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人在時,對國外的商船收停岸費,也不多,每艘大概折銀兩百兩。</br> 對海商來說,兩百兩真是小錢,鄭芝龍可是每船收三千兩的。</br> 荷蘭人收錢也是有理由的,有些船上岸未必是買東西,可能是要補給, 補淡水了,買食品等,所以收點小錢,很合理吧。</br> 當然,以前這邊的船也不多, 一年才幾十艘船靠岸, 荷蘭人也收不到多少錢。</br> 但丁毅到后,靠岸不收錢, 買糖一般也是易貨不收錢,這邊的船漸漸多了起來,一個月都有幾十艘,旺季多的時候甚至上百艘。</br> 阿維很快就在路上打聽到了這些事,不由心中大動。</br> 因為這事對他們很方便啊,以前他到這里,需要先把地毯等物賣掉,得到銀子后,再用來購物。</br> 如今只要以貨易貨,而且聽別人說,這邊價格基本都有點靠譜,甚至有時明人會吃點小虧。</br> 他心中高興,連忙準備回去,找人搬幾車地毯下來。</br> 剛回到岸邊, 發現又一艘兩千料的大商船, 而且是明人的商船靠近。</br> 他船專門還有一條特珠通道給他,似乎是這邊的熟客。</br> 等靠岸后,就見對面搭起一排五六塊跳板。</br> 這么多跳板他還是第一次看到, 不由站在原地。</br> 不多時,就看到成群成群的明人從船上下來,這些明人看起來都是衣著破爛,身材瘦弱,有男有女也有小孩子,往往都是幾個人走一起,像一家人。</br> 也有單身的男女,左右觀看,每個人的表情,都充滿著好奇,和希望。</br> 這些人不停的下船,并且有守衛指引他們往右側一個用圍欄圍起來的營地,然后有人過來開始登記,詢問。</br> “這是,明國的奴隸?”阿維拉住路過的一個明人問,這明人正好是從那船下來的。</br> 那明人搖頭:“這是人口啊,臺南城要人口易物,咱東家從陜西帶來的人口,可不容易吶。”</br> “人口也能換?”阿維眼睛一亮,但很快搖頭,從波斯運奴隸到這邊太遠,路上可能要死一大半。</br> “啥都能換。”明人說完也不理他,轉身往里走,和臺南的明軍商量換什么,換多少貨了。</br> 阿維看了會,果然,這船上下了四百多人后,又開始往下運牛,豬,甚至狗。</br> 他還看到有幾十條狗被帶了下來,看的阿維目瞪口呆。</br> 這臺南城的明人果然很奇怪,啥都可以換?</br> 他當然不知道明人為了和生番對抗,每個月都要消耗大量的狗。</br> 這要距離波斯近了,我能換到他破產,阿維無奈的想著。</br> 他從船上拿了一百多張地毯后,帶著人下船,岸邊馬上有明軍過來,問他們要不要租車,這邊有大車可租,只要十兩銀子用一天,你們這么多人拿著這么地毯也不好走啊。</br> 阿維左右看看,馬上笑了,這明人真會做生意啊,租了。</br> 眾人推著走找明人談生意去,走了一百多米不到,發現很多人在圍觀什么。</br> 阿維自然也要去湊個熱鬧,只見那邊立著一個巨大牌子,牌子上面的標題用好幾種語言寫著,其中還有波斯語,“賞金任務欄”。</br> 當然了,下面的字,都是漢語,外商需要翻譯才能看懂。</br> 不過阿維能看懂,站著看了片刻,臉色微變。</br> 邊上這時也有人在議論。</br> “這橡膠樹種子是什么,明人用兩萬兩黃金換。”</br> “不知道啊,這要找到,就發達了。”</br> “任務已經被接了,你們沒看到,后面有標記。”</br> “誰接了這個任務?”</br> “不知道什么國家的,反正不是葡萄牙人,也不是南洋的。”</br> “他們需要精通機械的人?機械?那是啥?”</br> “不知道。”</br> “精通火槍?火炮?還一定要外國人?”</br> “還要會造戰列艦的船匠。”</br> “各國海圖也要?地圖也能值五兩黃金?上帝,我有海圖要賣。”眾人都在議論紛紛。</br> “他們要找懂石油的人是啥?一千兩黃金呢。”</br> “黑色,易燃,挖自地下。”有人讀道:“不懂,沒見過,是不是火油?”</br> 阿維突然欣喜若狂,他當然知道那是啥,早在7世紀之前,波斯人就用石油點燃稱為圣火,以維持它的長明,這就是波斯有名的拜火教,在拜火教火廟附近,一般就是油田。</br> 8世紀后,波斯上層人都用石油來照明,甚至還用來當藥物,另外在8世紀,巴格達新建的街道,用了從當地天然露天油礦獲得的瀝青。</br> 可以說,石油在波斯的運用,領先了其他國家上千年。</br> 現在波斯的皇宮中和上流社會家里用的,都是石油物質來照明。</br> 他們通過特殊加工所制造的燈油,能長盛不滅,是尊貴的象征。</br> “快,把米托叫來。”阿維興奮的對身邊一個仆人道。</br> 那仆人趕緊轉身,跑回商船。</br> 不多時,一個臉上劃著丑陋的刀疤,一只眼睛已經瞎掉,帶著眼套的青年男子來到他身邊:“主人,米托來了,有什么事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