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油鹽不進
煙沒發。
小兒子討厭他抽煙,這一點,貴飛懶漢心知肚明。
不過香煙掏都掏出來,再這樣放進去,未免也不合適,好像自己怕他似的。
于是自顧自叼上一根,笑呵呵望著小兒子。
又咋的?
老子自己掙錢自己花。
呦嗬!
挺硬氣啊,李建昆上下打量著他,看著確實精神許多,但同時心頭的擔憂更濃——
一個大概率覺得,自己這輩子總算活出個人樣的家伙,想要讓他放棄這一切,談何容易?
更麻煩的是,這人還是他爹。
晚飯十分豐盛,李貴飛這人有一點好,舍得花錢,正好跟老媽互補。過年的年貨早打好,不好對外講,頓頓胡吃海喝都能造它一個月。
但李建昆又想到,以李貴飛的尿性,大隊里怕是也無人不知。
兒女老遠回來,貴飛懶漢樂呵,不稀罕兒子帶回的茅臺,拎出一瓶蘇格蘭威士忌。
“來,建昆,咱爺倆走一個。裳兒現在會喝酒不?要不也嘗點,你們一準沒喝過。”
李云裳和弟弟相視一望。
算鳥,不打擊他。
酒足飯飽,兩位大女同志一起拾掇碗筷,小的塞滿一兜吃食,顛出門找小伙伴玩耍。
貴飛懶漢叼著希爾頓香煙,悠哉在院子里散步消食。
李建昆搬來兩張馬扎,遞給他一張,爺倆在一塊坐下。
貴飛懶漢滿意一笑,發覺這男人還是得有事業,瞅見沒,現在不僅大女兒更貼心,最刺頭的小兒子也知道孝順。
于是吞云吐霧,美滋滋講述起自己的襪子大王人生,以及對于未來的暢想。
“別干了。”
激昂的聲音戛然而止,李貴飛猛望向兒子,一頭黑人問號。
李建昆表情嚴肅道:“我說真的,這事再干下去,一準出問題。”
“啥問題?”
貴飛懶漢大手一揮,死活不信,“又不是我一個人干!現在上面大力發展經濟,這話還是你說的,噢,別人干沒事,我一干就有問題?”
他后娘養的是吧?
“不一樣。”
李建昆搖搖頭道:“別人都是低調干,你倒好,連大王的名頭都封上,你不是自詡有學問嗎?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不懂?”
貴飛懶漢把煙頭摔在地上,火星四濺,狠狠一腳跺滅。
“你這是假設!他王秉權不出名?你當時還給他們出書呢!怎么解釋?他們不怕豬壯?”
不會說別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李建昆get到意思。
怎么解釋?
有些事還真的沒法解釋,此一時彼一時。
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政策有起有落。
而“大王”這件事,是歷史驗證過,會招禍的。
這些話李建昆沒法跟他講,轉換思路道:“你一年掙五萬是吧,這樣,我一年給你十萬,你給我好好待在家里,隨你花,吃香的喝辣的。”
“我稀罕你錢?你有錢是你的事,老子能掙錢,自個掙自個花,痛快!”
李建昆蹙眉,“你這天天不著家,媽惦記,小妹也缺少關愛,犯不上。”
貴飛懶漢瞥他一眼道:“你懂什么?媳婦還不知道在哪里,敢教訓你老子?我跟你媽這叫小別勝新婚!
“你妹妹現在上初中,又不是小孩子,我都是特地趁她休息天回來,怎么缺少關愛?”
爺倆這邊激烈談判。
廚房那頭,李云裳恰好跟老媽說起,弟弟處對象的事。
玉英婆娘聽聞又是大學生,長得也好看,外加性子恬靜,樂得合不攏嘴。腦子里已經有一幅完美形象。
“裳兒,你覺得能成么?”
