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稻盛會計學講什么
第一節 經營哲學是基礎
●“將這些思想(經營哲學)作為主心骨,在這個基礎上,阿米巴經營才能正常發揮其功能。”
●“不是有了好的核算制度,數字就會提高,而是現場的人們有提升核算的愿望,數字才會提高。”
●“只要懂會計就會明白,京瓷哲學的所有條目及“經營十二條”等一切原理原則,都和會計學的思維方式相吻合。必須帶著哲學思維處理會計、運營企業,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哲學。”
●“首先培養具備哲學的人才,從這里開始,逐漸讓哲學滲入組織論和會計學,否則阿米巴經營就無法成立。”
用房子來比喻老師的會計學的話,“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哲學思想就相當于房子的地基,上面立著兩根支柱:一根是會計學,即會計學的思維方式;另一根是反映會計學原理的阿米巴分部門核算制度,即會計體系。
我曾在參加老師的學習會時和老師一起用午餐,趁著這個機會,我告訴老師想制作一本連員工都看得明白的、通俗易懂的會計手冊,但老師露出“你什么都不懂啊”的表情,斷然否決:“不對!先得有愿望!”因此,老師在重建日航起初,老師親自對日航管理干部進行哲學教育。一開始,干部們認為哲學教育會講的都是一些理所當然、連孩子都懂的大道理,覺得“事到如今說這些有什么用”,并沒有用心學習。盡管如此,老師仍然堅持講述哲學。
“正因為你們把這些天經地義的道理當作耳邊風,才會導致日航破產,你們的公司才會倒閉。”老師殷切地講。就這樣,過了幾個月,終于有人開始似有所悟。
一般的經營者既沒想過在企業內部共有思想,也不會嘗試這么做。但是,不論是在京瓷還是在KDDI“不是有了好的核算制度,數字就會提高,而是現場的人們有提高數字的愿望,數字才會提高。”的確如此。
對棒球運動員下達“打出三成打擊率”的指令,與在話語中加入哲學,告訴對方“只要打出三成打擊率,你就能成為一流的擊球手。你一直為此刻苦訓練,只要打出這樣的成績,就能給看臺上的觀眾帶來勇氣和希望”的不同表述,傳達的效果儼然不同。前者令人聽了毫無感覺,后者卻能給人帶來勇氣和希望。
老師的經營哲學與“經營十二條”“稻盛會計學”等思維方式相一致,所以必須基于這些哲學開展會計及企業運營工作。
首先用哲學培養人才,然后以哲學為根基,構建組織論及會計學,不然就無法成功地基于數字開展經營。
數字本質上并不是管理工具
“你愿意被人管理嗎?”不,我想沒有人愿意被別人管。孩子將測驗成績表給父母看,如果成績不好就會被訓斥:“怎么分數這么低!”這就是典型的管理。但是,父母本身其實并沒有“管理”的想法,他們本來就不是管理者,而是孩子成長的守護者。所以,與其責怪孩子“分數這么低”,不如諄諄誘導:“下次這么做,就會取得高分。”
稻盛和夫先生在2010~2012年應日本政府邀請重建已破產的日本最大航空公司日航,并獲得巨大成功。——譯者注
稻盛和夫先生白手起家創立的企業,京瓷屬于制造業,KDDI屬于通信業,兩者都是所屬行業乃至國際上的佼佼者。——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