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三月下旬,京師皇宮。</br> 崇禎帝苦著臉坐在龍椅上,看著大殿里滿朝文武,內心其實慌的一比。</br> 賊軍馬上兵臨城下,北方已經無兵可用,無糧可征,崇禎心里很想往南跑。</br> 但從兩次議和不成的來看,他這人就是典型的即要做又要立。</br> 這種事,當然不能自己提出來。</br> 就在他愁眉苦臉的時候,奉命出征的大學士李建泰在保定上書:“賊勢大,不可敵矣,請駕南遷,愿奉太子先行”。</br> 崇禎心中大喜,但表面仍然一面哀愁,還裝模作樣道:“李建泰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社稷,朕將何往?”</br> 這話真是不要臉到了極致,我估計大臣們就是看不慣崇禎即要做又要立的德性,故意不想讓他南遷。</br> 果然馬上有人反對,陛下說的對,我大明國君死社稷,這是我大明的國本啊。</br> 要我看,還是陛下守留京師,太子南遷比較好。</br> 群臣當場一片商議,以李明睿為代表的人最后提出意見,要崇禎留下,太子和諸王南遷。</br> 這明顯是把崇禎帝往火坑里推,崇禎帝怒不可遏,正要發作,就聽到一聲大喊,“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br> 正是時任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的陳演的馬仔兵科給事中光時亨。</br> 陳演和魏藻德兩人是強烈反對崇禎南遷的,是什么原因要反對不知道,但我估計就是看不慣崇禎即要做又要立的德性。</br> 陳和魏兩人指使光時亨站出來。</br> 光時亨馬上厲聲喊道,“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之后,他在朝堂上一番康慨陳詞,說群臣深受國恩,如今國家有難,你們不思忠君報國,反而挑唆皇帝南逃,動搖軍心,將來都要被訂入恥辱的史書之中。</br> 光時亨反應這么激烈,還要把大伙記入南逃史書,于是朝臣們都緘口不言。</br> 崇禎皇帝被說的滿臉通紅,原本還指望朝中有人能站出來說幾句‘公道話’,結果滿朝文武無人哼聲,都在看戲。</br> 羞憤交加的崇禎終于忍不住,硬著頭皮道:“國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母復多言!”含著淚決定留在京師。</br> 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李自成的兵馬還沒到京師。</br> 崇禎錯過了最好的南遷機會。</br> 即然決定留下,崇禎皇帝也知道要讓京師出工出力,沒有錢是不行的。</br> 于是,四月四日,崇禎皇帝突然想到之前吳偉業的話,當年清兵入寇,臨清商人紛紛出錢,捐助白銀四萬多兩,守軍士氣大振,清兵強攻無果,只能退去。</br> 當年濟南都被攻破了,臨清都沒被破。</br> 吳偉業還號召滿朝文武捐錢,結果被口誅筆閥,后來還被崇禎給免職了。</br> 這會崇禎突然想到他的話,于是,他在當日早朝時,下令凡是皇親國戚以及滿朝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要捐贈白銀充作軍費。</br> 此言一出,大殿里一片安靜,出奇的安靜,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不出聲。</br> 崇禎大怒,他知道必須要有人帶頭,不然沒人愿意。</br> 于是在散朝后,他讓太監找國丈周奎,讓周奎表態湊餉銀招兵買馬,還說算是朕借的,以后有錢必然歸還,周奎當然一口拒絕,表示家中沒有任何剩余錢財。</br> 周皇后知道周奎守財如命,不由對崇禎皇帝嘆曰:“我父周奎平日深受大明王朝養育之恩跟陛下寵愛信任,沒有想到如此吝嗇鼠目寸光,一旦城破之日他的家財萬貫又能保住多久?!庇谑怯H自叫來周奎狠狠訓斥一頓,周奎迫不得已,同意拿出兩白銀來助餉。</br> 崇禎覺的他捐的太少,讓他再捐點。</br> 周奎趕緊跑進皇宮求女兒。</br> 周皇后眼見父親周奎貪財如命也無可奈何,最后又從宮中偷偷變賣自己的金銀首飾之后換來5000兩白銀給父親周奎,讓周奎按照自己的名義捐款不能讓其他大臣笑話。</br> 周奎收到女兒周皇后的白銀之后卻在里面扣掉2000兩,再將剩下的3000兩白銀上交國庫。</br> 有了周奎帶頭,滿朝文武也沒辦法,只能紛紛捐款。</br> 但他們都和周奎學,回去之后把房子上的磚瓦弄得歪歪扭扭亂七八糟,屋內值錢的東西一律私藏起來,然后在自家房子門口貼著房屋賤賣。</br> 早朝的時候周奎與朝廷眾臣都故意穿上最破舊的衣服去上朝。以前由乘坐轎子改為步行上朝。</br> 大太監、東廠提督王之心很有錢,崇禎要他康慨一點,王之心卻推諉說:“連年家計消乏。“勉強湊了一萬兩,曾經的狀元,當時的內閣首輔魏藻德為保住其家財,率先表示家無余財,反對崇禎征餉。</br> 然后滿朝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紛紛捐贈餉銀幾十幾百兩不等,最高一筆才二萬,最后一共為崇禎捐出二十多萬兩白銀。</br> 崇禎一夜過后,看到滿朝文武都穿的破破爛爛,差點懷疑人生,自己是不是穿越了。</br> 但崇禎肯留下,估計心里還指望各部勤王兵馬到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