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最新章節
俗話說,六月天,孩兒的臉,說變就變。方才還是一碧如洗,這會兒一陣風吹來,云就遮了半邊天。
德妃此時的臉色,也跟這天氣差不多。
“聽說端午節那日,你去御河大堤上,驚了孟家的馬車?”德妃年紀已有四十二歲,但麗質天生,保養又好,望之還似三十出頭,加上她喜穿紅紫之類的鮮艷顏色,坐在那里不像壽王的母親,倒像壽王的姐姐。
壽王干咳了一聲,不自在地挪挪身子:“不過是閑出去走走……”德妃的長春宮供奉極好,一進夏日就有冰山送來,這會子盛夏之時,殿中擺了三盆冰山,有一盆就在他背后。方才只覺得極涼爽,這會兒許是因著天色陰了下來,就覺得有些寒意了。
德妃皺著眉頭看著他,見壽王一臉憊懶的模樣,神色不由得更陰沉:“早就對你說過,省些事罷!如今你尚未開府,整日往外頭跑成什么樣子?別去招惹平南侯府,休看如今的平南侯是個閑人,他們家是跟潞國公府一般,父子雙雙陣亡沙場的!你奪他家的兒媳,就是沖著老平南侯的戰功,大臣們也要參你!你就省省事,別給你大哥添亂了!”
齊王妃垂頭在一邊坐著,心里暗暗痛快。早就該這么教訓這個小叔子了,指望他幫忙不成,搗亂倒是不少,說起來,若是德妃肯早些教訓,壽王又怎么會養成這么個性情。
壽王有些不服氣:“不過是個庶子罷了——”
德妃兩道描得漆黑的眉毛陡然就豎了起來:“庶子?你瞧不上庶子,莫非你是嫡出的?”
一句話把壽王噎得半個字都不敢說。他雖然貴為龍子,可細論起來,德妃不過是個妾,他也就是個庶子罷了。德妃最恨的就是有人提嫡庶的話題,若眾人都以嫡為尊,那齊王還有什么希望爭奪太子之位,一個庶出就把他不知打到哪兒去了。
齊王妃心里暗罵壽王不知所謂,連話都不會說,表面上卻還得做個好嫂嫂,起身陪笑道:“母妃,四弟年輕,難免一時不慎失言,得母妃教導,日后必然改了,母妃莫要生氣。如今天氣正悶熱的時候,母妃又還要為太后擔憂,須得保重身子?!?br/>
這一番話說得德妃平了氣,瞪了小兒子一眼:“還不回你宮里去好生念書!這幾日你父皇或許就要替你指王妃,若在這時候出了岔子,仔細你的皮!”
壽王一溜滾兒跑了。德妃雖然寵愛他,但脾氣也大,發起狠來當真是要打竹板打手心的。德妃見他走了,才嘆息一聲:“若他有他哥哥一半兒,我也就放心了?!?br/>
齊王妃陪笑道:“四弟到底年輕,將來自己出去開府,歷練得多了,自然就穩當了?!?br/>
德妃搖搖頭:“本宮還真怕他一出了宮,就沒人管得住,已跟皇上說了,給他開府,就在你們那宅子旁邊。你做長嫂的,多看著他些?!?br/>
齊王妃暗暗叫苦。她每日有許多事的,不說要伺候齊王討他歡心,不說要入宮奉承,也不說要四處去與朝中官員的妻女們設法親近,單說管王府里那些側妃侍妾們,就不是輕松的活兒,誰耐煩還要天天盯著小叔子。
只是這話她可不敢說,只能低頭答應著??吹洛⑽㈤]上眼睛活動頭頸,忙過去替她輕捶兩肩,遲疑道:“母妃,有件事兒,兒媳想討母妃一個主意……”
“說罷。”德妃對齊王妃這個兒媳還算滿意。雖說鎮陽伯府不在京中,如今也不是十分出挑,但畢竟是開國六爵之一,還守著山西一帶,有幾分斂財的本事,齊王的開銷,有一大半是岳家負擔的。且齊王妃管理王府有一套,自己還生了嫡子嫡女,這樣的兒媳,實在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了。
“府里有個侍妾——診出了兩個多月的身孕……”齊王妃低著頭,“按說這是喜事,該好生養著,可是這日子……”算一算,正是太后病情最重,宮中妃嬪、宮外孫媳們都爭先侍疾的時候懷上的。
德妃的臉唰地就黑了:“是哪個賤婢,竟敢這時候勾引爺們!”
