背道而馳, 您知道,兒臣是講究科學的性子, 兒臣希望誕生的孩子能夠健康,長壽,自然要做好萬全準備?!?br/>
“您曾深受早婚遭遇之苦不是嗎?大哥其是五哥, 兒臣其是您的第七個兒子?!?br/>
胤礽慢慢談:“兒臣不想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所以就提出福晉一同備孕,將二人身體狀況養至最佳?!?br/>
康熙仍然沉臉:“所以, 自小身體不佳,注定養不大的孩子,不記齒序。正是為要養大孩子不容易,才需要生的多。”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大清兒科已經比之前幾朝興盛, 然孩子夭折率仍然居高不下,皇有太醫院尚且如,更提民間。早婚早育,是一種沖量的方法。
胤礽:“那您愛額娘嗎?”
康熙一愣,胤礽提及赫舍里時,康熙總是會恍神,這是們父子二人自胤礽幼年哭鬧以后第一面對面地談赫舍里皇后,心平和地坐下來,追憶對們來說最為重要的女子。
“當然。”怎可能給不愛呢,這多年過去,仍然會想念的發妻,唯有赫舍里。
“那佟皇貴妃呢?您喜愛她嗎?”
康熙:“……”
“還有榮妃娘娘?!?br/>
“你想要說什?”康熙不悅道,指責后宮妃子過多?是皇帝,想寵幸誰就寵幸誰,有什問題嗎?就算是寫出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容若,不納妾?
“生育后代,對女子身體傷害極大,一個接一個生,真的好嗎?額娘是生兒臣時難產去的啊!”
說這事,胤礽就很難過,誰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日是額娘的忌日,的誕生是額娘用命換來的。
康熙沉默。
“皇貴妃娘娘身體養多少年,才堪堪養好一些?”
榮妃娘娘是最早跟汗阿瑪的舊人,早些年為汗阿瑪生五個兒子,最后唯有最小的兒子胤祉活下來,成如今的三阿哥。
至于德妃娘娘則是個意外,她身體底子好,特能生養在這個時代是一種天賦異稟,可是能生養的女子萬里挑一,養下來健康還能順利養大的,沒有人有德妃娘娘的福。
“兒臣對現在的福晉很滿意,汗阿瑪給兒臣找個好福晉,兒臣以后不想換福晉,所以兒臣小心一些,更耐心一些調養,總是沒錯的。您再等個幾年,這樣就能有健康的小皇孫?!?br/>
胤礽眼巴巴地問康熙:“況且,兒臣自己都還未長大,您總得給兒臣一個適應身份轉變的過程?!?br/>
避孕這個事,是對自己對福晉的負責,是對未來孩子的負責。
男人在生孩子上只在最初的過程出力,女人卻要懷胎十月,面臨生產的痛苦,這其中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后期恢復要坐月子,要養身體,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該多難過?
若是雙方身體不好,生下不健康的孩子,之后又會有多煎熬?
教育片里都教!
之前看教育片的時候,胤礽還小,心里對自己小沒有額娘一事又是傷心又是思念,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女人生孩子不容易,要孝順愛自己的母親,要體貼為孕育后代的妻子。
在對待后嗣問題上更加嚴肅認真一點,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謹慎對待,做好心理身體的雙重準備有錯嗎?
反正胤礽覺得沒錯,如果汗阿瑪說有錯,那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現在時代不一樣,可拿孝道壓生孩子,孩子健康才重要。大清兒科不夠發達,孩童夭折率高,那邊通過科學備孕等方式,來增強孩子的體質。
康熙驚奇道:“仙獸連這都教給你?!”
胤礽將小美教給的科學依據都一股腦說。
最佳生育年齡,到備孕事宜,夫妻雙方備孕需要做一些什,又該如何調養好身體,怎樣將生孩子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令福晉能更快恢復。方方面面的理知識,胤礽說來是一套一套的,顯然有專門認真研讀過這方面的知識。
好,話都讓兒子說全,康熙還能說什?
自己就是個前車之鑒!
康熙給自己找個臺階,不甘不愿道:“朕不是不通理,既然仙獸都說這樣于后嗣健康更為有利,朕管不你,隨你去?!?br/>
胤礽悄悄在心里松口:看來這事算是過去。
過最艱難的關,胤礽開始狗腿地為汗阿瑪出謀劃策,處理掉那些拖累汗阿瑪無暇分身去后宮的政務。
康熙道:“新軍設立以后,胤禔開始手制定訓練各軍的計劃,無戰事之下,確會令各軍松懈,之后可以預見約會有幾十年的穩定之間,如何保持軍隊的力量,令子孫后代擁有強大的軍隊,這倒是令人煩惱。”
誰都知道安穩會消磨人的斗志,關外的騎兵比關內兇悍,關外環境惡劣不無關系。
和平年代,誰又會自討苦吃去往惡劣之地找罪受?
