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
關羽此時坐在李知對面,暢飲一口美酒,大聲叫好。
卻是當晚,李知便把關羽留下飲宴。
關羽雖然對此酒甚為喜愛,然卻不迷醉其中,喝了幾杯便停下了。
“兄長欲讓某練兵幾何?在何處駐扎?”
關羽喝了幾杯酒后臉色更紅,但卻不忘正事,遂,對李知問道。
“誅殺曹節,須嚴密行事,不可聲張,亦不需多少人馬。”
說到這里他喝了一口酒
“此為兄調來八十余人,供賢弟操練,賢弟務必將其煉為精銳?!?br/>
說到這里李知也有些不好意思。
畢竟讓這位武圣訓練八十來人,太過于大材小用了。
然而他卻沒想到,此時關羽卻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氣。
雖然關羽的后世名氣大,但…他現在不過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小伙子罷了。
雖然他武力出眾,便是現在讓他征戰沙場,他亦是不懼。
然則,他從來沒練過兵,亦未上過戰場,此時聽聞只訓練八十余人,他反而更有信心了。
“兄長放心,某必不負所托!”
“若此事不成,某提頭來見”
關羽一拱手,面帶傲色的保證道。
李知一看他下了軍令狀,趕忙道
“賢弟不必如此?!?br/>
“此事時間頗緊,賢弟練兵的時間,也只有不到二十天,時間如此緊急,如何能練得好兵?”
李知看他有些誤會,趕忙對他解釋道
“此次誅賊人馬,易精不易多”
“為兄讓賢弟練兵,乃是從中挑選取,為數三十之精銳?!?br/>
說到這里他滿臉誠懇的看著關羽
“為兄麾下并無大將,屆時,還要有勞賢弟出馬?!?br/>
關羽聞言臉色一正,朗聲道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某亦為大漢臣民,除賊之事,本就是某分內之事,豈敢不效死命!”
“好!”
李知聽到這,也為他的豪情和忠義所感,大聲叫好。
李知是自家知道自家事,他想誅除曹節,并不是為了天下百姓,而是為了自己的名望。
畢竟在這個時代,名望也是一種護身符。
想在這個時代舒舒服服的活下去,必須要有諾大的名望傍身才行。
自從來到了這個時代,他的安全常非常的低,老是疑神疑鬼,都快有被害妄想癥了。
現在李知聽到關羽豪邁之語,感受其,為國為民而舍生忘死之心,大受感染。
“賢弟為國為民之心,有目共睹,堪稱義士也”
說到這里李知端起酒盞,肅然起敬道
“賢弟之心,令人敬佩,薄酒一盞,以敬賢弟,飲圣!”
待他一飲而盡之后
“兄長謬贊了,某愧不敢當?!?br/>
說完關羽亦是把盞中之酒一飲而盡。
二人相聊甚為投機,待到酒散,已是月入中天。
李志安排人領關羽去休息,自己亦是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之中。
洗漱了一下之后,讓秋兒把他端了一杯清水,斜倚在軟榻上,陷入了深思。
今日關羽之言,令他感觸頗多。
自從他來到了這個時代,遇到了不少憂國憂民之輩。
有荀彧,關羽這等忠心漢室之人。
亦有如戲志才這般,雖然不忠于漢室,但卻心懷天下之人。
相比而言,自己更像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處處謀劃,確實有些小家子氣了。
“哪怕天下敗落至斯,忠于漢室人,依然如過江之鯉,數不勝數?!?br/>
想到這里,李知頗為感嘆的喃喃自語道:“蒼龍墜地亦是蒼龍,這漢室數百載的威望啊……”
“曹操日后,到死也沒有稱帝,怕也有此原因吧”
“劉備掛了一個不知真假的,漢室宗親的名頭,便能成就諾大的基業?!?br/>
“這漢室的余暉,當真可怕!”
“如果出了一個,如秦皇漢武這樣的帝王,說不定這漢室還能中興!”
“如果真是那樣,我何必如現在一般,如此的勞心費力。”
想到這里李知搖了搖頭
“罷了…若是漢室可扶,我便扶一把又能如何,也算對得起漢人這個稱呼?!?br/>
“若是不可扶……那也怪不得我了!”
