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講 支配身體的自由:潘金蓮的性解放
【導讀】
上一講交代了潘金蓮的身世,她的父親是一個裁縫,她的母親潘媽媽因為家里貧困,多次變賣她。她第一次被賣到王招宣府,在那兒學習彈唱、作詩、填曲。后被賣給張大戶,并被張大戶占有,后來張大戶把她嫁給武大郎。她十二三歲就知道打扮自己,做張做致,喬模喬樣。她一直想主宰自己的身體卻不可得,二十五歲以前的潘金蓮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生命。那么問題就來了,不僅是和我討論的年輕人,后來還有一些人,他們有一個觀點,他們覺得無論如何,潘金蓮應該是一個有一些正面意義的形象,就是她追求個性解放。那么潘金蓮究竟算不算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子形象呢?請看本講內容。
中國的古代社會發展到明朝的時候,因為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社會流通性增大,所以,社會生活也比較豐富多彩,整個社會的風氣可以說是禮崩樂壞。在明代,尤其到了《金瓶梅》這部書產生的時期,皇帝開始崇尚“房中術”,追求性愛,公開向社會征求春藥。不用提達官貴人,就是一般的小康家庭,乃至市井人物,對于性享受都越來越公開,越來越開放。我們今天回過頭去看,就發現這樣一種不是很雅觀的景象。比如書里把清河這個地區描寫成一個非常富裕的居民聚居區,靠近大運河,運河邊上有一個屬于清河縣管轄的大碼頭——臨清大碼頭。碼頭上船只云集,各種運載貨物的船只或者裝貨出發,或者停泊卸貨,當然還有載客的船、私人的船和官家的船。碼頭非常繁榮,就有很多的客店,也帶動了色情消費。書里就說,臨清這個地方有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可見社會風氣已經糜爛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應該怎么評價明代后期社會發展的這種狀態?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色情風氣從上到下,布滿社會,當然不好。可是從側面來說,它意味著傳統禮教的崩壞,可以視作社會進步時的泥沙俱下。
潘金蓮的藝術形象就產生在這樣一種人文環境當中。從前面我們講的就可以知道,潘金蓮自我意識覺醒得比較早,十二三歲就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女子,很美麗,對男子有吸引力,便精心地描眉畫眼,穿能夠顯細腰的衣服,充分展示自己的身體曲線,而且她做張做致,喬模喬樣,就開始有了撩撥、引誘男人的苗頭。她不僅自我意識覺醒得比較早,而且對自己的性定位也比較準確,她認為自己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應該受男子喜歡,她也應該獲得一個自己喜歡的男子。后來,她就努力地去爭取自我身體的支配權,歷經波折,甚至還犯了罪,最后,潘金蓮終于如愿以償地嫁給了西門慶。這里再次說明西門慶娶女人不完全是圖財,畢竟潘金蓮沒有什么財富,西門慶也不可能把潘金蓮的一棟房子帶走,從當時社會的法律和風俗來說,西門慶也沒有道理去霸占武大郎遺留下的房子,何況西門慶家是大宅院,潘金蓮的房子對他來說微不足道。更別忘了,武大郎死了,還有一個女兒迎兒。故事交代這個房子最后就空著,讓王婆代管,迎兒成了王婆的一個粗使丫頭。迎兒的命運很凄慘,潘金蓮為了自己尋歡作樂,哪里管她,況且迎兒不是她親生的,就更不管了。
西門慶把潘金蓮娶進西門府以后,就安排她在花園里面的三間屋子居住,對她的供給是相當充分的,潘金蓮過得相當舒服,沒日沒夜地跟西門慶顛鸞倒鳳。雖然西門慶喜歡潘金蓮,他們倆可以說是最佳的性伴侶,但西門慶作為那個時代的男人,很難專一地去愛一個女人,他還要跟很多其他的女人發生關系,一度住到妓院不回家了。書里就有段故事,寫潘金蓮寂寞難耐,她讓小廝給西門慶送情書。潘金蓮會寫字,而且她的情書還不是一般的白話文,她會用詞曲的形式來書寫,西門慶收到情書也沒回來,她在性苦悶當中就和一個看門的小廝發生了關系。由此可見,潘金蓮就是一個性欲旺盛的女子。
