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兒子,看老爸照的照片怎么樣?”李華明拿出一沓照片給六歲的兒子看,小李容一下就被照片上景象吸引了,李華明指著照片上壯觀的轟炸機群對兒子說,“這是我們第一次使用這些空中堡壘轟炸機準備起飛轟炸東京時候拍攝的,我們正是有了這些東西和后來的更大的轟炸機才讓我們提前提前結束了戰爭”李華明喋喋不休說話的時候卻沒有發現了才六歲的兒子眼中的光芒。
“父親那時候都沒有意識到,他的照片對我的影響有多大,看見那些在陽光下拍攝的照片,那時候我就下決心來做一個飛行員,而且是駕駛這些大家伙的轟炸機飛行員,一個可以改變戰爭的轟炸機飛行員。當然我們不會飛那些四十多年前的那些老古董了,今天我們為中國最新研制的轟炸機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已經投入戰略值班,轟炸機攜帶的核武足以毀滅世界,也是拱衛國家和平最可靠的衛士”已經是空軍上將的李容發表演講時的發言。
李華明翻著一張張珍貴的照片,心中感嘆萬分,當時做為對日作戰主要武器的四發動機高空戰略轟炸機處于嚴格的保密狀態,旁人根本沒有機會觸及其皮毛。如果自己當年不是總部從上千名記者中層層篩選出來的,根本沒有機會見到這些后來威名赫赫的空中堡壘轟炸機群。想起那次審查,李華明現在還感到有些頭麻,尤其是到了最后階段的時候。
從祖上三代都要調查清楚,交代的從小時候一直到長大后,只要自己能記住的所有的事情。有時候考官會突然說出十幾年前自己早已淡忘的往事,這樣的事情不止一次的發生,后來他才知道為了最后入圍的五個人,調查機關居然訪問了童年青年到現在所有能找到的和自己接觸過的人了解情況,掌握一個人情況他們時常要調查和他接觸過的幾百甚至上千人對他的情況的了解,他們掌握的情況甚至要比自己要還要清楚得多,他這才真正見識到了國家調查機關的工作效率。
他清楚的記得有兩個人只是因為小時候曾經犯下的微小的過錯而被排除的事情,剩下的三個人也和隨后通過考驗的同僚一起見證了軍隊戰勝日本人的所有過程,得到的情報一部分已經解密,有些情報至今還處于保密中,有的甚至是終身的保密。在空中拍攝到的照片,沖洗出來效果好得沒有話說,所有的轟炸機飛行員都以擁有這樣的照片而驕傲,然而機場的主管管德昌上校卻認為泄漏重要的軍事情報而收繳了這些照片。
李華明雖然不情愿,卻也知道違反保密規則的后果,看著好容易才照出來的心肝寶貝一轉眼就到別人的手上,一臉的不樂意,卻又不敢留下那怕一張照片。他只希望管德昌上校不會把照片丟了,尤其是底片,那個可是無價之寶。管德昌看了這些照片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它們,但是喜歡歸喜歡,該收繳的還是要收繳,這東西要發出去了,這個基地也要暴露了,提供這些巨型轟炸機的機場可不比一般的殲擊機機場那么好建起來的。
不說機場,就是連參與轟炸的飛機也不能暴露,日本人知道有這么一批轟炸機,哪怕即使他們親眼看過這些飛機也沒有自己報道要來的更具說服力。至今為止,對日本的保密制度是非常之嚴格,日本間諜數次想竊取這些轟炸機和基地的資料,一度搞得反間部門草木皆兵,抓捕了兩個深資潛伏達十年之久的間諜和六個最近才秘密潛入接應的間諜后才松了口氣。
代替這些飛機在老百姓面前宣傳的是那些機群,那些飛機都參加了上次對日本空襲,這也讓李華明感到十分不滿,要是他的照片刊登出來要遠比這些照片引起的轟動要大。除了早晨拍攝的機場的壯觀圖片外,在飛機上拍攝的轟炸機編隊也是氣勢磅礴,無論是那一組的圖片拿出來絕對是要引起社會的轟動,可惜這些在戰爭年代是難以想象的。好在李華明的志愿是記錄戰斗的每一個瞬間,記錄住歷史,對其它東西也不是太過于執著,他后來老的時候才想到這也許是有些小毛病的他得以入選接觸一些絕密資料和部隊的最好的理由吧。
陳雷只知道他費盡力氣裝上飛機的炸彈是燃燒彈,重達五百公斤,對于這種新型的燃燒彈其他的情況卻完全不了解,只知道這些彈藥是在不久前才運抵機場的。卻不知道這種剛剛研制出來的炸彈就是凝固汽油燃燒彈,更不知道這種炸彈是威力巨大的子母彈,內有一百三十六枚子燃燒彈。這次飛行除了少數的轟炸機攜帶了魚雷準備追逐日本海軍目標外,其余攜帶全部是燃燒彈。
對于b-17丙型的大航程,載彈量得到了大的提升,對于轟炸日本的時候,每架攜帶至少十四枚燃燒彈,為了給這些大家伙裝上炸彈,地勤人員忙乎了好長段時間。給它全身上下的“火刺猬”般的防衛火力裝上子彈更是一件絕不輕松的事情。做為多年研究的經驗,對訂購的轟炸機都附加了一系列的小范圍的修改意見,按照美國人的話,中國人都發瘋了!
