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城上居然沒人放箭射殺那書吏。
或許真是被震驚了。
「圣上……也來了?」
「睜大你們的狗眼看清楚。」那書吏指向天子所在,「擁大纛、樹龍旗,非圣天子哉?圣天子便在爾等眼前,爾等還不快快放下兵器,出城來降,祈求圣天子的饒恕,更待何時?」
關城上沉默了,無人應答。
可城門也沒有被打開。
「那叫門的名誰?」另一邊,李曄問道。
張濬答道:「名盧宴,世出范陽盧氏……乃盧攜之子。」
張濬的后半句意在提醒天子。盧攜是僖宗朝的宰臣,與田令孜狼狽為女干,亦被認定為黃巢之亂的第一罪人,黃巢的草軍破潼關后服毒自盡,算是躲過了朝廷的追罰。可這種人的子孫,絕不可被重用。
可李曄卻仍是指示道:「忠勇之士,不應被埋沒。」
張濬沒有再勸,畢竟眼下戰事要緊,不宜多生枝丫……
再說回眼下的局面。
關城內雖沒有直接開門投降,但明顯已有了心理動搖。
此時應需繼續向關城內施壓,逼得他們不得不降。
李曄連連下令。
令楊守信加派人手爬山,并將箭矢想法運往山上去,從山上向關城內制造殺傷;
盧宴被繼續留在關城下,繼續用言語動搖里面守卒的軍心;
令孫惟晟組織軍卒正面攻城,不一定要取得什么實質性進展,但一定要把聲勢搞大,給關城內守卒以足夠的威懾……
眾將各自聽命行事。
軍內從不缺少繩索、篷布、氈衣氈袋之類的坐臥物件,經有人建議后,沿山腳鋪展開來、再用繩索固定,如此形成了一道防護網。即便山上再有軍卒跌落下來,便可減輕損傷,說不定還能撿回性命來。
對山上的軍卒來說,有此保障,更是增強了他們心底的信心,于是攀爬的速度越來越快。
各式弓弩箭矢、圓盾等也通過山上垂下來的繩索被迅速運上山去。
已有摸近關城的軍卒拿到了弓弩,居高臨下,開始對著一覽無余的城樓上放箭。
與此同時,孫惟晟也已挑選好攻城的部隊。
他們依照天子的囑咐,并不盲目沖到城門下去,而是把兵力展開,鼓聲陣陣,使勁地搖旗吶喊,再使用洞屋、半截船等防御工具,有條不紊地朝著關城逼近,不時放出一撥箭雨。
從李曄的視角看起,當真是有遍山遍野、鋪天蓋地之勢,只不知城樓上的守卒看見,會作何感想。
盧宴也沒歇下。
他已經得了天子對他「忠勇之士」的評價,知道洗刷盧家榮辱在此一舉,舍了性命,跳著腳,不斷地朝關城內進行言語攻擊,滿口大逆不道、亂臣賊子、禍國蠹蟲、遺臭萬年……
如此三重攻擊下,關城上的守卒再也抵抗不住。
「別放箭!別放箭!我們有人要出城,面見圣上……」
楊守信和孫惟晟遣人來請示,李曄示意可,并令鼓手停止擂鼓。
隨即一名守卒被縋下關城,再被帶至天子所在,又經丁丑親自檢查周身后,跪在了李曄面前。
那守卒大概沒料到真能見到天子,也不知道該如何行禮、如何稱謂,只縮著脖子深埋著腦袋跪伏在地上。
李曄只得先開口:「說吧。」
「回……圣天子……我們將軍說,他不敢與圣天子為敵,但也不忍背離大帥,請圣天子再寬限半日,他自會領著兵丁撤出梨園寨、回邠州去,圣天子也可不費一兵一卒進入梨園寨……」
李曄回道:「朕奉天承命,上天既以
好生為德,朕亦可放爾等自去。回去告訴你家將軍,他有一個時辰的時間撤離梨園寨,一個時辰后,朕將進入梨園寨。」
半日變為了一個時辰……
可他一個小卒哪敢與天子討價,只得磕頭道:「是是,小的一定把話帶到。」
李曄沒有立即放他走,又問道:「城內的、你家將軍名誰?」
「王璟……回圣天子,王璟王將軍是王大帥的內兄,出邠州前剛被提上來的,一直駐守在梨園寨內……」
那守卒生怕回答得不夠周全,還貼心的解釋詳盡。
李曄據此再問:「王行瑜沒在梨園寨內?」
「沒,王大帥一直在邠州。」
「山外面,領著數千邠寧軍主力的,又是誰?」
「是蘇文建蘇將軍。他是王大帥的結義兄弟,喝過血酒的,往往出征都由他來領兵……」
「很好。你回去復命吧。」
「謝謝圣天子……」
那守卒忙又磕頭離去。
「幸好我赤顏軍中沒這號不成事的小兒。」孫德昭在旁擺頭笑道。
李曄也是沒想到,對方派來這小卒竟如此「慷慨」,三兩句便將他一直未能探得的信息全抖了出來,堪比間作。
張濬也在一旁,不過他的關注點又不一樣。
張濬不無憂心道:「圣上,朝廷既已下詔討賊,如今我軍也盡占優勢,為何還要放賊兵離開?若不能一舉剪滅賊兵,以正法典,怕是于圣上的威名有虧。」
這問題問的……
孫德昭替天子答道:「張相公忘了鄧將軍那路人馬了嗎?」
張濬當然沒忘。
鄧筠的順義軍就守在梨園寨回邠州的退路上……
只是他畢竟常居廟堂,雖有些急智,卻不熟悉行伍之事,仍未能明白過來:「孫將軍此話何意?」
孫德昭回道:「兵者,詭道也。」
天子無戲言,自然得說話算話,李曄答應放梨園寨的邠寧兵一個時辰內離開,便會給他們一個時辰。
可至于他們能否順利離開,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個時辰未到,山上的玉山軍卒便朝下面喊話,關城上賊兵已去。
可君無戲言,直到一個時辰滿,李曄才下令進入關城。
自有軍卒攀上城頭,再打開城門,放大軍魚貫而入……
梨園寨前后共有兩道險要關隘,今日午后大軍收復的名為前塞。
當朝廷大軍過前塞進入梨園寨時,里面的邠寧軍卒已盡數撤去,另一座后塞也順利收復。
梨園寨內邠寧軍不足千人,他們沿后塞小路逃出梨園寨,未至涇水岸,便遭遇鄧筠所領順義軍的迎頭攔截。此時后塞已被朝廷大軍接管,他們被圍堵在梨園寨與涇水間的山野里,進退無路,最后殺死主將王璟,盡數投降。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