想到這里李知堅定了一下神情。
“不想這么多了,明日還有賣酒,計劃也要開始了,先睡吧”
就在這時,他的酒勁,也慢慢的上來了,隨即便往榻上一躺,沉沉的睡了過去。
翌日
李知醒來洗漱吃飯之后,關羽便來找他。
“兄長之人現在何處?”
“時間太過緊急,某欲立刻操練他等。”
李知聞言沉吟了一下,隨后便點了點頭。
“如此也好,此事確實時間緊迫,賢弟早些操練他們也好?!?br/>
說完,讓一個仆人帶著他去尋郭德。
看著關羽急匆匆走出去的背影,心想:“真乃忠義之士”
感慨完,便往正廳走去。
來到正廳,這時候荀彧等三人已在此處等候多時。
“行之兄可到來了?!?br/>
“如今酒已運到,行之兄如何賣酒?”
荀彧見李知進來之后,焦急的問道。
“文若兄不必焦急,賣酒之事,知心中已有腹案?!?br/>
說到這里他停頓了一下,隨后對荀彧說
“只是有一事,怕還要請文若幫忙”
“何事?”
荀彧干凈利索的問道
“知欲辦一個品酒大會,卻要煩勞文若兄多寫些請帖,多請些人來”
“切切記住,不是賣酒而是品酒,免得有些自持身份之人,不愿前往。”
他怕荀彧把事情搞錯了,對荀彧叮囑道。
“這次我們不僅要辦一個品酒大會,還要辦一個論才大典?!?br/>
“到時我等,不但要評出一個酒尊,還要論出一個洛陽第一才子?!?br/>
“不過此事,卻需要陽公邀請一些名家大儒,作為評判,添些光彩。”
荀彧何等聰明的人,一聽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只見他雙目大亮,連連稱妙。
“行之兄大才!”
“此等盛會,不僅可以廣交好友,若是能在大會之上,被評為洛陽第一才子,必定名聲大噪?!?br/>
“如此盛事,想必有許多世家子弟愿意前往。”
“行之兄果然如志才所說一般,奇思妙想不斷?!?br/>
說到這里荀彧停頓了一下,然后又皺著眉頭問李知道
“行之可有場地!在何處舉辦如此大的盛會?”
“屆時,世家子弟加上好酒之人,怕不下數百人,我這府邸中卻是盛不下如此多的人?!?br/>
聽得荀彧的問言,李知卻是滿臉的自信說道
“不必用文若之府邸,文若可還記得我等,那天在景室山下行獵之時,見到的那一片廣闊平地?”
“我等在那里搭建一座高臺,鋪上一些草席,再置辦一些幾案即可”
荀彧聞言思索了一下,隨后點頭稱善。
“如此,彧現在便立刻去請陽公,其余諸事,皆托于行之兄了?!?br/>
李知聞言點了點頭道
“文若兄去忙吧,其余等事交于知便可,文若兄請放心”
待荀彧走后,李知便喊了一個仆人進來。
“你都去把郭德尋來”
“喏”
仆人應了一聲去找郭德了。
過了一會兒郭德來了,先是對李知行行了一禮。
“主人有何吩咐”
“那些護衛你安排的如何了啊”
李知不言其他,卻先問那些護衛。
畢竟這才是他最后的底牌。
“主人請放心,那些護衛都已安頓下來”
他聞言點了點頭
“如此便好,你去去景室山的時候,在山腳下有一片小樹林,你可見過?”
“見過”
郭德回道
“在樹林之東有一空曠地方,你帶些人,在那里搭建一個,方圓七八丈見方,高約一丈的高臺。”
“在高臺之前鋪滿草席”
“最后在高臺兩旁,行列一些幾案。”
他說道這里心了默算一下大概能來的人
“約三……不五百幾案,若是市面上沒有這么多幾案,便去找荀府管家讓他解決。”
“高臺兩邊一邊掛一布幡,高臺之上掛一橫幅”
“上面寫道……”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