齊王妃頭垂得更低:“也怪兒媳,只顧著給太后侍疾,連著三日不曾回府……兒媳想,雖說不滿三月不好挪動,可放在府里也不像樣,不如移到外頭莊子上去先養著,等生了再接回來,只說早產。母妃看可合宜?”
所謂外頭的莊子,是皇上賜給齊王的皇莊,離京城可不近。兩個來月的身孕,坐著馬車顛簸過去——那邊的路可比不得京城里的青石路,平坦寬敞,即使官道也不過是黃土墊成,下了官道,更是坑坑洼洼,走一路顛一路,雞蛋都能顛散了黃兒——這胎會怎么樣,就不好說了。
德妃卻冷笑了一聲:“主母在宮里侍疾,侍妾就在府里勾引主子?真是好大的膽子!”此次太后臥病,她是極滿意齊王妃的表現的,比晉王妃還多侍疾了幾日呢,可見孝心??扇羰沁@個孩子一生出來,眾人只要算算這日子,就知道齊王在祖母病中還與侍妾玩樂,齊王妃豈不是白替他表了孝心?
“既生了病,就要吃藥。”德妃用養得極好的指甲輕輕撫平衣袖上的褶皺,“這經水不調是大毛病,癸水兩月不來,如何能行?本宮這里倒有一服專治經水不調的藥,賞她喝了罷?!?br/>
齊王妃的心倏然落回了原處。她雖有兒子,但今年才三歲,倘若此時下頭側妃侍妾們再生出兒子來,年紀相差太小,頗是威脅。如今德妃出手替她了卻了這樁心事,齊王那里也就埋怨不著她了。
“這癸水不調不是小事……”德妃瞥了一眼齊王妃,又悠悠地補了幾句,“影響的,那是王爺的子嗣。你身為正妃,要仔細著辦,多給王爺開枝散葉……”齊王有一正妃,兩側妃,兩侍妾,如今卻只有正妃生了一子一女,其余那些是都不能生么?雖說這兒媳還算不錯,但女人總有私心,也還得敲打一二。
齊王妃心里一緊,低頭答應了。德妃看她神情恭謹,遂也放緩了語氣:“無論誰生,總是你的兒子,自然歸你養才尊貴?!辈蛔寕儒樱痪褪桥聜儒笐{子貴?你抱過來養,兒子跟生母不親,她憑什么去貴?
齊王妃低頭又答應了,心里不是很以為然。對德妃來說,無論誰生的都是她的孫子,可對齊王妃來說,那是兩回事。
“娘娘——”宮人有幾分驚慌的聲音打斷了這婆媳兩人的談話,“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不好了!”
太后到底是沒能熬得過這個夏天,在最悶熱的時候熬不住了?;实圳s到壽昌宮的時候,就聽見太后的呼吸如同拉風箱,妃嬪們都在外殿候著,只有晉王妃在床邊伺候,眼眶通紅,還不敢哭出來。
“母親!”皇帝跟太后的感情還是極好的,只聽太后這呼吸之聲,就覺得心里一涼。
“皇帝來了啊。”太后倒還能講話,甚至聲音還比前些日子略響亮些?;实圻@么一聽,心就更涼了,這不就是所謂的回光返照么。
晉王妃想退下去,卻被太后抖著手拉住了:“皇帝啊,不必如此。哀家年輕的時候是皇后,年紀大了做太后,這天下的榮華富貴也都享受過了。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哀家今年六十多了,也不算不壽,還有什么遺憾呢?”