原本設計精細的轟炸機,就因為他們小小的修改該得面目全非,不是機頭開出幾個口子,就是在機頂上面開了個天窗中國人按照他們奇怪的想法不斷的加強了飛機的火力,并在飛機上主要部位加強了鋼板。波音公司的工程師看見了中**隊訂購的轟炸機上的火力,大為感嘆,“這群瘋子怎么不把機關炮給加上去?”誰知道他的一句戲話在后來居然在美國空軍身上靈驗了,不過加上去的不是機關炮而是火力更猛,射程更遠的高射炮!
原本美國人對轟炸機是精益求精,認為四發動機轟炸機很難被擊落,所以加工復雜難以大規模生產,接到中國和美國國防部的訂單后,尤其在中國方面的特地要求下精簡了很多不必要的設計,要求生產也是從實用角度出發,并且給出一攬子建議來。他們這一手,一下就把美國人震住了,這些家伙可是有備而來,不像以前的那些中國人好蒙的,這些改進設計全部都是建立在對飛機完全了解上做出的。
這樣改進,可能飛機不是那么美觀,不得不承認這樣做了火力比以前甚至更強大,生存能力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實用性十分強。波音的工程師看了下,如果完全按照他們的要求來改進,即使安裝上十六挺機槍將毫不費力,當然還有近一步改進增加機槍的余地,現在他們只需要十三挺就足夠了。波音公司在生產完這批飛機后,自己生產的飛機還是按照原來生產方案來的。
直到戰爭打響后,美國飛行員也駕駛b-17奔赴戰場,發現飛機的火力雖然足夠,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這時波音公司才想起了中國人原來留在這里的那份改造飛機的建議書,按照這種改進生產了飛機后送到戰場,前線的飛行員一見之下就立刻喜歡上了這種飛機。雖然很多機槍手對他們所處的空間并不是那么滿意,但是相比從幾千英尺的高空扔下來,他們還是更愿意呆在那狹小的空間里的,這些玩意可以讓他們活得更長久點。
在歐洲的空勤人員和地勤人員想盡了各種辦法來加強飛機的火力,增加幾挺機槍不會對飛行性能和后勤帶來什么負面的影響,空軍官員對他們的這種行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默許甚至的態度。后期和德國的作戰中,德國人發現了消滅機頭或者機尾的機槍火力后,要打下這么一架飛機也并非難事,這也迫使美國的飛機終于走上了變態的改裝之路,在機頭和機尾都改裝了二十口徑的高射炮。
這玩意的后坐力可比機槍要大得多,一般人可受不了在這么狹小的空間操作這個家伙,但是威力也是顯而易見的,射程遠威力大的高射炮安裝后,即使不能擊落戰斗機也能將他們從這兩個比較薄弱的地方驅逐開。不僅在原來原來中國人設計所有的機槍口全部用上,還在機鼻下加了個電動遙控無人炮臺,原本設計的只裝兩聯機槍,后來最多的時候被空勤和地勤人員改裝了多達六挺機槍,戰爭后期時候飛機最多攜帶機槍多達二十挺,其火力讓人不寒而顫!
