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軍效率不錯,當天便造好一百架云梯,五十輛盾車。</br> 第二天一大早兩千蒙古軍,五千漢軍便集合起來。</br> 皇太極,代善等幾位后金貝勒,騎著兵沿著南關口一帶明軍修的城墻看了又看,一臉黑線,不知道該下令從那攻。</br> 南關口一線明軍修了幾里長的城墻,而且城墻不高,也就六米左右。</br> 剛修的時候,只有四米,后來丁毅又加固的。</br> 按說這幾里長的地方,總有適合可以進攻的地方吧。</br> 但幾位貝勒看來看去,有種無從下口的感覺。</br> 南關口首先不好攻,邊上有個棱堡,上面放著幾十門炮,加上左右城墻段,最少六七十門以上。</br> 明軍也明顯最多,大白天都能看到很多明軍站在上面,因為有碉堡擋著,所以看不清到底有多少人。</br> 這邊也是明軍的入口,想都不用想,丁老鼠在后面不知挖了多少坑。</br> 其他地段,要么也有棱堡,要么有河,要么有山,要么前面的路很窄,不適合兵馬鋪開。</br> 關鍵是,丁毅在這段線上,每隔百米還有一個炮臺,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全是碉堡型的炮臺。</br> 所以一大早,皇太極等人騎著馬來回跑了個來回,居然感覺找不到地方好攻。</br> 阿濟格來勁了,喃喃道:“我上次領兵來,就不知道打那邊好。”</br> “最后只能強攻南關口。”</br> 皇太極也沒折了,他只好道:“你們怎么看?”</br> 金漢蒙三軍文武面面相覷。</br> 李率泰想了想,緩緩道:“明軍這段城墻有七八里甚至更長。”</br> “還有五六十個炮臺。”</br> “守好每里城墻最少要有一千人。”</br> “這就要七八千人。”</br> “加上所有的炮臺。”</br> “明軍在南關口的兵力,要有一萬才能勉強守住所有地方。”</br> “丁毅是很會練兵,但我不相信這才兩年時間,訓練出來的都是精兵。”</br> “上面肯定有百姓精壯在充數。”</br> “咱們打幾個地方試下,就知道那邊是精兵,那邊是充數的。”</br> 皇太極決定采用李率泰的辦法。</br> 他們隨機選了一段城墻。</br> 城墻在南關口往西三百多米。</br> 這邊有當年明軍挖的半截河,有一里多長,明軍倚河建墻,所以河上游能通行大軍的地方不到三百米寬,比打金州時還小了一半。</br> 五千漢軍加兩千蒙古軍往這里一集合,就變的有點密集。</br> 這三百米寬的地方,明軍每隔百米有一座炮臺,一共四座。</br> 城墻上依稀可以看到每隔五十米又有一門炮。</br> 這樣正面看,三百米的地方,一共有十門炮。</br> 平均密度達到二三十米一門。</br> 另外上面用沙袋蓋了一個個碉堡上面覆木板,不但可以防炮擊,還能躲箭。</br> 因為有碉堡擋著,大伙看不清明軍到底有多少人在上面。</br> 但眾人估算下,每米最少有兩個明軍,那這段距離最少六七百人。</br> 他們七千兵馬攻這里,十倍攻之,聽起來,好像也挺有優勢的。</br> 但這條路不寬,僅三百米,每米就算站兩人都已經很密集,其實后金正面也就六七百人,立馬雙方兵力又對等了。</br> 而明軍炮火厲害,他們當然不敢站這么密集。</br> 所以后金擺開大陣時,平均每兩米才站一個人,一條線上,最多一百多人。</br> 守這邊的明軍是嚴雄的步兵12司。</br> 他是徐大堡就跟著丁毅的老人,經歷了徐大堡防守戰。</br> 看到后金集合兵馬攻打他防守這一片,嚴雄正是心花怒放。</br> 正在高興呢,邊上有人跑過來說:“王千總問你要不要換個位置?讓他的人馬過來?”</br> “王衛忠?滾,他想的美。”嚴雄破口大罵:“叫他守好自己的位置。”</br> 嚴雄手上其實只有三百多人,加炮兵大概四百出頭。</br> 另有兩百多是旅順的青壯,預備役。</br> 但這些人也經過隊列訓練,比起普通明軍是強多了。</br> “韃子馬上要上來了啊,都聽命令,聽指揮,韃子很好打的,這仗打過了,你們想當戰兵的,極可能晉升戰兵,到時,白花花的銀子,美好的小娘,都在等著你們。”嚴雄一邊在城墻上走來走去,一邊大聲道。</br> “韃子炮擊時,躲沙包后面,保證沒事。”</br> “如見弓箭,站木板里面,是拋射不到你們的。”</br> “中箭中炮,不要大聲叫喚,會有醫兵來救治。”</br> “銃兵優先射弓箭手,和對方軍官。”</br> 他說完之后,各隊把總,甲長等中基層軍官,紛紛在復述。</br> 很快和洗腦似的,給上面的所有旅順軍洗了幾遍。</br> 這邊剛剛說完,嗚,下面后金軍的進攻號角響起了。</br> 為壯軍威,明知打炮沒什么效果,轟轟,后金的僅余的二十多門紅夷大炮紛紛開火。</br> 旅順軍趕緊都躲到沙包堆的碉堡里面。</br> 這二十多炮有一半打在城墻上,或地面,一小半飛過城墻,基本沒啥傷害,有兩炮打在沙包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