皇帝顫著聲應了,說不出話來。太后倒笑了笑:“你也別怕哀家死,哀家的好兒媳和大孫子都在地下呢,等哀家過去,照樣有人孝順?!?br/>
太后是最愛已故皇后的,此時這么一說,皇帝頓時想起了皇后無數的好處,顫聲道:“是,寧滟她必然還會好生孝敬母后的……”
“唉——”太后卻又嘆了口氣,“哀家這放不下的,就是你和晉王啊?!背吨鴷x王妃的手,“哀家也是才聽說,晉王府里那個祁側妃,沒了……”
皇帝稍稍怔了一下。晉王妃低頭垂淚道:“兒媳怕父皇和太后聽了心里著急,不敢來報……”
“晉王到現在還沒個子嗣,這側妃又沒了……”太后長長嘆口氣,喉嚨里發出嘶啞的痰音,用混濁的眼睛注視著皇帝,“哀家想著,還得給他放齊了人才好。那王府里人太少,空蕩蕩的陰氣也重,就更不容易有子嗣了……”
這道理不大通,但都此時此刻了,皇帝難道還去反駁母親不成?
“是是,朕這就給他指兩個側妃——”皇帝一時想不起來哪個臣子有適齡的女兒。
“哎,哀家倒是挑了兩個——”太后仿佛累極了,扯了扯晉王妃的手,“你來替哀家說?!?br/>
晉王妃心里一緊,突然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太后這是借著交待后事,最后幫晉王一把。死了一個祁側妃,太后要補上兩個,而且讓她來挑,就能最大限度給晉王府找到兩個助力。
“王尚書家的長女王嫻姑娘,溫柔賢淑……”晉王妃心思飛快地轉動著。倘有可能,她是很想提王姝的,王嫻畢竟在家中不得寵。但王姝是景泰公主伴讀,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晉王側妃,縱然此刻提出來皇帝不駁回,日后也未必真能納進府來,還平白的讓晉王落個“交結大臣”的口實。倒不如納了王嫻,至少在明面上,王尚書就等于與晉王一派有了牽扯。那么日后倘若真有什么,王尚書也會多一絲倒向晉王府的機會。
果然,皇帝先聽到王尚書的名字,眼下的肌肉微微收縮,但聽到是王嫻,又釋然了:“朕也聽說王家長女規矩,極少拋頭露面?!?br/>
這就是允許了。晉王妃心里一松,隨即又飛快地轉動起來——是再挑一家有助力的么?可是這些側妃出身若是太高,日后自己要如何?王嫻性子懦弱,可王尚書卻是只狐貍。自己若是能生嫡子也就罷了,偏偏是不能生……
“孟祭酒家的長孫女孟瑾姑娘,琴棋書畫樣樣皆精,正合王爺的意思。且孟姑娘瞧著是宜男之相……”晉王妃終究還是下定了決心。這孟家姑娘看著不是個軟性子的,但其父早在皇上面前失了圣心,如今還在同文館燒冷灶,日后少不得要倚靠晉王府,想必孟瑾再傲氣,這腰也不能挺得太直。
皇帝原本以為晉王妃會再挑一家高門大戶的女兒,沒想到居然提的是孟家女,心里倒覺得晉王妃安份,便痛快地點了頭:“你是個有分寸的,既瞧好了,必無不妥。朕這就下旨,著兩家女兒賜給晉王為側妃,給正四品誥命?!闭f著,索性叫過內侍來,立時便下了旨意。
太后欣慰地看著皇帝,想再說句什么,卻忽然伸手握住了喉嚨,發出悶啞的聲音,兩眼漸漸翻白。
“母后,母后!傳御醫,快傳御醫!”內殿里,爆發出皇帝絕望的喊叫聲。
太后薨逝,舉哀三月,民間不得婚喪嫁娶,官員家中罷飲宴,著素淡衣飾。一時間,京城之中家家都在為太后的喪事忙活。
當然,也有兩家人沒在忙活這個,因為接到了宮里的旨意。
“什么?讓她去晉王府做側妃?”王姝氣得直跺腳,“她,她什么時候討好了晉王妃的?誰讓她去討好晉王妃的?”若是王嫻做了晉王側妃,那她在景泰公主面前算什么?景泰公主一定會發脾氣的,到時候還不是她吃苦頭?
