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城。</br> 做為臺南城的崎角,經過近一年的建設,東面已經用城墻把前期所建的炮臺連成一線,按姚新漢的說法,明年這個時候,整個外城墻可以建起來。</br> 當地新港社和麻豆社出動了大量人力幫忙,也是這邊的建城主力,但丁毅也為些付出了大量的糖、鹽,布、鐵等物資。</br> 按丁毅的設想,新港城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時間的建造,建好后的新港城會是臺南地區丁毅的總部。</br> 因為荷蘭的熱蘭遮城太小了,只能駐軍一千多。</br> 而新港城,包含了原先新港社所有的地盤,(包括他們的部份糧田),南北沿海一線長達2600米,東西寬約1800米,最東面的城墻更長,因為這邊平原多,丁毅圈了好多糧田在里面,總占地面積大概有一萬兩千畝。</br> 建好后,有一半麻豆社和全部新港社的人搬進來,能住進來的大部份是老弱婦孺,負責囤田的,因為里面丁毅也囤了三千畝田自用。</br> 麻豆社和新港社的戰兵都是集中訓練,住在城外, 和蒙古兵,女真兵住一起。事實證明, 當時設計還是小了, 后來朱向陽他們越蓋越大, 新港城也越來越大。</br> 十二日下午。</br> 新港城一座簡易的木屋里,丁毅坐在主位上, 四周坐著趙大山,宋飛,西勞經, 皮魯特,許爾顯,朱向陽,姚新漢,段高林, 徐治, 阿拉赫, 納其格, 小米薩, 赫律光等人。</br> 朱向陽對丁毅道, 從去年十一月占大員到現在, 近一年時間,這邊已經用了五十八萬兩銀子。</br> 包括駐臺兵馬的軍費, 平時讓人筑城的人工費用, 制糖的人工費用, 其他各種費用, 幾乎完全是在貼錢干。</br> 其間阮思青來過一次,運了一船糖到日本, 賣了十萬兩。</br> 但阮思青這一年也就來一次, 所以整年來下, 大員這邊虧損近五十萬。</br> 當然,這一年他們有大量的糖都用來換購, 得到人口, 布,鐵, 藥材,甚至牛, 馬, 狗等各種所需的物資, 眼下臺南這邊囤結的物資很多。</br> 因為大伙知道丁毅喜歡囤物資, 所以這邊的糖除了阮思青會過來賣到日本,平時多出來的都拿來換物資,眼下臺南囤好多物資。</br> 其實總體來說,丁毅制糖的利潤是完全能抵消他在大員的開銷,但他不賣糖,用來換購,所以導致他囤了很多東西,添加了人口,而每月軍餉薪水什么都要照發,所以付出的真金白銀比較多。</br> “明年會好一點。”趙大山喃喃道:“去年把臺南城完善好了,可以抽出人手來蓋商場,浴場,回收餉銀用。”</br> 大伙知道丁毅會想辦法回收發出去的餉銀,眼下臺南百廢俱興,需要大量人手蓋銃廠,炮廠,船廠,所以暫時還沒蓋到娛樂設施。</br> 丁毅點頭:“去年有仗要打,用到了水師,今年我讓阮思青水師分出幾艘船,專門賣糖到日本,保證一年可以跑一到兩趟,這樣降低成本,但總體來說,未來幾年,大員只會繼續貼錢,而且會貼的更多。”</br> “我的目標是四年后能回本,五年后賺錢,就算不錯。”</br> 大伙紛紛點頭,眼下也只有這個辦法,打大員之前,大伙在旅順就知道這邊要貼錢, 三四內能穩住老本就算不錯,就算五年后還貼錢就受不了了。</br> “暫時還是基礎設施為先,娛樂設施可以晚點,今年用賣糖賣糧來維持支出。”丁毅也不急著回收餉銀,基礎設施更加重要。</br> “今年秋收可以賣糧,也能小賺一筆。”姚新漢這時笑道。</br> 臺南這邊已經有十七萬多畝田,其中一萬畝種了新的紅薯,土豆,還有玉米。</br> 這玩意產量高多了,極大的緩減了他們的糧食壓力,明年肯定會擴大產量。</br> 按姚新漢他們估計,新的紅薯、玉米,土豆足以應付他們一萬多兵馬半年的糧食。</br> 當然了,他們也不會天天吃這個,搭配著其他糧食后,加上稅收,今年最少可以余糧十萬石。</br> 大員這邊,原本丁毅因為種了新的紅薯,所以向熟番生番們征收了五成的稅,明人百姓是三成。</br> 紅薯等比水稻先收,當地生番和熟番看到了產量,欣喜若狂,而且紅薯還有明人帶給他們的各種吃法,所以一致同意五成的稅。</br> 但考慮有很多番兵家庭都是免稅的,所以平均下來,總體相當于收了三成的稅。(這項免稅措施,也使的現在當地番人部落,都搶著當兵。)</br> 現在水稻還沒收,但估計下來,全年各種糧食作物,大概能收到六十五萬石。</br> 這是今天紅薯土豆等比較少,第一年試種的結果下,明年肯定只會更高。</br> 丁毅收稅可得二十萬石。</br> 自己近萬兵馬和工匠等,大概會用到十二萬石。(因為他的兵馬還要發糧。)</br> 全年能余糧八萬石。</br> 這八萬石,丁毅要保證全是稻麥,用來儲存和賣錢。</br> 但他們也需要囤糧,今年是保持五萬石存糧,并按人口,逐年遞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