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璉雖信了林沫四五分,到底不敢全信,叫自己的奶兄偷偷地尋幾個醫(yī)術(shù)不錯的大夫進來瞧了瞧,竟同林沫所說的分毫不差。但是回了賈母,說是鳳姐抱恙,請了太醫(yī)院的王太醫(yī)來瞧時,卻說不出個三五來。這王太醫(yī)平日里醫(yī)術(shù)也是叫老太太二太太提在嘴里夸的,賈璉鳳姐這番不信也得信了。
隔了日子,親到林沫府上道謝,林沫倒也沒什么在意的:“我也不瞞二表哥,說到底,就是看侄女兒才那么大,實在不忍心。”若是光賈璉鳳姐兩個,他倒也不定有閑心管這等陰私之事。
倒是賈璉投桃報李地告訴他一件事:“我們前幾天來的時候,老太太說,喪婦長女不娶,無教誡也,不若把林妹妹接到我們府上,老太太親自教導(dǎo)。”
教導(dǎo)什么?老太太是會教她琴棋書畫還是做人道理?不若先教教自己家那個鳳凰蛋吧。林沫笑道:“喪婦長女?我不是在么,妹妹算不得長女。更何況,她才多大?嫁娶之事還太早了些。”
賈璉道:“我不過同表弟提個醒。老太太的心思,誒,你也應(yīng)當看得出來。”
“我倒覺得,二表哥身上不是有個同知官職么!你如今只在親友間游走,豈不知官場之上人際交往并不比這些瑣事繁雜多少。如今你住在叔父家里替他操持家務(wù),他是五品,你也是五品,倒叫表哥的上司怎么看呢。更何況,”林沫緩聲道,“府上也是有長輩的,若是哪個叔叔伯伯的去了,你叔父倒不用替同輩守孝,你若因孝卸了職,過幾年可就沒有這位子啦!”
賈璉聽了,醍醐灌頂般。賈政的五品官是賈代善臨終前向上皇求來的,千金不換,賈璉的卻是使錢捐的虛職,早先也是有些事務(wù)做的,因他不求上進,仗著自己國公府子孫的名頭不去當差,漸漸也就無人記得他也是個同知了,每每說起他只說他操持家務(wù)是一把好手,男子漢大丈夫,這可不算什么夸獎。東府敬老爺?shù)纳碜右蛑鵁挼け俟仁裁吹模_實已經(jīng)不行了。再或者說。。。。。。
心里一陣哆嗦,趕緊同林沫道了謝,回家同鳳姐商量去了。
賈政不通俗務(wù),他府上又不是沒有別的女眷,正如林沫所說,都是五品官,他難道要像賈政一樣二十多年都不往上進一進?真這么沒見識下去,恐怕連二十年的官都當不了!
鳳姐此刻也疑上了王夫人,又聽賈璉說要上進,如何不歡喜?夫婦二人同去賈赦并邢夫人那兒說項,倒叫賈赦夫婦頗為驚訝。
正逢邢夫人偶感風寒,鳳姐回了賈母同王夫人,要回去侍疾。王夫人正生氣這個月的利子還沒到,嫌棄鳳姐辦事不力,不等賈母開口便道:“大太太那兒,不是說沒什么大礙么。”
鳳姐討好笑道:“雖是無什么大礙,但到底是我婆婆呀。婆婆病了,做媳婦的自然是要侍奉的。只求太太心疼我,讓我也守守孝道。”
這話說得賈母同王夫人俱是不喜,然而鳳姐也管不了多少,叫平兒裕兒等收拾好了東西,搬去了賈赦同邢夫人那小園子里去了。
因賈母同賈政住了榮國府的正房榮喜堂,賈赦居旁院,他本來也是有個花園子的,剛劃了地,賈政賈珍一開口,就給算到了大觀園里頭,好在賈璉夫婦二人原本也就住在榮喜堂那兒的一個三間大房的小院里,并不覺得賈赦的院子小,倒叫賈赦心里略略寬慰了些。
邢夫人等不知他們二人如何會變,偷偷打發(fā)了平兒去問。平兒如何敢答?但又有賈赦出胡子瞪眼地要罰她,她只得說:“二爺同二奶奶的心思,我一個做奴才的如何知道?不過倒是隱約聽二爺說過,二奶奶理家吃力不討好,若是再過幾年沒個兒子傍身,寶二爺娶了媳婦,哪里還有二奶奶的飯吃。咱們大房是襲爵的,嫡孫可比底下人一兩句夸贊重要。”
這話很合賈赦的心意,尤其是這句“咱們大房”,他滿意地捻捻胡須:“可不是么,叫他們趕緊給我生個孫子出來!”