這種改裝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飛機在設計的時候已經確定好了空間,增加的那些火力點所需要的各種空間都十分缺乏。尤其是有些地方機槍手不得不把全身都縮在一個設計中僅僅只能裝下半個身體的機槍罩中,為了擴大機槍的射擊角度,很多地方活動機槍口都被擴大,機槍手不得不直接面對四百多公里時速的風,即使在夏天在空中作戰機槍手也不得不穿戴防寒服作戰。
高志航抵達機場后陷入了沉思,這樣的轟炸到底是對還是錯?這種重型轟炸機在中國也僅僅有六十六架,這次全部要派遣出去執行任務,他們毫無疑問是可以取得比較大的戰果,可是這也暴露了一直以來對日本作戰的一張底牌,日本人熟悉了空軍的轟炸方式和策略加以改善,那么以后的轟炸就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僅僅靠這點轟炸機去轟炸整個日本是遠遠不行的,但是自己手中卻僅僅只有這么點底牌可出,要是等到明年該有多好??!
這些最先購買的飛機很大部分都是從美國現役的飛機中調出來加以改造后送過來的,因為時間的關系,甚至連美國生產的第一批轟炸機都沒有來得及送過來,自己國內的生產線也僅僅剛剛開始組裝起來,離生產還有段時間。美國的工廠也僅僅剛剛開始擴建,按照目前來看要完成交付任務至少也要花一年時間。原本計劃轟炸日本計劃是一個長期的計劃,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摧毀這個國家,最大限度的打擊他們民眾戰爭的決心。
唯一擔心的是,這次轟炸巨大的破壞會不會讓日本軍隊有所覺醒,找出防空方面的漏洞,畢竟現在日本的航空隊還是有一定威脅的。距離能發起對日本大規模突襲起碼還有六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內能發生什么,誰也無法估計。做為空軍的最高領導人,從參加會議回來后仔細思考了會議中的發言,又想想空軍的現狀,睹然發覺現在就用燃燒彈火燒東京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原計劃使用那些特殊彈藥攻擊日本并非沒有這方面的考慮。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也無法多考慮這方面的事情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打個漂亮仗凱旋歸來。
二百二十架增掛副油箱的斯圖卡俯沖轟炸機配合六十六架b-17重型轟炸機和五十七架he111輕型轟炸機,總共是三百四十三架轟炸機是這次轟炸的主力,總投彈量超過一千噸。負責全程掩護的是已經裝備的二百四十六架霍克-81a戰斗機,而通過東北日占區的時候和返航是都會有大批的bf-109戰斗機和仿制的殲-1戰斗機負責接應。
在整個空襲過程中,總出動的戰斗機轟炸機達到了八百架,雖然不及上次轟炸日本出動的飛機數量來得多,空襲卻有了質的變化,首先是改變了轟炸機在日本上空幾乎毫無抵抗力的歷史,終于有了一款能夠全程負責掩護的戰斗機提供火力支援,其次,轟炸機的投彈量要比上次高出一倍。上次為摧毀日本那些飛機制造工廠專門進行的轟炸,攜帶的都是高爆彈藥,這次則是以報復為目的的使用能夠造成大規模毀滅的燃燒彈。
總的來說,事情是一件件來做的,不然,即使有心,下面執行也很成問題,一個個落實,一個個的來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總比沒有希望要好。很多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拿義務教育來說,根本不需要多少錢,就看看東建的一個大戲院、西修的一個電視臺,花費是多少?更不要說被各級官吏每年吃掉的幾千億,當然貪污受賄的就更不用不說了,大家都心中有數。這些錢都是多少?全國那么多學生、那么多學校,一個免費教育花得了多少錢?前段時間看專家分析,那些西部和貧困地區的孩子全部免費上學不過每年幾十億(可能還要少,不清楚是十幾億還是幾十億了,具體數字不記得,但是所需資金很少。),這算得了什么,隨便那個省那個市去掉一個面子工程,這錢就夠了。
我說高興的是,這個事,別人沒有做,你做了,就是值得肯定,就是值得高興。全世界都190多個國家,有160多個不向農民收稅,他們更多的是享受國家的財政補貼的,可是中國卻向那些原本已經不富裕的農民收稅,這事誰都知道,可有誰想過去解決?能真心為老百姓著想的官員已經不多了,不管今后政策執行怎么樣,總歸有那么一部分人要受益。有人說免的錢或許只有幾十塊,可是大家沒有去那些貧困地區去看,幾十塊錢對他們意味著什么,可誰又能知道他們就是因為沒有這點錢買不起書、上不起學!莫以善小而不為,只要老百姓能獲益的政策都是值得肯定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