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指揮部,看到的都佩帶紅色標識的參謀人員不斷的進出,電話鈴聲不斷,電臺沒有一刻停止工作,指揮部看似嘈雜,卻井井有條。后續部隊推進的位置,前線部隊的準備情況、后勤給養的供給、各個兵種和部隊的協同所有的情報傳遞到了這里匯集,各種指令發送到各個部隊。每個人都很繁忙,卻清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該干什么,對這樣的指揮方式他們早已習慣,極少出錯。
陡然間,窗外遠處響起了噼里啪啦的槍聲,間或還有手榴彈的爆炸聲響起,屋子里的人停頓了下,又各種忙碌去了。不一會而就有警衛士兵給每人送來了鋼盔和防毒面具,在屋子里靠墻的地方也擺放起一排的沖鋒槍和一箱箱的子彈以及手榴彈。這種事情不是常有,可是也不少見,訓練多了,也就安心下來了,一般來說這種攻擊都是一擊不中,就要立刻撤退,否則必死無疑。窗外的槍聲顯然是在說,他們被發現了,所以剩下的事情很簡單了,只需要清理戰場就可以了,順便送那些不愿意自己走的人一程。
在幾年的戰爭中,不管是日軍還是黑龍江的李成坤,都喜歡襲擊對方的指揮機關,搗毀對方的指揮系統,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類似損失后,都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高級指揮部的防衛工作前所未有的嚴密,除了建立假指揮部發射假信息假情報外,警衛部隊擁有從坦克、裝甲車、高射炮到大炮、地雷、沖鋒槍所有能擁有的武器系統。本來防飛機轟炸也就罷了,航空兵的攻擊目標的順位中敵軍的指揮機構永遠是名列前茅的。可自從空降兵連續拔了鬼子的幾個指揮部后,鬼子也學精了,也搞起這招來,有所防備的情況下還是給他們弄得雞飛狗跳,其后雙方就不約而同的加強了防備。
不一會兒,就看見士兵們開始收檢起武器,對這些事情,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只不過在休息的時候,一個上校參謀問了問負責保衛的警衛營長,“老張,剛才情況怎么樣?怎么你們連大炮都用上了,我可是聽到了很有一陣炮響啊,很棘手么?兄弟們傷亡怎么樣?”張大山搖搖頭,大倒苦水,“這次***倒霉,本來想過過癮,那知道碰到的是***一股迷路的日軍,最可氣的是***還有電臺,為了防止他們把這里的情況泄露出去,只好拉出大炮把他們炸了個稀巴爛。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混到這里才被發現的,老孫帶人沿著那些***來的路線去調查去了。”
“這事是有點邪門,可這里鬼子可能比咱們還要熟悉點,好歹他們也呆了近十年了,那能一點問題不出呢?現在能找出問題,在沒有遇到更壞的情況下,找到解決方法,這已經是很不錯了。你想想要是鬼子刻意來的,肯定不止這點人,再派上些飛機和部隊,那才有得忙呢。”張大山點點頭,“你說的也對,這鬼子也太好對付了,在外圍就被打差不多了,后來看見他們有電臺就叫炮兵把他們給干掉了。我剛才去查了查,他們的電臺沒有使用的跡象,我們的監聽電臺也沒有捕捉到異常的電波,沒有問題。”
“那就好,小心點總沒錯的,對了,老總等會要回來了,再注意檢查下,如果還有安全問題,就更換營地。”張大山把煙頭扔在遞上踩熄后,拿起軍帽,“我再去看看,等司令回來,你也給司令說說把我們的小伙子也拉出去給他們兩下,嗎的,看那些***還敢囂張不?”上校陰險的笑了笑,“那是當然,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中國人最是講禮儀的,和某些畜生是不可同道而語的。”張大山看他的笑容,有些毛骨悚然,他很清楚知道眼前這位仁兄笑里藏刀、暗箭傷人的本事,連忙說了句“還有事”就一溜煙不見了人影。
范清平回到指揮部立刻就接到了剛才日軍襲擊的詳細報告,參謀建議派遣部隊也去鼓搗鼓搗日軍的指揮體系,范清平看了一下,批準了。對于改變指揮部位置的建議,卻加以了否決,即使日軍發現了這里也無甚大不了,更何況是誤打誤撞進來,對于自己的警衛部隊他還是很有些信心的。坐在地圖旁,范清平卻怎么也無法忘記在雙遼開完會,李成坤說的話,“再給我十年,只要十年就夠了,那我中華便可不仰仗外人之眼色行事,依靠自己之力完成民族的復興了。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我們只能利用這些列強的矛盾,從中獲取我們最大的價值。”
這段時間來,這種感覺愈發的強烈,在未和蘇聯徹底決裂前,尚可從歐洲各國進口足夠的武器彈藥和工業設備,輕重武器均可大規模生產,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奈何空海軍底子太薄,海軍還僅僅停留在研究試驗中,實際的制造也十分緩慢,制造的十數艘千噸級的武裝艦隊,這是能在松花江哈爾濱段行駛的最大噸位了,性能也并不完善,缺乏配套的船只。僅僅能執行內河巡邏的任務,距離出海作戰還有很大的距離,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倘如數年內將日本趕下海去,接下來的挑戰是更為嚴峻的,日本實力并無削弱,而中國卻飽經戰亂之苦,外有強敵內有內患,中國不可能有和平發展的機會。
對于刺激日本實施南下作戰,挑起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火,才能讓那些不懷好意的列強站到中國的一方,借他們的力量來與日本強大的海軍力量抗衡。這段時期空軍一直集中力量轟炸日本在東北和本土的能源設施,使他們的能源戰備庫存達到能忍受的極限,他們除了完全占領東三省外只有在最短的時期內拿下尚且屬于歐美列強殖民地的東南亞地區。相比東北地區中國的百萬陳兵,很可能尚未占領自己資源已經枯竭,只能陷入被動挨打之境地,相比之下,在歐洲被德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歐洲各國的殖民地就是最好的目標。