邢夫人也笑道:“可不是么。”她深恨二房搶了榮喜堂,又恨王夫人管著公中,給自己添了多少體己,不過既然兒子媳婦回來了也就罷了——鳳姐手上可是闊綽呢!更何況她無子,到底腳底板不穩(wěn),如今賈璉可不是送上門來給他當靠山了么!只要他肯拿她當親娘,她也算是熬出頭來了。
賈璉去了趟林府,回來就變成這個樣子,天天去當差,王熙鳳也一心侍奉邢夫人,賈母等看在眼里,偏偏又挑不出錯來,如何不疑上林沫?只是靖遠侯府著實規(guī)矩森嚴,人家壓根就不理你們家的奴才,喊個主子過去?小輩里頭只有賈璉合適,人現(xiàn)在在衙門里頭當差呢。要寶玉去跑腿?才舍不得。
所以她們在正房里恨得牙癢癢,林沫繼續(xù)悠哉地過日子。
正如水溶所說,自打他搬進了侯府以后,京城里的勢利眼才漸漸想起來,這個無依無靠、在他們看來只能依仗榮國府鼻息的少年,是個侯爺。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封了侯,人家只是奉承——史鼐因功封保齡侯的時候多少人嘖嘖稱嘆史家一門雙侯?可是人林沫,哪怕爵位在他們上頭,心里頭還是有些小視,黃毛小兒,嘴上無毛辦事不牢,能有什么作為?
他倒是可以娶一房好媳婦獲得岳家支持呢,人在守孝,這兩年里是沒指望了。
雖說京城里大部分人都沒怎么太高看他,也不得不承認,林沫這人吧,是個女婿好人選。前途無量啊。人又生得好,學問也不錯,看著脾氣也不錯,笑嘻嘻的,從來不厲聲說話。自然叫有女兒的人家惦記。
史家就是一出。
保齡侯史鼐倒是沒女兒,不過他哥哥史鼎有兩個,大哥還留了個姑娘湘云,聽說也是見過林沫的,回來一問,說林哥哥對林姐姐真是沒的說。前后這么一打聽,就上了心。
林沫條件多好啊,上面又沒有長輩,嫁過去了就是當家主母,也不用立什么規(guī)矩,林家也富庶,巡鹽御史可是個肥缺,還是在揚州那魚米之鄉(xiāng),林海一干可是十年啊。史鼎的大女兒已經(jīng)嫁了人,小女兒湘雯倒是年齡合適。只是這事怎么著也不該女方先談,因而叫他媳婦徐氏去接住在賈府的湘云,順便同賈母合計合計。
賈母素來不喜徐氏,又因為湘云時常抱怨嬸娘們叫她做活,打聽到了史家如今手頭頗緊,若非史家一門雙侯的確風頭無兩,她很不能和娘家多親密,因而徐氏才略略起了頭,她就拿湘云只比湘雯小三歲,還是大哥的女兒,更該重視之類的話堵上了。氣得徐氏回了家,同弟媳葉氏一起罵了好久。
不過,這并不妨礙賈母好好地思索徐氏說的話。
可不是么,林沫是多好的條件啊,侯妃是超品,誰嫁了林沫,那就是一等誥命夫人,闔府上下也只有她和邢夫人。尤氏堪堪能并肩了。
迎春倒是與林沫年紀頗近,只是她素來不喜賈赦,又因為迎丫頭性格怯懦,極不討喜。倒是探春,能說會道,性子果決,又是養(yǎng)在嫡母名下的,算起來是貴妃的胞妹,林家小兒根基不穩(wěn),當不會拒絕才是。
只是若是探春給了林沫,這寶黛二人的婚事可就不成了。。。。。。
惜春?別說年紀太小,便是合適了,也沒得便宜東府啊,再者說了,四丫頭也不知道怎么了,行事越發(fā)地孤僻,待人接物極是清冷,雖是這闔府上下唯一一個嫡女了,卻還不及探春惹眼。
她這般想著,心思倒活絡(luò)了起來,叫了賈政夫婦來商議。王夫人對探春向來是可有可不有的,何況如此一來,那小性兒的林姑娘自然就入不得賈家門,如何不允?便是賈政,他自己沒有能科舉入仕,便愛極林沫才華,連連稱是,喜不自勝。
不過史鼎的考慮也對,這事萬沒有女方先開口的道理,因而便命探春姐妹以女孩兒們的名義邀林沫并黛玉入府。
林沫請了黛玉的女先生同三個嬤嬤一起隨他們過去,千叮嚀萬囑咐不要叫外男近了姑娘的身,眾人哪里有不明白的?皆拍胸脯稱是,及至嬤嬤們出外間煮茶,林沫才嘆了口氣:“妹妹嫌我多事么?”
