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大獄之中,廷尉正李繼(1)已經被大司馬張奚逼到了“墻角”。</br> 左右監官原本休沐,此時也從官署返回跟查。偌大的廷尉大獄照壁前,或立或坐,或跪或匍匐,或摁眉心或掐虎口,或啜泣或痛呼,觀音修羅,十相俱全。</br> 張奚對著照壁上復雜的人影咳了一聲,側面朝一旁的宋懷玉道,“你看呢?”</br> 宋懷玉摸了一把額頭的汗,雖是料峭的初春夜,他卻覺得兩脅發膩,耳戶滾燙,就連聲音也有些啞。</br> “司馬啊,這可是沖著您的大公子去的啊……老奴是萬不敢呈見陛下,還要慎重……還要慎重才是。”</br> 廷尉正從聲道:“宋常侍的話有道理,雖然有女犯自認潛入洛陽,曾藏身中書監官署,但畢竟是一面之詞,就這樣把中書監牽扯入案,恐有后亂啊。”</br> 張奚一面聽二人應答,一面掃看手邊新呈的罪狀:“那就是不敢再審了。”</br> 說著操手入袖,仰頭冷笑了一聲:“成吧。”</br> 照壁前的氣味著實不大好聞,汗的酸臭,血的辛辣,混著燈油燃燒的焦味,一層一層地鍍在錦衣華服上。</br> 張奚不說,卻又沒有讓還押的意思。宋懷玉面前的那個女人幾乎跪不住了,刑后痛得作嘔,身子向前一塌,聳肩猛地吐出了一灘污穢。宋懷玉是皇帝的近侍,血污見過不少,自身卻從不沾染,此時險些被嘔穢濺袍,差點彈立起來。</br> 廷尉正見他狼狽,遂對獄卒道:“來人,取水過來。”</br> 獄卒還未及應聲,竟見張奚赫然起身,落掌拍案而喝:“取水何用?世道清濁不明,諸位哪一個身上是潔凈的!哪怕是永寧塔中供佛的凈水,也洗不干凈吾等為臣……”</br> 他像是隱忍了很久,脫口即五官糾纏,眉毛豎立,舉臂橫指,直向廷尉正的眉心,再提聲,續斥:“洗不凈吾等為臣,貪圖私利,為禽獸驅策,而漠視主君的大罪!”</br> 一語畢,廷尉正僵在其位,無從辯駁。</br> 誰都知道禽獸指的是誰,卻想不到這位德高望重的國之肱骨,竟然把這兩個字眼安在了自己兒子的頭上,已然是急怒攻心。</br> 宋懷玉只得揮退獄卒,緩和道:“司馬大人息怒,我等并非有意包庇,實乃此罪過重,若冒然結呈,而至陛下將中書監下獄……其余尚且不提,只此時尚在對東面用兵之際,在朝的將領,獨中領軍趙謙將軍就……”</br> “中領軍護衛宮城,什么時候成了護衛中書監官署的!”</br> “話是這么說,可是司馬大人,您是先帝托孤重臣,何該為陛下處境著想,如今北面羌人兇悍,東面又將起戰亂,陛下岌岌可危,心憂不已,若在此時處置中書監,何人跨馬提刀,替陛下御敵啊。”</br> 他這話說得懇切。</br> 張希雖然氣得肩膀聳顫,聽罷卻心生頹意,對于這個養子,他最后悔的就是,少年時代沒有把他留在洛陽教養,而是任由他同趙靳的兒子一道北上從軍。去的時候是一只渾身的冷刺的幼狼,回來時卻已獠牙森然。</br> 當年,時任中書監的陳望直言,張鐸培植軍中私勢,攫利,壟權于地方,實有亂政之兆,誰知,這種清談席上的私話,還未成文呈送皇帝眼前,陳望就已批冤罪,合族下獄,受盡酷刑后,被腰斬于市。</br> 其狀之慘烈,朝中一時人人自危。</br> 張奚這才意識到,當年那個衣衫襤褸,渾身是傷,跟著徐婉走進張家府宅,寧可餓死也不跪張氏牌位的少年,已決絕地走向了一個令河內張氏在門閥士族中,大失儒雅之望的極端。</br> “兩位大人,中書監來了。”</br> 張奚尚在沉吟,女犯聽到這一聲,卻嚇得渾身篩糠般地抖起來,手腳的鐐銬嘩嘩作響,亂發之下瞳孔閃爍。</br> 張奚掃了一眼跪地的女人,擺手道:“還押。”</br> 誰知話音未落,就聽照壁后傳來一聲:“慢著。”</br> 聲落人現。</br> 宋懷玉等人回身看去,張鐸一身玄色燕服,已立在了燈影之下。</br> 廷尉正上前見禮,他亦以禮相回。而后走到張奚面前,彎腰深作揖。</br> 張奚看向他的背脊,雖有衣冠遮蔽,可脖頸裸/露處,仍依稀可見六日前在張府所受的刑傷。</br> 他一時厭惡,不肯回應,操起手邊的罪狀,擲到他面前。</br> “若要自辨,就跪下。”</br> “無話可自辯。”</br> 面前的人說完,徑直直背,轉身朝那跪在刑架前的女人走去。</br> 女人拖著鐐銬不斷地朝后縮,直到背抵刑架再也動彈不得,只能抬起頭,驚恐地望著張鐸。</br> 誰知他竟噙著一絲笑,伸手撥開她額前的亂發,哂道:“此等品貌,劉必也送得進宮?”</br> 說著手指使力,掐住了她的兩頰,冷道“張嘴。”