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無彈窗陣吵吵嚷嚷之后大殿之中逐漸沉寂了下來。
“都說話呀怎么了這是?”朱影龍望著臺階下站著的這一幫子文武大臣有些驚訝道。
“唐之取士以賦而賦之末流最為冗濫。宋之取士以論策而論策之弊亦復如之。而我大明之取士以經義而經義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 多字數那么多句子又能出多少題目呢?數百年里每一章、每一 節、每一句都作過了題目都被無數的士人做爛了于是便出現了所謂截上、截下、冒上、冒下、冒上下兩截以至長或短、有情或無情截搭題等等難以枚舉的命題門法斬頭去尾語句不通張冠李戴亂點鴛鴦無奇不有。今日科場之病莫甚于擬題。微臣認為科舉已經到了不能不改革的地步微臣贊成皇上的廢除八股的政策但廢除八股是一件大事微臣建議皇上不可操之過急以免讓天下的讀書人彷徨無期失了天子士子之心。”
“冒大人說得有理科舉是有諸多弊端皇上銳意改革這也是為了造福天下讀書人讓更多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能夠被朝廷所用所以臣也支持皇上廢除八股不過臣也贊同冒大人的說話八股取士不可一下子全部廢絕不然會引起諸多連鎖反應。”吏部的尚書大臣黃尊素也站出來贊同道。
有了兩個贊同的必然就會有反對的先反對的最強烈的是翰林院翰林院本來是朝廷儲備高級人才地地方歷來頭甲三名、二甲的頭幾名都是先進翰林院然后外放鍍幾年金。就會被調入中央擔任實權要職進翰林院可是無數多數人的夢想但是現在朝廷明顯減少了對翰林院的重視翰林院也就成了收羅老弱病殘的地方朝廷看不順眼或者說沒什么才能的又沒什么大錯不到退休年齡的實在沒有辦法安排的。翰林院成了選要是朝廷再把八股廢除了那翰林院可真就沒有什么出頭之日要知道翰林院的人個個都是八股文的高手反正他們都是閑官平日里除了院里地事情就是被邀請道各大書院講學傳授科舉經驗了這要是廢除了八股他們除了謝謝東西??烧婢鸵粺o是處了。
正經科班出身的官員尤其是混到朝廷中樞的官員們大多對廢除八股表示了反對想一想朝廷在這個時候廢除八股。將會產生多么大影響尤其是朝廷對士族開刀之后又準備向天下的讀書人開刀難道皇帝真的想做孤家寡人不成?
沒有幾個人知道朱影龍下的決心有多大。但是親近的幾個老臣一個都沒有開口早在開封的時候朱影龍就對手下這幫子老臣子們提到過他對朝廷科舉制度的不滿。這些他們都知道。但是朱影龍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來要改革科舉。廢除八股到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朱影龍他是要借助自己剛剛砍下來的屠刀。趁血跡還沒有干之時再砍上一刀不等天下緩過氣來將教育改革狠狠地向前跨一大步這樣一記連環勾拳將大方向定下來為日后更多、更猛烈的改革鋪平道路。
血淋淋的屠刀告訴天下人沒有人能阻攔皇帝親自推行的改革誰阻擋誰地下場就只有死路一條一旦皇帝下決心要做某一件事阻攔是不行的只會激來更大的怒火因此盡管在廟堂之上許多人對廢除八股都沒有開口他們選擇沉默。
廢除八股可不是說一句話下一道旨意那么簡單的事情先要考慮地事廢除八股之后朝廷科舉該怎么考考試如果沒有一個規矩那對閱卷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負擔還有考試內容這才是廢除八股的核心內容是不是還考《四書五經》?如果還是考這些儒家經典地 話那廢八股也沒什么?八股文也不是科舉考試地唯一格式只是到了大明才興起地換個別的格式只要是同樣地內容問題也不大也就是俗稱的“換湯不換藥”相信天下的讀書人只會認為朝廷想搞點新 意不會有太大的反對再者說要是換個什么考試方式是天下的讀書人都不會考的科舉也就沒了意義如果這一點天下的讀書人都看不明白的話那還考什么科舉干脆回家種地好了!