王夫人臉色也不大好看:“這是皇上的旨意,別說了。”說什么也沒用了啊,難道你還敢抗旨不成?只是,只是這個唯唯喏喏的丫頭居然做了王府的側妃,進門就有四品誥命,而她這個繼室,如今也才只有正四品的誥命呢。
“娘!”王姝氣得不行,“皇上這是什么意思——”
話才出口就被王夫人狠狠喝斥了回去:“住口!怎么什么話都敢往外說!”皇帝也是你議論得的?
“夫人——”王尚書掀簾而入,進門便道,“皇上的旨意說三個月后就接嫻兒入王府,這嫁妝得趕緊準備起來了。”
王夫人忍著氣先打發了王姝回自己院子里去,才道:“老爺,這側妃也是妾,哪有做妾的還要帶嫁妝進門的?”
“胡說!”王尚書沉了臉,“側妃是一般的妾嗎?一般的妾有誥命?到時候滿京城的人都看著呢,孟家還有個女兒進晉王府,到時候孟家女兒有嫁妝,我家女兒沒嫁妝,你這是想告訴別人,咱們家不愿奉旨?還是說你看不上晉王府,連個嫁妝都不屑準備?”
王夫人語塞:“這,妾身不是這個意思……妾身是說,皇上這究竟是什么意思?咱們姝兒做了景泰公主的伴讀,嫻兒卻嫁到晉王府,這,這讓咱們站到哪一邊——”
“更胡說了!”王尚書立刻喝斷了她,“我是皇上的臣子,皇上說怎么做就怎么做!”站什么隊?誰知道哪塊云彩有雨?他的頭上只有一塊天,就是皇上!
王夫人兩次被丈夫斥責,不敢再說什么了。王尚書平了平氣,放緩了聲音:“你莫要糊涂。這是皇上賜婚,是我王家的臉面,不可給臉不要臉。咱家一切都仰仗皇上,別說嫁一個女兒,就是皇上說要姝兒出嫁,你難道敢抗旨?”
王夫人自然不敢,只有喏喏。王尚書看她順從,聲音便放得更軟了些:“嫻兒她娘是沒什么嫁妝的,少不得要你貼補一些。既是做側妃,也不宜置辦過多,也要合咱們家的身份——”若是嫁妝太多,沒準要落個貪腐之名,“我琢磨著,孟家嫁女也不會太過張揚,就置辦十八抬嫁妝吧,大家面上都好看?!?br/>
這嫁妝有一百零八抬到九抬不等,但嫁妝的內容卻不能只看抬數,每一抬里頭裝多少,裝什么,這卻是極有講究的。王夫人一邊答應,一邊心里已經盤算起來了:多放些綢緞衣料,這些東西壓著份量呢,可隔了年的、花樣不新鮮了的,就不值錢了,正好把自己嫁妝里那些積壓的衣料換出去;少不得也還要陪嫁個莊子或鋪子,自己嫁妝里有個脂粉鋪子,生意不怎么樣,就陪嫁這個……
王尚書終究是個男人,不曉得這嫁妝里頭的貓膩,只看夫人統統答應下來,便心情愉悅地出去了。他也想去打聽打聽,孟家究竟準備陪嫁多少抬嫁妝,畢竟是一起進門,若是有個高下可就不大好看。
到孟家宣旨的內監只比王家晚到了一炷香工夫,這會兒也已經宣旨完畢回宮去了,只留下一家人對坐著發怔。
林氏的眼淚已經忍不住了:“太后過世,怎么反而下了這么一道旨意……”她都已經跟錢太太私下里通過氣了,只是看著太后身子不好,不敢在這個時候定親,免得被人說話。誰知道一道旨意下來——早知道還不如早定了親事呢!