“怎么會?”
“好妹妹。”他輕聲說,“咱們無父無母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林家的教養(yǎng)。我不敢貪贓枉法,怕誤了林家的男兒名聲,而妹妹你,別人家看你,就是看我們林家所有女孩兒的修養(yǎng)。妹妹別怨我多事,哥哥何嘗不愿意你開開心心地跟姐妹們一塊兒玩,實在是。。。。。。”
黛玉忙道:“我知道哥哥都是為我好。”
“我知道榮國府里頭丫鬟小姐的都是玩在一塊的,但是妹妹,他們是武功起家,咱們——好吧,咱們祖上也是,可是父親是探花出身,我也不怕嚇著妹妹,咱們家結(jié)親,只交文臣,好不好?”
他這是心存了試探之意了。
那榮國府里頭是時常有人送東西給黛玉的,下人們多半不識字,有趟送進了幾本書,皮面上寫著《大學》,然而略翻開,卻委實不是什么好東西。林沫疑心黛玉可曾看過,故而一問。
黛玉羞紅了臉,惱道:“哥哥同我說這些干什么。”
看來還算安全,林沫笑道:“我前兒個,在妹妹房里倒出來的碎紙里頭看到了一本西廂。”
黛玉愕然地看著他。
“別這樣,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學好的,當年這些本子,也是偷偷地度過一些,可不比四書五經(jīng)有意思得多。西廂是元稹寫的,這人不是什么好人,當日高娶了豪門貴女,助自己仕途順暢,妻子沒了還弄出來幾首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可惜悼亡詩才寫了沒個把月就納了妾,十足的偽君子,后來還同薛濤牽扯不清,你不要看他的書。”
黛玉那日里偷偷看了一眼閑書,讀來覺得辭藻華美,唇齒留香,倒也沒有多想,然而看了那鶯鶯為了情郎不顧父母,叫老母親痛苦,便放下沒看,撕碎了叫人扔了。如今還怕哥哥要怪他,誰知林沫卻說出這樣一番話來。
林沫低頭笑道:“我同你說這些干什么,你還小呢。不過記著吧,多少人,說的比做的好聽,覺得妹妹是自己的心肝,姐姐是自個兒的脾腎,哪個都舍不得丟,這些人,多半就是寫這些雜書本子的。”
黛玉被他說得笑起來:“哥哥教訓的是,我以后再也不看了。”
林沫忽然道:“也沒什么。那些閑書,罷罷,你日后莫要看西廂,我有原本的鶯鶯傳,你且看一看。”
黛玉不肯。
“看吧,我小時候這些閑書不知道看了多少,你看我可曾誤入歧途?不過是心正罷了。”
黛玉又臊又惱,卻也有好奇,只得跟著林沫看了他找來的珍本鶯鶯傳。
這西廂雖是由元稹的本子改來的,結(jié)局卻大不相同。鶯鶯傳里頭講的卻是書生始亂終棄的故事。而鶯鶯,自打自抱枕席后,也明白自己再難覓得良人,孤苦終老,書生卻是平步青云,不知道功成名就,懷抱嬌妻美妾時,可還記得那年少糊涂時。
黛玉看了,淚流滿面,低頭不語。
“以后莫要看閑書了。”林沫輕聲道。
黛玉點頭稱是。
“規(guī)矩這東西雖然苛刻,然而它存在了這么久,總是有道理有好處的。兒女私情,不可為之!”林沫又囑咐了兩句,喚嬤嬤進來給黛玉倒茶,這才走了。
堵不如疏,這道理,十幾年前先生教給了他,他如今教一教妹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