有人認為潘金蓮是一個個性解放的先鋒人物這樣一種藝術形象。什么叫個性解放?像外國中世紀,有皇帝,有教會,有王權,更有神權,對人的七情六欲進行桎梏,認為人的七情六欲不能夠隨意地發泄,應該通過法律和公序良俗加以制約與規范。作為一個人,不能等同禽獸,應該對自己的七情六欲有所調節,有所把持。可是因為王權和神權對人的合理欲望也進行壓抑,所以,從中世紀開始就出現了反抗心理。后來歷史進步,發展到差不多相當于中國的明朝時期,在意大利首先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后來又有了法國的啟蒙運動,在藝術上一波一波地出現了追求個性解放的浪潮。到了19世紀上葉,出現了一些追求個性解放的文學作品,比如英國的小說《簡·愛》寫了簡·愛如何沖破重重束縛去完成自我追求,實現個人幸福。西方這些歷史發展在時間上和中國是平行的,但當時并沒有傳入中國。
中國明朝,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流通的增加,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有本土的思想家做了一些啟蒙。比如明朝晚期的李贄,他提出了和同時期西方思想家相呼應的一些觀點,他認為人都有私心,人自私是必然的,人的七情六欲是合理的。過去儒家的道德觀發展到宋朝,就出現了儒家理論的一個很重大的新的階段,叫作理學,有一些理學家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認為人應該壓抑一切欲望去服從天理。婦女尤其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身體和欲望。那個時代強調男尊女卑,一個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女永遠要為男人犧牲自己,家里男人死了要守寡,做一個節烈婦人,去爭取一個貞節牌坊。這一套理論其實是反人性的,是不對的。所以,到了20世紀五四運動前后,魯迅先生就寫了《我之節烈觀》,強烈地抨擊對婦女合理情緒的壓抑。從李贄所提倡的破除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來看,潘金蓮好像確實值得肯定。李贄后來進一步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他對人的溫飽等最基本的需求,健康的、正常的情緒的需求,予以充分肯定,認為這是不能壓抑的。
潘金蓮這個形象存在了好幾百年,歷來就有很多人探索怎么評價這個形象。1962年,我二十歲的時候,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了一出話劇《武松與潘金蓮》,作者是歐陽予倩,這出話劇就是把我們所熟知的武松、潘金蓮和西門慶這段故事演繹出來。它怎么處理這個故事?舞臺演出是這么讓觀眾去理解潘金蓮的:首先潘金蓮被張大戶霸占,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女子;后來張大戶因為老婆大鬧,賭氣把她賞給了武大郎,她又是一個受到性虐待的女子;接著出現了武松,潘金蓮大膽地追求武松,體現了她沖破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然后潘金蓮錯愛了西門慶,又在王婆的教唆下誤殺了武大郎;最后,出現了這出戲的高潮,當武松出差回來,得知他哥哥死了,知道實情以后,就拿了匕首來殺潘金蓮,潘金蓮在這個時候撕開自己胸前的衣服,露出胸膛,很坦然地跟武松說:“這顆心是紅的、熱的、跳的、燙的,你就拿去吧!你殺了我,我還是愛你!”話劇作家和話劇演出企圖通過這樣的敘述方式和場景安排,博得觀眾對潘金蓮的同情,可這個戲沒演幾場就停演了。
無論是《金瓶梅》也好,《水滸傳》也好,關于潘金蓮的故事繞不過去的一段,就是殺害武大郎。雖然殺害武大郎是西門慶做后臺,有王婆的教唆,但是整個殺害過程是潘金蓮親手實施的。從這點來說,她是一個刑事犯罪分子。你追求你的愛情,怎么能夠去殺人?何況武大郎是一個非常善良的、無辜的、老實巴交的生命。這個行為太殘暴了!因此這個戲后來停演了,今天我回過頭來看,是理解的。