孟老太爺深深嘆了口氣:“旨意已下,說這些也無益了,反而讓瑾兒聽了傷心?!边@時候容不得不嫁,若是心懷怨恨,只是徒添煩惱罷了。
林氏抽噎著道:“兒媳也知道,只是,只是這心里……”
孟素蓉沉默地遞給嫂嫂一塊新的帕子,將林氏手里那塊被淚水濕透的帕子換了下來。林氏的心情她是最了解的,前些日子她把顧嫣然許給周鴻的時候,還不是一樣的心情?
“晉王為人還算寬厚,”孟老太爺的背好像也有些直不起來了,“皇后教導的兒子,無論如何也不是那等暴虐之人。且有才名,咱們瑾兒嫁過去,若好生經營著,也能琴瑟和鳴——”
孟老太爺說著這些話,心里難受之極,不由自主向身邊的孟老夫人看了一眼。琴瑟和鳴,那說的是夫妻之間,就譬如他和孟老夫人。孟瑾只是個側妃,上頭還有正妃呢,如何談得上琴瑟和鳴?千嬌萬寵養大的孫女,原想著嫁個門當戶對的青年才俊,舉案齊眉夫妻偕老,誰知道居然要去給人做側室……
孟老夫人也在擦眼淚。孟瑾孟玫都是在她膝下長大的,比孟老太爺還要舍不得。只是她一生柔順慣了,這會子既然是皇帝下的旨,知道不能抗旨,倒是已經想到更實際的事上去了:“得,得給瑾兒好生準備嫁妝才是。雖說這側室——可到底是進王府,咱們備個十八抬的嫁妝總不為過吧?”
孟老太爺沉吟了一下:“這事兒,不如跟王家通個氣兒。寧愿抬數比王家少些,也別出這個風頭。橫豎箱子里放實惠些,里子要緊?!边@是去做側妃呢,還是低著頭做人好些。
孟老夫人擦著眼淚點頭:“媳婦啊,你也別哭了。這進了王府不自由,就是外頭有莊子鋪子,怕也不好管,你得挑了忠心能干的去管,還得多帶些現銀子,王府那些下人,沒有銀子哪里使喚得動?!?br/>
孟家長輩在外頭絮絮地商議嫁妝,孩子們卻在后廳面面相覷,最后倒是孟瑾先打破了沉默:“都這樣做什么?這是皇上賜婚,又不是要賜死?!?br/>
“姐姐——”孟玫眼圈一紅。她年紀雖小,也知道做妾不是好事。
孟瑾摸摸妹妹的臉:“莫哭。等姐姐進去些日子,想辦法接你們去玩。王妃看著不是那等刻薄之人,只要我守著本份,她該不會難為我?!毕肓艘幌胗值溃巴跫掖蠊媚镆膊皇莻€愛生事的,想來不難相處?!?br/>
“表姐也不能掉以輕心,防人之心不可無?!鳖欐倘坏吐暤溃霸僬f,還有下頭的侍妾和通房呢。”王嫻或許是個省事的,可下頭那些想往上爬,想擺脫低微身份的女人,誰知道會鬧什么夭蛾子。
孟瑾笑了笑:“我知道。表妹也別只擔心我……”平南侯府那邊也好不到哪里去。
顧嫣然低了頭。周家辦了過繼之禮,開祠堂將周鴻的名字寫到了長房周勛的名下,然后他就馬不停蹄地又回西北邊關去了。孟素蓉原想讓孟珩或孟節出面將他請過來說說話,最終也未能成功。不過畢竟她現在年紀還小,說到出嫁至少還有兩年呢,孟瑾卻是三個月后就要進王府了。
孟瑾輕輕拍了拍她的手:“無妨的,至少我還能瞧著珩哥兒下了秋闈。珩哥兒,你切莫為著這事耽擱了下場,必得考中了舉人才好?!彼p輕嘆了口氣,“這樣,我才能放心出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