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稀記得,在我特別特別小的時候,我問我爸和我媽,我是從哪里來的時候?他們都會逗我說,我是“從垃圾堆撿的”、“他么原本生的兒子,醫(yī)院給弄錯了”、“不是他們家的小孩兒”之類的話。
那個時候,我都特別生氣,也會哭鬧。
因為我覺得我不是別人家的小孩兒、也不是垃圾堆撿的,更不是媽媽戲弄我的時候,說的抱錯了之類的!那時候的我,并不懂得如何反駁大人的話,就會哇哇的大哭,嚷嚷著表示抗議:“我不是!我不是…”之類的,而每一次,我媽就會繳械投降說:“媽媽,騙你的”、“你爸是逗你的”之類的話,那時的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的玩笑話,即便我只是個小朋友,我害怕被他們拋棄。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再也不敢問我父母我是哪里來的了。即便會問我的同齡人,陽陽和剛子,他們得到的答案也和我的大相徑庭。也不會問我的父母。
我很想知道,你們的父母在你小的時候,有告訴過你們是從哪里來的嗎?或者,你們有沒有像我一樣問過類似的話題呢?
即使,成年后,我母親偶爾也會和我提起我兒時的這個時候。在她眼里,我那個時候很可愛,雖然小嘴巴也會跟她爭論說:“我是你們家的女兒,我在你家很幸福…”之類的話語。她每一次講到這兒都還會流露出喜悅的笑容。
可是,在我聽起來,我從小求生欲就很強。
這時的天已經(jīng)黑了,我和我爸進了苗圃大院后,我爸把東西一部分放在了家里,一部分推著自行車,放到了院子后面我家的“小糧房”里。
然后,我爸才返回到家里。一進門,他就看到了我正在床邊和我媽一起看從菜市場買回來的水果和罐頭之類的。
他走到床邊,來到我媽的身邊,問她怎么樣了。見我媽的精神狀態(tài)恢復(fù)的不錯,我爸露出了潔白的牙齒笑了。
他依舊喊我和他一起洗手。因為我從進門后,的確還沒有洗手。
我爸半開玩笑地說:“是不是就想著和你媽吃東西呢?連手都不洗,不講衛(wèi)生!以后回家,進門就得洗手!記住了嗎?”我一蹦一跳的走到我爸身邊笑嘻嘻的說:“哦,記住了”,我媽看著我們父女倆,笑著說:“她在這兒給我拿那個帶著葉子的橘子呢!跟我說這是她第一次見到帶著葉子的橘子。還有印有雙喜字的大蘋果。悄悄跟我說她也想吃、讓我別告訴你。這孩子…”
我爸邊洗手邊抬眼看著我,笑著說:“這個饞貓!我這是和你媽生了一個饞閨女!你媽生病還沒吃,你就先打上主義了???”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沒有說話,低著頭洗著手。
然后,等我和我爸洗完手后,我爸說他去廚房做點飯去,讓我和我媽先吃點水果什么的,填補一下肚子,一會兒飯菜好了,他喊我們。
忘了告訴大家,我媽不怎么會做飯,多數(shù)時間都是我爸爸下廚炒菜,做一些復(fù)雜的飯菜。家里來了客人也都是我爸爸到廚房炒菜,然后招呼客人什么的。
我爸不是“藍翔”畢業(yè)的,也不是“新東方”的廚子!只是小時候,我的爺爺奶奶去世的早,他很早就當家,也比較懂事,也很能吃苦罷了。所以他做的飯菜比我媽做的好吃,至少我一直這樣認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