</br> 女人被迫仰頭張口。誰知張鐸竟隨手取過淬在火中的一把舌鉗,扯出女人的舌頭,反手捏夾其鼻梁與下巴,向下狠力一扣合,女人的牙齒瞬間截斷了自己舌頭,只見鮮血迸射,眾人卻連一聲慘叫都沒有聽到。</br> 宋懷玉被眼前的場景嚇得捂胸退了幾步。</br> 廷尉正尚算冷靜,但看著那被張鐸拎在手上女人口似血洞,也不免心有余悸。</br> 張鐸松開手,女人身若抽骨,如同一灘爛肉一般撲攤在地。</br> 他從袖中掏出絲絹,一面擦手,一面回身朝廷尉正道:“好不好勾案(2)。”</br> 廷尉正應道:“畏罪自盡。我這就寫案宗。”</br> 張鐸點了點頭,擦凈手上的血,蹲身撿起張奚腳邊的那分罪狀。</br> 屈膝跪下,雙手呈回。</br> “雖無言可辯,但但憑司馬大人處置。</br> 張奚渾身戰栗,良久方從齒縫里逼出兩個字:“逆子……”</br> 面前的年輕人似乎笑了笑:“我此行為解局而已。”</br> 張奚抬頭看向廷尉正和兩個監官,皆是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不由心灰意懶,仰頭闔目:“懼豺狼如此,吾皇危……矣,危矣啊!”</br> 說罷,一把將罪狀攆揉擲地,悵然欲走。</br> “司馬慢一步。”</br> 張奚回過頭,卻見他仍未起身。</br> “你還有何話要說!”</br> “廷尉正,可容我與司馬私談幾句。”</br> 廷尉正與宋常侍早已如坐針氈,忙道:“大人自便”,起身退出。</br> 照壁上兩道青痕凌厲。</br> 那女人的尸首還躺在一旁,雙目圓睜,瞳孔外擴。周遭被血液腌過的鐵鐐散發出沖鼻的氣味。</br> 張奚胸口上下起伏,看著行跪之人和喝道:“故作姿態,何必?”</br> “全父子名聲而已。”</br> “不知悔改!”</br> 他輕笑一聲,應道:“悔改什么?”</br> “呵?竊利者,雖入囹圄,尚有一日得恕,竊國者千刀萬剮,魂魄不聚,萬劫不復。你竟不知道悔改什么?”</br> 張鐸抬起頭,“身后事身后說,入地獄我自有辨言。”</br> “狂妄!”</br> 張奚早已不是第一次聽他如此應答,盛怒之下,竟尋不出話來相應,一時牽連其母,喝道:“果然是賤婦所生的逆子!”</br> 說完,猛地吸了一口血氣兒,里內腥嗆,撫胸急嗽不已。</br> 面前的人手指暗握,未己,卻伏地叩一首,抑聲道:“我縱有萬罪,與母親無關,敢問司馬,還要囚她至何時?”</br> “你還有臉問你她!”</br> 張奚怒頂胸口,好不容易緩出一口完整的氣兒。</br> “她一意孤行要帶你認張家為宗,卻把張氏百年清譽盡毀,此等罪婦,合該囚禁至死!她自知其罪,如今身在東晦堂,無非贖罪!”</br> “贖罪?”</br> 張鐸突然仰頭笑了一聲。</br> “她怎么贖,就對著白玉觀音?又或逼我在東晦堂門外受你鞭責?”</br> 他一面說,一面站起身,“你告訴她,她送我的那一尊白玉觀音,我早砸了!”</br> 一言直逼面門,張奚也不禁向后退了一步,喉內腥甜涌動。</br> “你……就不怕報應。”</br> 誰知他卻跟近一步,“我死過很多回,亂葬崗,金衫關,東晦堂門前,呵……”</br> 話至此處冷然一笑,其后聲中竟帶出一絲無名的悲憫。</br> “死得時候,糊里糊涂,不知道是因為什么,也不知道是為了誰。所以要說報應,哪個人沒有,遲早而已。我也要勸司馬大人一句,趁著后路尚通,報應未至,趁我還念母親的情面,辭歸河內,避世勿出,張氏闔族尚有余生可保。”</br> 說完,他撩袍蹲身,再次把那被張奚碾揉成團的罪狀撿起,“你認為把這刑逼的供詞呈與陛下,會令陛下對我生疑。”</br> 一面說一面將其撫平,“倒是會。只不過,我若獲罪……”</br> 話聲一頓,他看了一眼腳邊的尸體:“東進伐劉必,你等去嗎?”</br> 是時眼風相對,張奚竟在張鐸的目光中掃見了輕蔑。</br> 他剛要開口,卻又聽他道:</br> “廷尉苦于勾案,內禁軍疲于追捕,都甚為疲倦,這封罪狀,我親交廷尉正呈送內宮,司馬也不必夜審辛勞。”</br> 說著,他拿過火堆旁的一根絡鐵,挑開那女尸上凌亂的衣衫,視其刑傷,笑道:“人不是這樣打的,這種事根本不適合司馬來做。改日請大人去中領軍軍營的刑房看看。不消半柱香,人能說鬼話,鬼能說人話。”</br> (1)廷尉正:類似于大理寺卿,掌管刑法的官職。</br> (2)勾案:結案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