那么怎么看待潘金蓮?這個時代也在呼喚個性解放的女性出現。像李贄的這些理論就相當極端、相當激烈了。大家想想,在一個儒家觀念深入多年,由官方非常嚴厲地往下灌輸的情況下,還出現李贄這樣的思想家,他勇敢地站出來,向儒家的固有觀念挑戰,向封建禮教挑戰,他號召人們保護自己合理的私欲,維護自己合理的七情六欲,告訴大家,別聽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很了不起。我個人認為,潘金蓮是一個很獨特的形象,在當時的婦女當中她是很獨特的,但不能說她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子,請把“個”字去掉,她是一個追求性解放的女子。
個性解放,必須要有精神層面的愛,但潘金蓮只有形而下的情欲層面的愛。
她看一個男子高大威猛、強壯陽剛,就按捺不住了,想跟他做愛,這種情緒、心理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可是層次不高,還屬于比較低級的一種欲望。潘金蓮和武松之間,沒有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她也沒有從這方面去嘗試,只是欣賞武松雄壯的身體。后來她對西門慶的心態也是這樣,叉竿打頭,兩人一對眼,“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這是《西廂記》里面的一句唱詞,就好像有前緣似的,兩人就互相吸引了。但這種吸引是性吸引,是一個美麗女子吸引了一個社會上浮浪的青年,是社會上一個肥壯的富商男子對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產生了占有欲。兩個人在當時那個階段的情欲,到后來殺人之前,應該說都還是合理的。甚至在明媚的春日,叉竿打頭,兩人這么一對眼,還是一幅很美麗的畫面,可這是淺層次的,沒有什么精神層面的表現。通讀《金瓶梅》全書,你會發現蘭陵笑笑生對潘金蓮形象的刻畫,既沒有去通過她表現個性解放的動機,也沒有達到這樣的客觀效果。
真正在文學作品里面塑造出個性解放的女子形象的是《紅樓夢》。到了清代,《紅樓夢》里面出現了一個了不起的女子形象,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當然有外貌的吸引,也有男女兩情相悅的因素,但是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是有精神層面交流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反抗性,體現在他們共讀《西廂記》這樣一些場景當中,而且在曹雪芹的筆下,林黛玉說出“我為的是我的心”這樣的話,她跟寶玉之間的情愛關系超越了異性之間外形的吸引,達到心心相印,她的終極追求是“我為的是我的心”,我要以我內心的一些情愫換取你內心的一些與我共鳴的東西。所以,到了清代小說《紅樓夢》,中國文學藝術的女性形象當中,才真正有了體現出個性解放的一個形象——林黛玉,而無論是《水滸傳》里面也好,《金瓶梅》里面也好,潘金蓮都夠不上一個個性解放的形象。
李贄認為,人不應該壓抑自己的七情六欲,要做一個像兒童那樣率真的人,要保持一顆童心,要有一種“絕假還真”的生存狀態。如果按照李贄的觀點來評價的話,潘金蓮還夠格,她一心就想跟自己中意的男子做愛,是一種性解放。有人說潘金蓮那么淫蕩,為什么不到妓院當妓女?且不說妓女的地位低下,她們還被鴇母控制,鴇母讓她們接什么客,她們就得接什么客,她們是沒有自主選擇權的。潘金蓮就是要自己決定,她美麗的身體給誰,她要有陽剛之氣的、強壯的男子,不僅看了順眼,而且做愛的時候很舒服,很愉快。這都體現出潘金蓮在性方面的這種自覺意識,達到一種了不起的狀態。
不過,性解放跟個性解放比較起來的話就差得多了,性解放只是自我的身體解放,個性解放是自我的精神解放,潘金蓮沒有達到林黛玉那樣的高度。但是話說回來,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社會,潘金蓮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性意識方面達到這樣一種自己支配自己性欲的地步,應該算是一種值得肯定的人格傾向。糟糕的地方就在于,潘金蓮殺害了武大郎,她種下了惡果,最后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