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自然是認可這個判斷。
因為史書上清清楚楚的記載著,在往后的幾年里,王行瑜一直是甘當李茂貞的馬前卒,二人相互配合,一致以欺凌朝廷和天子為樂。
這與韓建的行徑還不同。韓建多少還是從自保的角度出發(fā),迫于李茂貞的威勢不得不屈從,若有了機會,他也不介意背刺一下李茂貞。而王行瑜則純是把自己定義為了李茂貞的打手……
對李曄來說,眼下的局面就越發(fā)艱難了。
一個李茂貞已讓他與朝廷無力應對,如今又多出來一個王行瑜。
而且王行瑜與李茂貞之間,已沆瀣一氣,聯(lián)起手來欺負他這個天子和朝廷……
杜讓能等三位宰臣顯然也意識到了局勢危急,閉目哀嘆,命途多舛,如之奈何……
康承業(yè)這時站出來道:「臣有一計,可退邠寧之兵。」
「什么計?」未等李曄回話,其余杜讓能等人已急不可耐地催問起來,「軍使快說。」
康承業(yè)道:「邠寧軍占梨園寨,本是為勾通同州,而一旦讓邠寧和同州連成一片……會有一個人比我們還著急。」
「誰?」
「華州韓建。」
亭內(nèi)所有人頓時恍然。
同州之地,西北兩面靠鄜坊,東臨黃河、與河東隔河相望,南壓華州。
一旦讓同州打通與邠寧的聯(lián)系,使兩地之間車馬來往,互通有無,同州勢力必定大增。
王行瑜、王行約兩兄弟想要進一步擴張勢力,應當不會去招惹鄜坊之地的黨項人,更不敢去招惹河東的李克用,唯有向南,要么攻取長安,要么襲占華州。
兩者相權,顯然還是奪占華州好。
華州歷來便是關中除長安外的首富之地,土地肥沃,丁戶興旺,物產(chǎn)富饒,經(jīng)韓建勤心治理后更是糧草充實、富甲一方,早饞得北面的同州垂涎三尺。與之相反,若貿(mào)然向京師長安興兵,必定天下震動,引來河東河南等地的勤王大軍,王氏兄弟應該還沒有瘋狂到這個地步。
所以,同州一旦起勢,首當其沖的便是華州……
「康兄果不負智勇之名。」張濬大喜,不介意稱小自己十來歲的康承業(yè)為「兄」,并立即向天子提議道,「圣上,應立即遣人去往華州,邀韓建出兵討賊。」
末了又補上一句:「可讓劉相公親自跑這一趟。」
當年在關中圍剿黃巢時,劉崇望時在劍南幕府里任職,被遣往楊復光帳下聽差,而韓建那時亦在楊復光帳下任都將,兩人曾有過來往。
劉崇望立即朝天子躬身道:「臣愿親往華州,必定說服韓建出兵。」
李曄看向其余人,都肅穆地躬著身子,等待天子下令。
包括向來謹慎的杜讓能。
顯然,在他們看來,李茂貞也就罷了,畢竟有威名傍身,當年抵抗黃巢草軍西向和朱玫亂軍南下山南時,曾兩次論功「第一」,驍勇之名冠絕神策軍,朝廷迫于形勢可忍讓一時。
可你王行瑜算個什么東西?
一個靠著弒殺主帥上位的悖逆武夫(王行瑜曾為朱玫手下將領,眼見朱玫要倒臺,便弒殺了朱玫,取而代之,襲占了邠寧二州),也敢向朝廷興兵,行此大逆不道之舉。
朝廷若是連個王行瑜都收拾不了,又如何在這天下立足?
李曄順從眾意,點頭同意:「那就有勞劉卿了。」
「臣定不辱使命。」
劉崇望領命后,卻沒有立即離去。
反而再次懇請道:「圣上,河東李仆射勇武冠絕,又一直忠心朝廷,臣請援引河東之兵入關內(nèi),不愁王行瑜、李茂貞之類的蟊賊不除。」
李曄用眼神征求其余人的意見。
這一次,所有人都神色飄忽,并不來回應天子的眼神。
意即他們也拿不定主意,無法給天子提供建議。
康承業(yè)則直接朝天子搖頭,建議否決。
援引地方武裝入京,歷來便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唐末歷史上便有一次,那是在十年后,崔胤引朱全忠入關中,最后直接導致了大唐的覆滅。
但李克用與朱全忠又有不同。
歷史上,當李茂貞、王行瑜、韓建聯(lián)合逼宮時,天子李曄曾與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求助李克用,李克用兵發(fā)關中,滅王行瑜、逼迫李茂貞與韓建請罪,隨后李克用并未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又主動撤出了關中。
正是因為史書上曾有明確記載,所以李曄才沒有直接拒絕,而是想集思廣益,尋求更多人的意見。
只有康承業(yè)給出了建議。
李曄決定采納他的建議。
不能拿大唐國運去做賭籌。
況且歷史上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特定的歷史背景,李克用在歷史上的那一次主動撤兵,并不能完全等于,每一次入主關中的大好機會擺在他眼前,他都會不心動。再說了,河東是一個龐大的軍事集團,并非只有李克用一人,他手下十三太保可個個都不是善茬……
李曄給出回復:「區(qū)區(qū)一個王行瑜,何需勞煩李仆射。劉卿且趕緊去華州。」
「臣恭領圣諭。」
劉崇望也不再勸。
李曄另交待丁丑,去禁衛(wèi)挑選十名好手,再給他們配上好馬,護送劉崇望以最快的速度去往華州。
劉崇望也與天子約定,長安距華州一百八十里路程,他晝夜不歇,預計明晚便可回京復命。
余下眾人繼續(xù)商議。
與對待李茂貞一樣,眾人建議暫不下討賊詔,以免擴大事態(tài)。
可在是否應派人去責問王行瑜這點上,卻有了分歧。
準確來說,是康承業(yè)先提出了異議。
最初,眾人與處理李茂貞同理,準備從朝中選派能言去人去向王行瑜質(zhì)問。康承業(yè)卻道,李茂貞遣人來京表明意圖,故而朝廷派人去理論,而王行瑜并未遣人來京,所以朝廷也沒必要派人去回復。
這個論點乍聽很有道理,可其實卻是拘于禮節(jié)的迂腐之見。
李曄同樣詫異,康承業(yè)可不是個迂腐之人。
康承業(yè)隨后解答了眾人的疑惑,王行瑜不遣人來京稟報,妄圖偷摸占去梨園寨,朝廷也可將計就計,只裝作不知。如此一來,等朝廷對梨園寨另有打算時,也方可收到出其不意之效。
眾人方恍然。
原來。
康承業(yè)竟是建議朝廷直接向梨園寨用兵。
————
100章留影。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