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丫平時性格還是挺活潑的, 但是這兒也安靜了些,她看著秦放,腦海里沒有關(guān)于大哥的印象。
秦守成在馬背:“四丫, 這是大哥。”知道是自己秦大哥,秦守成比起剛畏手畏腳, 現(xiàn)在就大膽多了。
秦四丫聽三哥這么說, 也就放心喊了一句:“大哥。”聲音中依然帶著女孩子害羞。
秦放倒是沒有多想:“四丫, 你要坐馬上嗎?”烏帥之所以跑得快, 當(dāng)然還有一個原因,比一般的馬兒要大,所以烏帥背坐三個小孩子完全不成問題。
還沒等秦四丫回答, 楊海燕便道:“相公, 四妹妹是個姑娘家, 哪兒能坐馬上, 讓她來馬車上吧。”
秦四丫聽到了馬車傳來的女音, 又聽見對方叫大哥相公, 便知道這是去年家人說起過大嫂了,大嫂還捎了布給她做新衣服呢。她好奇越過烏帥,向馬車, 只見一個比鎮(zhèn)姑娘還要漂亮的姑娘著自己。
秦四丫沒有去過縣城,在她心里,鎮(zhèn)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地方了。而鎮(zhèn)姑娘都特別漂亮。在她這個年紀(jì)看來, 所謂漂亮不僅僅是長相漂亮, 主要是衣服穿的漂亮,頭花漂亮等等。
楊海燕見小女孩著自己,她笑著招招手:“四丫是嗎?我是大嫂,來馬車上坐嗎?”
秦四丫看著楊海燕愣了一兒, 然后臉紅:“我去地里叫阿爹阿母。”說著,快速跑了。別看她背著背簍,個子也小,但是那跑速度可不慢。
秦放和楊海燕見狀,只能隨著她去了。
秦放牽起馬:“守成,這些年家里狀況怎么樣?”
十二歲秦守成放在人口少人家,就是半大小子了,所以秦放很理所當(dāng)然的問他。
秦守成也老實回答:“爺爺前幾天腰有點酸,阿爹讓他去看大夫,但是他沒有去。奶奶年初時候生病了,大夫開了五天的藥,現(xiàn)在也好了,阿爹跟阿母還有叔叔嬸嬸們都好。”
聽到秦守成說爺爺和奶奶事情,秦放有些心疼,他是家里大哥,是爺爺奶奶的第一個孫子,所以爺爺奶奶最疼他。同時,他也重爺爺奶奶,這爺爺奶奶生病,他是緊張極了。
楊海燕坐在馬車?yán)铮蛑『⒆诱f話不懂壓低聲音,所以外面的談她也聽的清楚。
很快,到了秦家門口。
牛蛋大聲嚷嚷:“奶奶,我們回來了,奶奶大哥回來了。”
秦奶奶從菜地回來,打算去洗一洗,中午好做菜,就聽到了牛蛋聲音。這牛蛋是個小話癆,遺傳了他那不著調(diào)阿母。不過好在這娃性格倒是好,很歡樂。
聽到牛蛋,秦奶奶在院子里:“什么大哥回來了,竟說些糊涂,我你是去偷懶,又把活兒丟給你三哥了。”落,聽到院子門口的動靜,她出去一。然后傻眼了,“阿……阿放?”
秦放看到秦奶奶,眼眶也不由自主紅了。
“阿放啊……我寶貝孫子啊,真是你啊……”秦奶奶趕忙前,拉著秦放看,同時,眼淚滴滴滴的流。當(dāng)初孫子瞞著他們偷偷報了軍役的時候,她可沒少流淚。同時也怨自己沒用,家里出不起軍役的錢,不然孫子哪里需要小小年紀(jì)去服軍役?
秦放趕忙安慰:“奶奶,我回來了,這是大喜呢,您怎么哭了?”
不等秦奶奶反駁,牛蛋在馬咯咯咯的笑:“奶,你是大人了,還哭,都羞死了。”
秦奶奶顧不得哭了,前就要去打坐在馬不孝孫子。
牛蛋還囂張得意的說:“奶奶,您勾不到勾不到……”
秦奶奶真是氣死了:“阿放,把這小子給我拖下來。”
秦放面無表情把牛蛋從馬抱了下來。牛蛋一著地,扔了背簍就跑,還一邊跑一邊往后看,深怕秦奶奶追他。
楊海燕已經(jīng)掀開了馬車門簾,她輕笑:“牛蛋真活潑。”天真無邪,雖然有點熊孩子,但是也可愛。
秦奶奶聽到那溫柔笑聲,不由的去,只見一個漂亮的年輕婦人已經(jīng)從馬車?yán)锍鰜砹耍挥傻挠行┿蹲 ?br/>
秦放介紹:“奶奶,這是燕燕,我媳婦。”
秦奶奶剛已經(jīng)由此猜測了,但是不敢主動認(rèn),就怕認(rèn)錯了人。畢竟這姑娘去比縣里大戶人家的小姐還要好看,還要有氣派。秦奶奶還是比秦四丫有眼光,秦四丫只認(rèn)得鎮(zhèn)姑娘,秦奶奶卻想到了縣城的姑娘。
不過現(xiàn)在秦放一介紹,秦奶奶就有底氣了,她熱情:“這是阿放家啊,頭一次來咱們這里,習(xí)慣嗎?來來來,快來屋里喝茶。”秦奶奶一邊說,一邊雖然靠近了楊海燕些,卻沒有去拉楊海燕,她瞧著姑娘家穿漂亮,那料子都仔細(xì)很,不敢去拉,深怕弄臟了讓姑娘不高興。這樣一來,怕是讓大孫子難做人了。
