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官色 !
剛整理完文件夾,姜華正想抽根煙歇息一下,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見狀,姜華趕緊起身站起,向門口走去,他一個小秘書,可不敢像孫副書記那樣坐在沙發(fā)上讓人家自己推門進來。
打開門,姜華還沒有剛看清是誰,老侯便一把抱了上來。
“哈哈,姜老弟,剛聽說你回來了,我就過來找你了。”
“哎,老哥你輕點!”姜華趕緊用力掙了掙。
放開姜華,走進他的辦公室之后,老侯仍就是一副興奮的表情。
“老弟,你不知道,聽了你的話,我買了一千份的認購證,哈哈,現(xiàn)在已經(jīng)賺了好一百多萬了!”
看見老侯說著說著,又有往上撲的架勢,姜華趕緊退后幾步,笑著說道:“老哥,這些我都知道,我也賺了不少了!”
“你小子,躲什么躲?老哥我這些天就一個人在單位里高興,都快憋死了!你還不讓我好好發(fā)泄一下!”老侯還真有再擁抱一下的念頭,看到姜華躲了開去,他不滿的說道。
姜華一聽這話,嚇得冷汗都出來了,趕緊向門外看了看,說實話,他真怕這番話被別人聽到而誤會。
靠,這個老侯,腦子秀逗了,這番話要是讓人聽到,我還怎么找女朋友,為老姜家傳宗接代啊!憤憤的暗罵一句后,姜華趕緊走過去,把辦公室的房門帶上了。
“老弟,你不知道,頭一陣這眼看著認購證價格在黑市上一天一漲,要不是記起你的話,哈哈,我當時都想賣出去了!”老侯本就話多,這一找到宣泄口,話便像連珠炮一樣冒了出來。
姜華見狀,無奈的搖了搖頭,拿出一根煙,索性坐在沙發(fā)上聽老侯講起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老侯這一講,就講了大半個小時,臨走時,他還要請姜華晚上去喝酒。姜華一聽,趕緊推脫說晚上已經(jīng)約了朋友,他可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被老侯摧殘一下自己的耳朵了。
之后的幾天,姜華跟著孫副書記去了榆林縣調(diào)研。此時的他卻不知道,在華夏國的《人民日報》報社總部內(nèi),報社的領(lǐng)導(dǎo)們正在商量該不該刊登他的那篇《華夏的改革之路》的文章呢。
人民日報的張社長是一位已經(jīng)在報社干了三十多年的老記者,他憑著多年的從業(yè)經(jīng)驗,在看到姜華的那兩篇文章的第一眼,就知道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兩篇新聞,但是,人民日報作為華夏國的官方報紙,它的特殊性質(zhì)決定了凡是登在上邊的文章必須是經(jīng)過嚴格審批的,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他就算是有心把這兩篇文章登載在人民日報上,也是困難重重的。無奈之下,他只得放棄了這個念頭。
現(xiàn)在,隨著老人家南巡講話的被傳閱,以及各地要求深化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他終于瞅準機會在常委會上提出了這個建議。
報社內(nèi)部,抱著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shù),他們聽了之后,都大力表示贊同,但是在同時,也有一些比較保守的領(lǐng)導(dǎo)提出了置疑。他們覺得作為華夏政治風向標的人民日報,不應(yīng)該如此草率的就將這份以前頗有爭議的一篇文章登載。
為此,兩幫人在會議室內(nèi)展開了爭論。
張社長知道不管他們哪方都是真心為報社著想,他也不想因為這件事情雙方掙個臉紅脖子粗的,便提出把這件事情交給上級領(lǐng)導(dǎo)來決定。
此時中央早已經(jīng)定下了調(diào)子,所以中宣部部長看了張社長打的報告之后,當即就做出批示,要求不但要登,而且還要登在頭版頭條。
有了上級的支持,張社長當即便把心放下來了,并按照上級的指示,把姜華的那篇《華夏的改革之路》放在了頭版頭條上。
第二天,人民日報的的頭版頭條上便如期刊登了姜華的那篇《華夏的改革之路》。這篇文章一刊登出來,很快便被全國各地的報紙都轉(zhuǎn)載到了頁面的頭版頭條上,就連燕京日報這個率先登出的報紙也再次把這篇文章登在了頭版頭條。
此刻,就是政治嗅覺再遲鈍的人,也知道了中央對改革的態(tài)度。而國外的一些報紙也敏感的察覺到了華夏國高層的最新動態(tài),都大量轉(zhuǎn)載了這份文章。這回,姜華可算是徹底的出大名了,就連國外的一些知名學者也開始研究起他的這篇文章來。
而此時,省委的田書記也在第一時間從駐京辦那里聽到了這個消息。放下電話,他掏出一根煙,深深的吸了一口,然后便呵呵的笑了起來。此時,他的心里充滿了自豪。在他心里,早已經(jīng)把姜華看成了自己兒子的影子,姜華每取得的一分成績,他都在心里暗暗高興。而每當這個時候,就讓他對自己兒子的那份思念得到了一些釋放。
在自己的辦公室里連抽了兩根煙后,田書記激動的情緒終于平復(fù)了下來。坐回辦公椅上,他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覺得自己應(yīng)該給于副書記打個電話,讓于副書記提點東江市市委的領(lǐng)導(dǎo)一下,不要思想保守,要大膽的培養(yǎng)年輕干部。
接到田書記的電話后,于副書記當即便點頭應(yīng)了下來。他早已看出來,田書記非常看重姜華,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把手的意思。再說了,他自己也打心眼里欣賞姜華這個朝氣蓬勃、很有想法的年輕人。
放下田書記的電話,他便給東江市市委的趙書記打了一個電話。
在電話里,于副書記倒是沒明說要求提拔姜華的事。但是他的話里,十句有九句提到的都是姜華和他的那篇文章,并且還說,“你們東江市能夠培養(yǎng)出這么一個思想解放、力求上進的年輕干部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培養(yǎng),不要把一顆好苗子給毀了!”
就在剛才,趙書記已經(jīng)從駐京辦主任那得到了消息。當時,他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yù)感。果然,他剛放下駐京辦張主任的電話不久,就接到了省委省委于副書記的電話。
電話里于副書記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趙書記是什么人啊,他是一個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了,怎么會聽不出話里的意思呢?此刻,縱使他心中萬般不愿,也只得硬著頭皮笑道:“于副書記,您放心,我們市委正準備研究這件事呢,對于姜華這么一個思想解放、踏實肯干、力求上進的年輕干部,我們一定會重點培養(yǎng)、破格提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