激發軍隊的斗志,引兵卒們的拼搏之心,比強制訓練們更為有效。
正是這一點,難倒胤禔,難到康熙。
沒有仗打,沒有軍功可加官進爵,如何激發斗志?
胤礽脫口而出道:“軍隊不是有抗險救災?”
將軍隊百姓們之間進行大愛的感化教育,突出做軍人的榮譽感,贏得百姓們的追隨愛戴,這不就是責任的升華,精神上的追求嗎?
“這些都有在做,還是不夠。如何讓們保證如狼似虎般的戰斗力,能夠在和平時期過去后的下一場變故來臨時保持戰力,應對大局,這些都是胤禔在奏折上提到的?!?br/>
康熙贊嘆道:“你大哥成長很多?!?br/>
能夠放眼天下,放眼未來,做到深謀遠慮,長子在歷練中的蛻變令欣喜。
夸完胤禔,康熙開始夸胤礽:“不是將眼光放在當下,而是開始思考子孫后代,是你為保清做一個好榜樣?!?br/>
胤礽連連擺手:“兒臣可什都沒教過大哥,那我行我素的性子,來都只做自己認定的事,哪里會輕易受到兒臣影響?”
康熙輕哼一聲:“我行我素,你不我行我素?罷,朕提保清的折子,是為讓你一塊想想法子,朝臣提出的建議多為增加去往惡劣之地的訓練,增加軍隊的建造能力,但那些都不足以激兵卒們的士。”
胤礽提議道:“之前大哥不是提過,比劃比劃,自然見分曉,訓練效果如何,憑力說話?”
只不過那個時候,被八旗舊人扯皮阻止,算是抱住最后一絲臉面。
現在再提這事,聯合比賽,良性競爭,獲得比賽第一的,可不就在戰場上打仗獲勝一樣有榮譽?還能為而挑選出優秀的人才,激發士。
“比如體能比賽,偵查兵比賽,或是戰事模擬賽?!?br/>
胤礽腦海中不合時宜地飄過《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中的親自運會,運會好像是一種好的形勢,不過比較適合學校,比如國子監?
在們大清,有“冰嬉”比賽,還有步打球,畫片里的高爾夫球相似的玩法,接就是蹴鞠,馬球之類的比賽。胤礽不禁思考來,由國舉辦運會,縣到城到全國,這其中有什樣的好處?
有趣是肯定的,能豐富百姓文化,于國而言,則是促使各地之間友好交流,鼓舞人心,加快各族百姓交融,哦對,還能拉當地經濟呢!
康熙的手指在胤礽的眼前晃晃,催促神:“想什那入神?”
“想到更多點子,”胤礽笑將自己之前想到的內容都說出來,搞比賽,成本可高可低,有時候只要有個空場地就能比的來,蒙古勇士來京城不們上擂臺打比賽,還有王公大臣們看,皇帝主持圍觀呢!
“你這腦子究竟怎長的,這是仙獸教的?朕問你如何訓練軍隊,你連全國百姓都想到?!?br/>
胤礽臉紅道:“搞建設總是要錢的,兒臣總是下意識地想要找到增加國庫收入的法子。”
“確,國庫收入不宜再通過農稅來收,如今大清人丁滋生,百姓們安居樂業,是時候該一土地,朕欲輕徭薄賦,行永不加賦令?!?br/>
到時候國庫農稅少,的地方又有賺錢的地方,搞建設,搞發,工業化增加社會生產,再反哺農業,令農業大國興盛,那樣的場景,才叫做真正的太平盛世。
胤礽呆呆:“?。俊彼牡懿皇钦f天上遞奏折?
康熙道:“既然保成說要為朕分擔政務,朕欲減少農賦,日便提到朝政之上說,你去列個章程出來?!?br/>
胤礽發現,還是小瞧汗阿瑪。
想一想是,都做三十一年皇帝,眼光自不會差。即使沒有小美超前的知識協助,沒有胤禛前世記憶,還是一個擁有三十一年帝王工作經驗的至尊大毛驢啊!
胤礽不由肅然敬,老交代道:“兒臣汗阿瑪想到一塊兒去,章程早就擬定好啦,是兒臣唆使待在農業部的老四擬定的,汗阿瑪您日朝會等看大驚喜。其您的兒子們都很優秀,除大哥兒臣,底下的其阿哥們,都開始發揮所長?!?br/>
康熙挑挑眉,見太子亢奮地舉薦弟弟們,微微勾勾唇:“可以,朕很期待?!?br/>
胤礽:所以,請您一定要勞逸結合,時常去后宮走走,多多生弟弟妹妹,以后才能有更多人幫您。
胤礽到毓慶宮以后,就聽說汗阿瑪忙完政務,終于有時間招幸妃嬪。
東方的阿波羅用的力向天下人證,很可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