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康軍使說得在理。」
其余將領紛紛點頭認可。
真要說起行軍打仗,其實也沒有那么多花樣,無非就是那幾條路徑、幾座城,該如何選擇,得看戰前的意圖是什么。
既然天子已明示此戰并不在于收復梨園寨,而是要全殲邠寧軍主力,那么自然要先截斷退路,然后再尋邠寧軍主力決戰。
鄧筠率先站出來,主動請命道:「臣愿率順義軍出仲山,抄截梨園寨的后路。」
又見有人要爭搶,他忙又補充道:「放心,我不是跟你們搶功勞。什么邠寧節度使,我鄧筠沒興趣,若真教我捉了王行瑜,我讓給你們便是……我是帶的人少,跟著大部隊一起難有建功,怕辜負了圣上的恩寵……」
他這一解釋,反倒讓其余將領一陣尷尬。
好好的隨駕出征,為國殺賊,經他這么一說,倒都成了來謀搶功勞賞賜的了……
李曄笑笑化解尷尬:「為朝廷立功,自然也是為個人謀前程。難不成你們替朝廷除了賊,朕還會吝嗇賞賜不成?朕又不糊涂,難道分不清誰忠誰女干,誰該賞,誰又該罰?鄧將軍方才的話,朕可是不認同的。」
「是是……」
眾將連忙應和。
「臣一時魯莽,說錯了話,請圣上責罰。」
鄧筠也連忙請了罪。
李曄只擺了下手,示意繼續先前的議題。
既讓鄧筠拿走了截后路的機會,只余下正面強攻梨園寨。
可眾將反倒不爭了。
倒不是他們畏敵,此次出征籌劃完備,若無意外,梨園寨內那點邠寧兵必不是對手,而是他們從先前的興奮冷靜下來后,細細一想,在天子心里,這先鋒多半還得是楊守信。
「怎么,沒人敢做這先鋒官?」李曄打趣道。
機不可失。
楊守信不再遲疑,跪地請命道:「臣愿做先鋒,替圣上蕩平梨園寨,生擒逆賊王行瑜。」
「好。得有楊愛卿出馬,何愁逆賊不除?」
李曄當即贊道。
「圣上圣明。」
眾將齊齊贊道,也等同于認可了天子的安排。
孫惟晟回帳后,將孫德昭叫來,告知他收拾收拾,明日去天子帳下聽差。
孫德昭詫異道:「阿耶,圣上此為何意?」
孫惟晟搖了搖頭,他也沒想清楚。
方才離開天子行帳后,張濬來找到他,特意告知了天子的這個決定。
孫惟晟當時也詫異,多問了一句,可張浚卻報以搖頭,說他也猜不透……
「難道,是對阿耶起了猜疑,要拿孩兒去做人質?」孫德昭試探著道。
孫惟晟思索片刻后道:「應該不是……」
當君王或藩帥對手下某位將領不敢放心時,便會召其子來身邊謀事,實則是以其為質子,這是慣有的手段。.
可天子如今也在軍中,即便他孫惟晟握有赤顏一軍,也絕不敢亂來,沒什么不可放心的。
再則,自為天子效力以來,天子對他們孫氏父子也是恩賞有加,從未有過猜忌的舉動。
而且,據孫惟晟觀察,當今天子雄才大略,胸懷、抱負俱非尋常人可比,斷不會行此令臣下離心的糊涂之舉……
孫惟晟又前后想了一遍后道:「依為父看來,這更像是圣上對我們父子的信任和器重。總之,你當了圣上跟前后,一定要盡心侍奉,切莫錯失了如此良機。」
「孩兒省得。」
孫德昭應道。
只要不是拿他當人質,那便是要重用了。
想到這里,他很難不感到興奮,從今而后他可就是天子愛將了……
孫德昭又想起一事,問道:「阿耶,聽說圣上選了楊守信為先鋒官。」
「嗯。」
孫惟晟一邊應道,一邊皺眉。
看來軍中紀律有待加強。
這才過了多長時間,他們在天子帳內商議的內容,便能傳進軍卒們的耳中。若是軍中藏有賊兵探子,那還得了?
「阿耶,那楊守信會全力以赴么?」
「哼!」孫惟晟一聲冷笑,「莫非他還敢有其他心思?」
「阿耶高見。」
「錯。是圣上高見。」
那日天子與楊守信具體說了什么,旁人無從得知,可人們知道的是,天子一席話后,楊守信便主動出兵,甘愿為天子驅使。
天子才能非凡,令孫惟晟至今回想起來,不得不稱服。
次日。
大軍過東渭橋,沿涇水東岸向梨園寨方向進發。
此時行軍的區域,再無朝廷兵馬駐守,也就意味著隨時有敵軍偷襲的可能。
因而今日的行軍隊形,與昨日明顯不同。
李曄依舊是坐鎮中軍,隨赤顏與順義兩軍同行。
在他身前身后,一眼望去都是長長的行軍隊伍,且細看下去,這支隊伍看似凝滯緩慢又不失章法,其中似乎又有變化若干。
李曄得弄清這些章法和變化。
于今這個大廈將傾的亂世,他想要中興大唐,做大唐的中興天子,光是文治仁德還遠遠不夠,更得要武功傍身,方可威懾四海。
也就是說,他得學會統兵,學會行軍作戰。
所以,他要御駕親征。
不只是因為各軍間互不統帥,欲要上下將令一致,必須得他這個天子來坐鎮中軍,更主要的,是來學習如何與將官與軍卒們相處,學會領兵作戰中的各項技能。
要學會這些東西,光憑他從書本上看來的那些理論是不夠的,光在一旁默默觀察和猜摸也不夠,還得有人給他講解。
所以他把孫德昭召來身邊。
如果能召來康承業自是最好的,可康承業要統領飛龍一軍給大軍殿后,顯然沒辦法常侍他身邊。
此時孫德昭便一身鮮亮盔甲,精神振作地隨在他身后。
李曄還不能主動開口詢問。
他是天子,怎可示人以無知?
李曄已觀察了小半日,明白了行軍其實是一件極苦的差事。
對軍卒們來說,泥土上踩出來的道路坑洼不平,還時時有撲騰起來的塵土嗆得人煩躁不已,前方的道路又永遠看不見盡頭……這些無一不時刻消耗著人的精力和耐心。
而且他們身上都負有至少二十斤重物。
軍中是配有牲畜和馱車,平攤下來約二十人一輛,可那上面還要堆放氈床皮囊麻袋等扎營物件、及鍬錘鋸鑿等工具、及隨軍的干糧鍋碗等。
包括鐵甲或革甲一般也放在車上,剩下的個人刀槍弓弩等兵器,基本得靠軍卒帶在身上。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