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四日下午十一時本報專電】 國聯調查團李頓勛爵一行,乘亞丹士總統輪寒(十四)晚六時過吳淞口,七時二十分抵浦東白蓬[蓮]涇大來碼頭。顧維鈞、郭泰祺、吳鐵城等七時半由江海關碼頭乘小輪渡浦歡迎,公安局軍樂隊及警察大隊,亦在碼頭奏樂歡迎。八時十分,顧代表等登亞丹士輪與調查團員握手寒暄。約十數分鐘,即導引各團員換乘小輪渡江,九時在江海關碼頭登岸。時在碼頭歡迎者,有軍政部代表張汶、海軍部代表鄭禮慶、張學良代表周守一及各界代表袁履登等,計二百余人,日外相代表松岡及日使館秘書堀內亦與焉。團員登岸后,即由市府秘書長俞鴻鈞等分別陪乘汽車至華懋飯店下榻。李頓勛爵在小輪中語記者,在滬勾留日期現尚不能決定,匆匆不能詳談,約刪(十五)晚六時,在華懋與報界晤見云。寒(十四)全市遍貼歡迎調查團及擁護盟約公約、制裁日本暴行等中西文標語。市商會巧(十八)晚宴調查團,并陳述商界對該團之熱烈希望。
【上海十四日下午十一時二十分本報專電】 國聯調查團乘阿丹穆斯輪,寒(十四日)晚七時半抵浦東白蓮涇,市公安局樂隊、警察在碼頭列隊奏樂歡迎。八時,國府代表顧維鈞、張學良代表周天放、吳鐵城、郭泰祺及中外各界,乘海關特備小輪,迎至該處登船,與各團員握手寒暄,相見甚歡。時芳澤代表松岡、重光代表堀內已先在,見我歡迎人員,即退處一隅,甚覺局促。旋即由顧維鈞、吳鐵城、郭泰祺導李頓爵士一行及隊員于軍樂聲中換乘小輪,九時在新關碼頭登陸。民眾千余,搖旗歡呼迎接。李頓在碼頭與軍部代表張汶、海部代表鄭禮慶會見后,即分乘汽車赴華懋飯店下榻。李頓約刪(十五日)晚六時接見報界,表示此行愉快,不覺舟行勞頓。
【上海十四日下午十二時專電】 李頓爵士與路透記者談話時,稱中日雙方如欲委員會對結束戰事、舉行圓桌會議等事加以援助時,則各委員會亦樂于合作云云。該委員會預定十九日啟程赴京,但有否更改,尚難預料。各中國報紙滿載歡迎委員會之言論,并希望委員會以第三者之地位,將中日糾紛加以公正之解決云。
【上海十四日下午一時三十分本報專電】 郭泰祺午在華懋飯店宴英、美、法、意四使,賓主盡歡。重光昨照會郭泰祺,提議完全撤退不能同意,希望根據第一次來照,開始交涉。
【南京十四日下午九時本報專電】 外部以國聯調查團抵滬,瞬將來京,特設招待該團委員會,派總務司長應尚德為委員長,劉迺蕃、王光、許念曾、葛祖廣、王祖年為委員,與地方當局籌備招待事宜。
【南京十四日下午九時專電】 蔣光鼐、戴戟元(十三)由京赴杭轉滬,臨行談:“此次出席和會,一切談判,以不損中國絲毫主權為原則。如日占方有霸上海或東三省之不平等條件提出,當嚴拒。蔣公使斡旋在前,自不能接受調停之誠意。如日不變武力政策,致戰事重起,我軍當力抗。釁由彼開,一切責任,日方負之。”
【上海十四日下午九時本報專電】 日方已將淞滬鐵路修復,并由大連運到機車兩部,寒(十四)已通車,專供軍用。并聲稱俟將江灣、吳淞等處危險物除去,即售客票。該路現由滿鐵上海事務所管理。
海外僑胞對調查團殷望
【南京十四日下午九時專電】 國際調查團來華,中外矚目。在外華僑紛電外部轉達對該團表示誠意之歡迎者,計有代表二十萬華僑之泗水各團體、代表四萬九千六百四十五人之望加錫華僑各團體、代表六十個分會之加拿大中國國民聯合會,以及溫哥華中國商會中華公會等,均一致請求該團維護正義,擁護盟約,抑制強暴。
【南京十四日下午五時本報來電】 旅外僑胞對調查團來華,非常注意,連日紛電外部,請求該團維護盟約,主持正義,秉公澈查暴日侵略破壞我國領土行政之真象,報告國聯,以期切實制裁強暴,而伸國際公理云。又財長宋子文以國際調查團業已抵滬,寒(十四)晨乘飛機赴滬。
掩蔽調查團,日宣傳撤兵
【上海十四日下午九時專電】 日方宣傳撤兵,暗中布置甚忙。據接近日方某外人談,國際調查團即到滬,日方為掩飾計,除表示與華和平外,并將下關至吳淞口之大批日艦,駛往武漢方面,以避國際調查團之耳目。
【上海十四日下午七時本報專電】 軍訊。南翔、黃渡一帶,日兵大部元(十三)、寒(十四)向真茹、閘北撤退,僅留小部騎兵、步兵在前線偵查。黃渡之敵十四師團司令部全部未移,劉嘉關敵九師雖后退,而換以十師、十六師新到援兵。長江自吳淞口至漢口,每隔十啟羅米(合二十華里)駐日艦一,各艦間有小輪巡弋,圖斷我軍后方接濟。日撤兵純為敷衍國際調查團情面。太倉各地無戰事,日機每日仍向我陣地偵察。
【上海十四日下午九時五分本報專電】 蘇電。敵方礙于國際調查團之來華,對于炸彈炮火炸毀之物,亟派人設法消滅,真(十一日)已將在嘉定、瀏河附近搭蓋之兵房拆除,并派人強迫華商開市以圖掩飾。
【上海十四日下午九時專電】 連日前方沉寂,日軍因國際調查團到滬,為掩飾計,全線均未進攻。據軍訊,日軍仍暗中積極備戰云。報載關于和平問題,日方已向我外交當局提出二次照會。但據外部辦事處稱,最近兩日我方并未收到日方來文云。
【東京十四日路透電】 參謀次官今晨謁見日皇,一般人料系請日皇批準撤回金澤第二師團以及久留米混成旅之命令。該項命令,預計今日下午即可發下云。
敵大批援軍仍陸續抵滬
【上海十四日下午九時專電】 日運輸船加南丸載陸軍二千余,元(十三)午二時到滬,在黃浦、匯山兩碼頭登岸,當即開赴吳淞、江灣駐防。寒(十四)午后又有交趾丸、筑前丸兩輪,由一日艦護送,載陸軍二千數百及大批軍械抵滬,泊匯山碼頭上陸,分別開赴瀏河、婁塘一帶前線。日皇派侍從武官出光來滬,慰勞侵華軍閥,銑(十六)可到。英使偕英、法、美各領,赴閘北、江灣、瀏河、大場一帶視察日軍陣地及駐兵數目,以備供給調查團參考。
【上海十四日下午十時十分本報專電】 元(十三日)到日援軍二千余,開吳淞、江灣,寒(十四日)續到二千余開瀏河、太倉、真茹增防。日方為蒙蔽國聯調查團,將泊浦江之魚雷艦六、炮艦一,分開長江上游各埠。元(十三日)英使偕英、法、美、意各領,赴閘北、江灣、大場視察日軍陣地,并查日兵確數,以備報告調查團。
(《益世報》,1932年3月15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