取消《四書》、《五經》不作為科舉考試的內容那簡直就是自殺的行為搞不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儒家的實力不在武力上而在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和認知上這是一種無形的力
也就是俗稱人心的力量朱影龍沒有傻到直接去對抗 儒家的“愚民”做的實在是太好了他只能去利用它并且改變它所以改革必須從根上做起正如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是一個道理。
經過內閣數天的會議以及多方討論征求意見最后還是權衡考慮直接廢除八股將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內閣原則上提交了一份同意今后科舉不限定作文格式也就是說就算是不用八股文的格式也可用于科舉考試當然也有些限制比如字數等等還有考試時間也有所縮 短并增加了《大明律》的考試以選擇題的模式并公布了考試辦 法還有教育部進入實質性的改革階段建立以鄉學、縣學以及府學到大學的四個等級的國家教育體系而今后的童生試、鄉試將會成為縣學到府學以及府學到大學的升級考試考試合格則入學下一個等級大學畢業合格方可參加科舉為了不想后世那樣限制年齡學子可以任意跳級但必須通過一定的考試就算你是一個三歲的小孩子只要通過大學的畢業考試那么就可參加科舉中國歷來就缺少天才所以不能給天才捆上太多的框框那么天才也會變成庸才了。
再就是教材朱影龍根據后世的教材編撰之法劃定了必修教材和選秀教材以及課外輔導教材三個大類啟蒙一類的教材不用太操心就是增加了算術、繪畫、體育等等童生試后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必須到府學攻讀當然也可以在家自己攻讀但是課程將會大大的增加除了儒家的經典之外法家算術地理、天文音樂繪畫等等都需要涉獵增設預科考試不管是必修的還是選修的都必須及格否則是不能參加鄉試的鄉試不分文理但必須參加至少五個科目的考試當然也可以參加更多選取其中三門主修兩門選修科目最高分相加就是一個人的鄉試成績鄉試成績達到標準線就算是中舉了中舉之后兩條出路一是還是在家攻讀二是去大學讀書去大學讀書也有兩種辦法一是去參加自己想要進去讀書的入學考試考取了就能進入讀書第二條就是大學錄取只要鄉試成績突出而大學想要你去讀書的話那就可以免去入學考試直接進入讀書另外還有高額的獎學 金。
大學畢業時間不限只要通過了畢業考試就可以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也可通過難度非常之高的選拔進入國子監成為天子門生只要進入國子監就等于一只腳踏入了官場的大門而且入了國子監的人將來的成就未必會比一個通過科舉考上狀元的差另外各大學還會開設一些更高的特殊課程不愿意進入仕途的舉子可拜入一些名家為師出師后一樣可獲得老師的推薦入仕或者留校任教而這些名師都是獲得朝廷承認的具有一定資格在某些方面有著高深的造詣的人。
同時還建立一些特殊的學校比如培訓官吏的傳授各種手藝以及技能的建筑、醫學、軍事、船舶等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主干加枝干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工程為了不出現后世那種應試教育以及學校跟社會嚴重脫節的現像除了在等級考試方面設置了不少硬性的規定外其他的都非常自由放開年齡自主招生甚至不強迫要求學生一定要來學校在家自學都是可以的只要考試合格一切好說。
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改革他所需要的人才和錢財將會是一個無底的黑洞不過出錢、出力還有出人也并非朝廷一個人還有地方商賈和士紳動起來這也是一支巨大的力量會讓朝廷剩下一大筆的費用的。
因此廢除八股只是一個由頭真正的想要干的卻是教育改革建立健全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朱影龍今后的宏偉目標。
沒有競爭就沒有創造力儒家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腐朽歪曲墮落了而社會的展只有一種力量是絕對不夠的它必須得融合跟多不不同的力量所以必須走開放和包容的道路儒家才能煥新生!
只可惜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少了儒學大師們的眼光甚至還不如那些整天在市井之中奔波的商賈之流!
為了大明也為了華夏民族教育改革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朱影龍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