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里。
距梨園寨只剩最后四十里。
除上午的那個小意外,其后再未遇見邠寧賊兵,李曄說不上這時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只是心里忐忑不安。
他安慰自己,這都是自己嚇自己,第一次出征心里沒底罷了。
不信,瞧瞧他身邊的孫德昭,一路上暢談各種軍旅見聞,絲毫沒大戰在即的緊張。
李曄幾次忍不住想問,馬上到梨園寨了,還未見賊兵主力,你就不擔心他們突然殺出來嗎?
最后沒問出口。
他是天子,怎可表現得不如一個將領?
而且他也知道孫德昭會如何回答。圣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了再說,何需提前憂慮……
入夜前,停駐在一個叫瓠口的地方。
這里另有一條人工水渠自涇水出,向東貫通洛水,修建于一千多年前,彼時的修筑者已逝去,而它卻至今仍川流不息,灌溉著這片土地上的代代百姓,名鄭國渠。
李曄可沒有感慨歷史興亡的時間。
他只站在鄭國渠旁眺望了幾眼,心想這些利國利民的水利工事仍在,這里的土地也依舊肥沃,卻要因人為禍患讓百姓受苦,讓國家凋敝,豈不悲哉。
這時留守營帳的左車兒來報:楊軍使到了。
即將開戰,因而李曄將前后軍的都指揮使們都召了過來,大家一起商議。
康承業已早于楊守信達到。
李曄入帳時,張濬、康承業、孫惟晟、鄧筠等人正向楊守信道賀。
這一幕和諧的場景,讓李曄又增了幾分信心。
李曄入座后,先讓楊守信將今日戰事分享于眾人。
原來,是一伙游蕩的邠寧士卒,被玉山軍游奕騎卒發現,隨后楊守信親自領精銳殺去,不出一刻便全殲了這伙邠寧兵。
眾人聽罷,再次稱贊楊守信英勇。
楊守信也面有得意色。
康承業沉吟后問道:「楊軍使可曾拷問這些賊兵,他們為何游蕩至涇陽縣境?」
「王行瑜罔顧君臣大義,對圣上不忠,欺朝廷無人,膽敢興師犯境,我只恨不能殺盡這些亂黨賊人,哪會對他們仁慈……」
楊守信初始還十分得意,可說著說著,他才意識到自己一時大意了。
梨園寨離著上午交戰地仍有七八十里路程,這距離可不算短,為什么會在那里出現邠寧兵,偏偏如今距梨園寨更近時卻不見了,他們有何意圖?.
是該留幾個活口好好拷問一番。
康承業再問:「楊軍使與其交戰時,可算清他們的人數,是否全數殲滅?」
「不會超過百人。」軍務機要,楊守信不敢撒謊,細細回想著道,「當時四面開闊,我雖存了全殲之心,可難免會走漏一兩個……康軍使是擔心朝廷大軍的消息泄露?」
康承業點了點頭,「他們陡然遭遇楊軍使,未能窺見我大軍全貌,倒也拿不到什么準確消息。可難保他們回去后,為免遭責罰,會夸大遭遇的軍卒人數,誤打誤撞,反而讓邠寧賊兵警惕起來,加強防備。」
這番話合情合理,其余人點頭附和。
「照康軍使的分析看來,」楊守信接過話道,「我們應當加快行程,搶在賊兵加強防御之前,攻入梨園寨。」
「對。」
眾將應和。
因敵制變,本是行軍作戰的應有之義。
李曄此時自然是從善如流,聽取了眾將的建議,下令加快行軍。
其實,和朝堂上的唇槍舌劍、暗潮涌動相比,李曄倒覺得,軍旅之事相對省腦子多了,不需要多么深的心機和復雜
的策略。
就是有點費體力,要吃苦……
接下來,如何加快行軍,眾將紛紛建言。
或許他們也發現了,當今天子雖威名正盛,也敢于決斷,但其實還是不難相處的,也很樂意聽取大家的建議,因而他們提建議的興致也越發高漲。
李曄則擇其善者而從之,最后下令。明日一早,鄧筠部便脫離中軍,全速向預定的截斷邠寧軍退路方向行進;玉山軍拆成兩部,楊守信親率精銳一千繼續充當先鋒,提速向梨園寨行進,余下三千人匯入中軍,一道而行。
為了激勵二人,也為了激勵屋內眾將,李曄也不藏著掖著了,與眾將公然誓言:「此行,誰能擒得王行瑜,誰可為邠寧節度使。」
「臣等必不負圣恩。」
眾將轟然答道。
邠寧節度使,這個職位足以讓他們血脈噴張、傾力而為。
想想三年前方在神策軍內任都將的李茂貞,就是因為出任了鳳翔節度使,如今是何等的風光無限……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啊。
眾將退去后。
張濬徘徊良久,仍覺得他應當直言進諫。
「圣上以節帥之位激勵眾將,自然是好的,只是……可不能再出一個李茂貞了啊。」
李曄反問道:「張卿可另有良策?」
何不用文臣為節帥……
這句話已吐到嘴邊,張濬還是咽了回去。
且不說文臣去了地方上,能不能把節度使之位給坐穩,保證自己不會被手下武夫給砍了。從段文楚、薛能,再到支祥、鄭畋……這之類的先例可是太多了,數不勝數。
若朝廷真把節帥位置授予文臣,必然會讓那些武將心寒,再不肯為天子和朝廷賣命。
并不是說這些武將就不忠心。
而是授武將為節度使,已成定例。
李茂貞攻下了鳳翔,被授鳳翔節度使;韓建守住了潼關,被授予潼關守捉使、進授華州刺史;滿存打下了鳳、興二州,被授鳳州防御使……
他們之前都是禁軍將領,征討地方有功后,紛紛做了該地的節帥。
這便是定例。
憑什么到了楊守信、孫惟晟、康承業、鄧筠等人這里,朝廷便要擅改規矩?
如此一來,又如何再讓他們為天子和朝廷賣命?
這**的世道。
張濬也只有在心里罵上兩句,隨即無奈痛苦地搖晃著腦袋。
反倒是李曄安撫了他:「放心吧,朕自有辦法。」
張濬兩眼陡然放光,大喜:「圣上圣明。」
若真是能破除掉這個「武將出任節帥、節帥不忠、再派武將出征」的閉環,那朝廷才真正是中興有望。
雖然天子并未說出是什么辦法。
但張濬相信,當今天子圣明無比,說有辦法,便一定有辦法。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