日本軍隊的侵略,煽動了日本的民氣,可是他們始終被自己的短視眼光所限制。這是日本三千年歷史中唯一一次的對外大擴張,竟然沒有真正的遠大方略,也沒有真正的強勢領導核心,所有涉及和、戰的根本大政方針,都在激進與猶豫交替的狀況下,作出無遠略、無持續性的抉擇,最后的下場是可以預見的。他們渴望占領主宰中國,受到島國小民意識的影響,他們也從未出現過一個雄才大略的具有戰略眼光的戰略家。
裕仁雖是日本“至高無上的神”,對侵略和擴張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誠,可他不可能像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樣的直接指揮軍隊。他只是被動的處理軍部、政府與元老、皇族之間的妥協意見,多半是接納各方的妥協意見,沒有能擔負起指定一個長期戰略的重任。導致了他們的作戰方針一再的更變,空有亞洲第一流的海陸軍,卻一再錯失無數的良機。
這次進攻放緩,給了日軍準備時間,從軍事上來說是極為得不償失的,可戰略上是很有必要的。日軍現在忙于展開南下戰略,如在東北逼迫太甚,難免會讓他們狗急跳墻,如讓他們出兵東南亞地區,就能將英美捆綁上這個戰車上來,以后獲取也要容易得多,他們也不可能再對亞洲的戰事置之度外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誰叫中國一窮二白,以目前中國的國力,想要徹底的擊敗日本還必須得借助外力才行。
此時在哈爾濱的李成坤更是坐立不安的看著日本地圖,上面清晰的標識出日艦出港的次序,看似雜亂無章的調遣中,李成坤卻很明白他們的戰略意圖,日本人要動手了。他心里很清楚,按照這些戰艦出港的日期,他們很可能已經匯合,處于準備進攻的階段了。交給給英國人日本即將進攻的情報,他們以英國人獨有的傲慢,不屑一顧。李成坤也未曾對英國人抱有太大的希望,僅僅是希望他們可以能多消耗點日軍力量,只要開戰,大英帝國被卷入進來,自己的目的就差不多已經達到了。
英國人雖然傲慢,可是對于那些愿意幫助他們的美國非現役的志愿飛行員還是歡迎的,雖然他們目前在為中國人服務。在日軍開始策劃南下作戰的時候,在中國南海基地中,地勤人員忙于將飛機上的標識改成英國空軍,而這些地勤人員和飛行員中有近一半的人員是從美國招募而來的。因為空戰的激烈程度,飛行員的消耗很大,雖建立起了龐大的訓練體系,但有具有豐富飛行知識的飛行員還是很受歡迎的。
除了自己培養外,就是秘密聘請了一批外國志愿飛行員來中國作戰,他們大多都是空軍的非現役人員,駕駛經驗非常豐富,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具有非凡的膽識和同情心,也愿意幫助中國人抵抗日本的侵略。從美國大規模的購買武器后,美國政府進一步放寬了這方面的限制,從原來的禁止到默許。而在南海基地中的那些飛行員都是在那之后才招募的,但是他們所具有的豐富的經驗,僅僅兩個月的訓練就然讓他們適應了飛機性能和作戰的環境。
這些剛到中國來的美國飛行員都是單獨編隊的,雖然他們愿意來中國作戰,可是他們對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還是有所懷疑。可是在和中國空軍的訓練演習中發現,這些中國飛行員的基本功十分的扎實,極少出錯,戰術也比較靈活多變,尤其戰術動作大膽,敢于近戰,如不是靠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飛行技術,很可能就被中國飛行員擊敗了。雖然演習中,美國志愿飛行員一方取得了勝利,卻也讓他們對中國空軍刮目相看。
敢于在空中飛翔的人,都是勇者,他們心中也只會佩服勇者,在得知這些人都是剛從航空學校剛出來不久的時候,他們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了。而那些中國的小伙子不僅飛行的基礎很牢,英語水平也相當的不錯,和這些美國飛行員交流起來沒有任何的困難。中國飛行員向美國志愿者介紹了日軍的航空兵的戰術特點,并詳細介紹了他們的戰斗機的優缺點,和相應的應對策略。美國飛行員也在這段時間內也傾囊相授,各種戰術動作和駕駛技術都無保留的交流起來。
事實上這些美國的小伙子們很大程度上沖著每擊落一架日機將會得到五百美元的獎金來的,但是他們相信自己精湛的空中格斗的技巧,富于冒險精神,使得他們無所畏懼,他們自信的來源是,他們的戰斗力甚至在美軍航空兵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簽訂合同前,條約中就有他們有義務幫助中國飛行員來提升他們的戰斗力,來這里后,他們也需要得到更多日軍的情報,雙方都有需要,有很大的互補性,對原本條約中的規定也由不太樂意也變得熱情起來。
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敦促日本駐德大島浩大使,并且向他保證,德國的潛艇將要贏得大西洋戰斗的勝利,立即進攻新加坡“是使美國不介入戰爭的最好辦法”。日本也迫切的希望得到荷屬東印度的石油、礦石和橡膠等寶貴戰略資源,更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活動空間。戰爭也在世界震驚的目光中打響了,日軍一路的勢如破竹,宛如德國在歐洲戰場一般,英國守軍很快就潰不成軍,向日軍投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