“要按他倆看,沒問題。只是女方家里那邊……也不知道是個什么情況。”
旋即,李云裳將自己知道的事情,娓娓道來。
她曉得沈紅衣家搬到首都,但奇怪的是,弟弟似乎從未登門拜訪過。瞅著弟弟的外向性格,也不能是怕。隱約察覺里頭有點貓膩。
但她追問過弟弟和紅衣,倆人皆是三緘其口。
玉英婆娘聽罷,分析道:“姑娘還在念書,怕是家里管教嚴,現在不讓處對象吧。”
李云裳微微頷首,“有可能。”
“真想見見啊。”玉英婆娘一臉希冀說。
李云裳笑道:“那還不簡單,建昆在首都有宅子,趕明你跟我們一起過去住一陣。”
玉英婆娘刮她一眼道:“你說的簡單。你爸怎么辦,平時不著家,回來也沒口熱乎飯吃。你妹妹呢,不要人照顧?再說……”
她壓低聲音,“咱家里藏了好多錢哩,可不敢離開人。”
<div class="contentadv"> 李云裳無奈一笑。她媽這人一輩子都在為這個家付出。也愛錢,不是貪,實在窮怕了。如今家里可以說非常富足,她還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你呢?”
玉英婆娘忽然問:“你弟都在處對象,你還單下去?二十四啦!我像你這個年紀時,都生建昆了。”
簡而言之,三娃的媽。
談到自己的人生大事,李云裳俏臉微紅,“媽,要不我不嫁人吧,一輩子陪著你們。”
“瞎說!”
廚房里,玉英婆娘開啟教育模式時,小院中,爺倆的談判正式結束。
宣告破產。
李建昆暗嘆口氣,說不動,完全說不動。
他尋思等李科長回來,兄弟齊力,再嘗試一番。無論如何,肯定要解決掉,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李貴飛出事。
他終究是這個家的主心骨。
他要有個閃失,眼下一切美好都將不復存在。
隔日晌午。
李建勛領著媳婦兒,二八大杠上掛著大包小包,回家過年。
李建昆瞧見嫂子符巧娥那會,大吃一驚,肚子圓不楞登的,可完全沒人跟他提過啊!
李云裳也是一樣,忙上前攙扶,笑著搭話。
老李家今年要添個第三代!
這事可比過年還值得慶祝。
“哥,你們怎么回的?”
李建勛不明所以,“騎車啊。”
“你騎車帶嫂子?”
“不然呢。”
“你混蛋啊你!”
李建勛:“……”
奶奶個熊,親兄弟一年沒見,照面劈頭蓋腦一頓罵。
得,看在關心他兒子的份上,忍了。
李建昆當即立下一條規矩:嫂子沒生前,以后少回來,要回必須坐車!
這年頭,受限于條件,大家都莽慣了。但他這個后來人,可不敢馬虎。
年夜飯在晚上,要留著肚子,中午沒燒菜,吃的扁食。
吃完飯,女同志們開始張羅,連小猴子都興致勃勃打起下手。大功臣符巧娥讓她休息不肯,給安排一個燒火的差事。
貴飛懶漢揣兩包走私煙,出門遛彎。
李家兩兄弟坐在小院里,喝茶聊天。
當先話題,肯定繞不開養豬場,李建勛唾沫橫飛,儼然已經是老把式,談起養豬頭頭是道。
他確實靠養豬升任科長。
說到底,還得感謝弟弟。
科學化養殖,吃飼料,二師兄們一頭一頭長得飛快,這還不到一年,按當前市場標準,足以出欄,替味精廠創造不少效益。
整個海州地區,以前從未有人能把豬養這么好。
如今養豬場里,幾乎每天都有前來取經的人,有些還跨省而來。
李建昆想起什么,告誡道:“最好找個專人應付,你自己別陷進去,第一要素還是要管理好養豬場,把豬養好。”
“你之前提醒過,我懂。他們過來,我安排接待一下,讓我出去做匯報演講,我是從不去的,那才浪費時間。”
李建勛撓撓頭問:“不過有些名譽,咱也得要吧?”
他提起正月初六,縣里有個表彰大會,他在邀請名單中,可以帶家屬出席。
“那是,好升官嘛!”李建昆笑呵呵道。
在體制內混,有權才好辦事。
聊完養豬,李建昆說起讓自己頭痛的問題。
李建勛倒是相信弟弟的判斷,通過一系列事情,他愈發明白弟弟的眼界和腦瓜,遠非他們普通人可以比擬。
兄弟倆達成一致,等李貴飛遛彎回來后,開始集中火力,攻克難關。
然而……
“別再說了!你們兩個,見不得老子好是吧,我跟你們講,老子干定了,誰說都不好使!”
這還談個鬼呀。
要知道,今兒可是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