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所謂美人,多半紅顏薄命。所謂名將,難免馬革裹尸。從古道今,不知道多少美人多少名將難逃這樣的宿命。而往往這樣的紅顏易老,李廣難封的悲劇才是最讓古往今來無數人嘆息不已的故事。
就暫且讓葉青安穩的呆在他的小倉庫里吧,相信沒有人會愿意看到曾經那樣一個完美而驕傲的男人,卑微的窩在遠離市區的小倉庫里一邊平淡的去整理瑣碎的賬目,一邊堅持著從未放棄過得軍事訓練——這樣的情境想想就讓人心酸。
不過,只有經歷過歲月的沉淀,一個男孩才回蛻變成為男人。相信葉青,這么驕傲的男人不會這么輕易的就被打敗?,F在,讓我們把目光放到另一個人身上。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青云路戰役中的楊睿東。
相比葉青,楊睿東更像是那個時代的典型軍官,他大概二十八九歲左右的年紀,國字臉,劍眉朗星,紫紅色的臉膛顯得很有威嚴。楊睿東出生于浙北的一個農民家庭,家里雖然不是什么大戶,但是還是能守著一畝三分地混個溫飽??上Ш镁安婚L,16年的時候全國都在鬧饑荒,浙北也不例外。先是吃山里的野雞兔子,然后吃草根樹皮,最后連觀音土都開始吃。楊睿東家里兩個哥哥一個弟弟就是那一年餓死的,他父母把最后半個饅頭給了他以后也撒手人寰,留下了十幾歲的楊睿東就這么去了。
楊睿東那時候雖然還小,可是農村的孩子普遍當家都早。父母離去以后他用家里最后一張席子把父母一裹,背到后山挖了個深坑埋了,然后削了一根木頭權作墓碑,再“叭叭叭”的叩了三個響頭,眼淚一抹,就出村去找活路了。
1916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打的如火如荼。中國這里雖然沒什么大的戰事,可是明顯也不是很太平。那時候老袁耐不住性子開始稱帝,馮國璋等北洋系舊將原本還指望著民國了,等把老袁熬死了他們也能混個大總統坐坐,可是沒想到老袁居然稱帝,這樣老袁死了還有老袁的兒子們繼續壓在他們上頭。
這時候老北洋系的家伙們就不干了——好不容易看到點當大總統的希望,結果居然有人硬生生的把這點希望給掐滅了。于是一個個開始跟老袁不對付起來。
老袁的老底子都生出別樣的心思了,更別說當時其他的派系了。蔡鍔將軍首先在云南起兵討袁,打響了護國運動。后來護國運動席卷了大半個中國,幾十個軍閥紛紛卷入這場內戰中,而楊睿東就是剛剛出村就被抓走當壯丁了。
楊睿東那時候雖然年輕,但是又好學又機靈,很快就從老兵手里學了不少保命的絕招。那時候軍隊四處打仗,往往今天直系跟皖系還在聯手去打奉系,明天直系跟奉系就去聯手打皖系。軍閥之間連年征戰苦了老百姓,但是對軍人來說打仗才是升官發財的唯一途徑。連年戰爭讓楊睿東從士兵變成了少尉,中尉,上尉,直到少校營長。原本青澀的稚氣也變成了鋒銳的殺氣,眼睛里再也沒有剛出村的時候的稚嫩。
連年征戰讓楊睿東變得成熟,可是卻并不幸福。軍人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大老粗,軍人雖然能夠一絲不茍的去服從命令,可是這并不代表他們沒有思維——正相反,軍人的思維往往是單純而直指本心的,他們不覺得長官們宣傳的升官發財是正確的,他們只看到了自己的父老鄉親被軍隊禍害,自己手里沾滿了國人的鮮血。
楊睿東就是這些軍人中的一個,他不覺得自己的營長有多值得驕傲,反而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時時覺得愧對自己在天的父母。直到“一二八”事變開始,楊睿東作為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先頭團第一個開始跟日軍接戰,他突然覺得軍人是這么一件富有神圣使命的職業——父老鄉親就在身后,大上海就在身后。第一次,他覺得自己沒白當這個兵。
可惜好景不長,日軍無論單兵素質還是火力上都遠遠強過當時的十九路軍,雖然十九路軍當時多達三個師五萬人,可是面對日軍區區半個旅團不到五千人卻被打的節節敗退。在軍艦跟戰車的支援下,一個日軍大隊就有正面相抗國軍一個旅的實力。當楊睿東死守青云路的時候,一度覺得自己都要戰死在這里。沒想到這時候葉青的二營來了。
超越時代的單兵戰術,超越時代的戰略思維,楊睿東眼前仿佛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他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是戰爭的藝術——不僅僅是單純的攻守關系或者死戰不退,而是謀略跟戰爭思維的有機集合。
在跟二營在一起的短短半個月,雖然楊睿東的戰斗素養還沒有達到二營任何一個戰士的水平,但是相比以前的自己已經大大提高了,更為關鍵的是他看到了戰爭藝術那扇門背后的東西,讓他擁有了無限強大的可能性。
可惜好景不長,他畢竟隸屬于十九路軍而不是八十八師,青云路戰役之后他不得不去歸隊。之后也從情報處哪里聽說了瀏河之戰跟葉青的二營最后的處罰決定,很難想象戰場上戰無不勝的軍人居然敗在了派系碾壓下。他也不平過,可惜一個小小營長的不平沒人會在乎。
“一二八”就這么不圓滿的結束了,可是對于國民政府來說這只是打亂第四次“剿共”的插曲罷了,在國民政府眼里,日本人只是疥癩之疾,而共x黨才是心腹大患,四十萬軍隊跟二百架飛機即使在第一次淞滬戰爭最危急的時刻也沒有投入上海戰場,而是在事變結束以后馬不停蹄的趕往江西瑞金。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第一五五旅一團二營營長楊睿東,也在這四十萬人的序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