不料楊海燕卻上前,親昵的挽上秦奶奶的手:“奶奶,我來的時候還擔(dān)心家里各位長輩不喜歡我,見到您這樣親切,我就放心了。”
撒嬌人有糖吃,這是對。秦奶奶一楊海燕不嫌棄她身臟,還和她這樣親近,對楊海燕就莫名有好感。她馬拍拍楊海燕手:“閨女你別擔(dān)心,我們秦家人都是厚人,家里人都好相處。”
楊海燕淺淺笑著,聲音比秦放聽過任何時候都溫柔:“謝謝奶奶。”
不,秦放心想,他們剛成親的時候,他在當(dāng)夜值,她每天中午來送飯,也是這樣溫柔喊他相公的。但是現(xiàn)在……好像沒有以前溫柔了。秦放不明白女人的溫柔陷阱,也不懂這個心思去想,他見他奶奶和媳婦這樣好,他就高興。他給車夫付了錢,讓車夫回去,自己把馬車?yán)?#60412;東西往里面搬。
有馬和馬車過來的動靜是有點大,所以旁邊的幾戶人家都看到了,這兒,有些人偷偷在家里院子里,有些人干脆出來看了。
有些人從剛中認(rèn)出這是秦放,故而打起了招呼:“這是秦放啊,一轉(zhuǎn)眼都五年了,你都長這么大了。”
“秦放啊,你這是服滿軍役了,帶著媳婦回來了?”秦放娶媳婦事情村子里不少人都知道。去年一家子人穿著新衣服去秀了一把,說是秦放媳婦給捎過來的,所以大家也就知道了秦放成親的事情。古代人沒什么樂子,這新媳婦給家里買了新布做衣服,就是一件值得炫耀事情。
秦放盡管因為五年的軍營生涯性格冷了不少,但是碰到鄉(xiāng)親們,他倒是有幾分往日的性子:“是的嬸子,我五年軍役服滿了,所以帶著媳婦回家來看。”
“那你這是回來了?還是還要回去的啊?”
秦放:“還要回去的。”
“那你這次可以在這里呆多久啊?”
秦放:“二十來天。”
“秦放啊,聽說你媳婦是朝廷給,可真漂亮。”
秦放:“是的,這是朝廷給。”說著,他朝著一邊作揖,“這是皇隆恩,體恤我們在邊疆將士,所以朝廷給我們指婚了。”
“哎喲,這皇可真好。”
“那你們那么多將士,朝廷都一個一個的都給你們指婚了啊?這得要多少姑娘啊?”大家對于朝廷大事自然不敢興趣,但是對于這種成親等等八卦事情,自然是有興趣。知道了還能長長見識,說不定還能去吹一吹牛。
秦放耐心解釋:“不是,是立過軍功將士,朝廷才指婚。”簡單來說,只有百夫長才有,畢竟姑娘不多,不能個個都顧及到。
大家一聽秦放立過軍功,就更加覺得秦放厲害了。
與此同時,秦四丫已經(jīng)跑到了地里,她扯開嗓子大喊:“爺爺、阿爹、阿母,大哥帶著大嫂回來了……爺爺、阿爹、阿母,大哥帶著大嫂回來了……”
秦母把鋤具一扔下就往岸上跑:“你說啥?你大哥帶著大嫂回來了?是大哥?確定是大哥?”
秦四丫:“嗯嗯嗯,我和三哥還有四哥去割了豬草回來,在路碰見我大哥和大嫂了,我大哥讓三哥和四哥坐在大大的馬上,我大嫂還讓我坐馬車?yán)锬兀覜]坐,我來叫你們了。”語氣里有著小小的驕傲,她秦四丫也是能坐馬車人了。雖然沒有坐去過,但是感覺就跟坐過了一樣,可以在小姑娘里炫耀了。
秦母不相信再問一遍:“是你大哥?”
秦四丫:“阿母,我三哥都說是我大哥了,能認(rèn)錯了嗎?別人還能讓三哥坐馬上?讓我坐馬車啊?”
秦母松了一口氣,沒有聽錯,是她大兒子來了。等等:“你大嫂也來了?你大嫂怎么樣?”其實,家里也算過,兒子服軍役滿五年了,可能會回來,沒有想到真回來了。好在去年家里又多造了幾間房間,想著兒子帶著兒媳婦回來,不能和弟弟們擠一間,又想著守業(yè)也長大了,要說媳婦了,就干脆多造了幾間,還真造對了。
秦四丫回想馬車上那個比鎮(zhèn)姑娘還要好看大嫂,她大聲道:“我大嫂可好了,比鎮(zhèn)姑娘還要好看,她還叫我坐馬車呢。”
秦母聽了,打了一下女兒的頭:“你還知道好看了。”
秦四丫:“那我當(dāng)然知道啦。”
秦父已經(jīng)背著秦母鋤具過來了,身后秦爺爺還有秦家其他人:“真是你大哥回來了?”
秦四丫剛要說,牛蛋跑了過來:“我大哥回來了……我大哥回來了……我大哥騎著馬回來了……”
行了,誰也不問秦四丫了,他們都相信秦放回來了。于是,秦爺爺帶頭,一家人又浩浩蕩蕩回家了。和之前秦放捎?xùn)|西來的時候不同,之前雖然也高興,但是這次是人人臉上帶上喜悅,畢竟秦放平平安安回來了。
和大家喜悅不同,秦母是還有一絲緊張。不只是兒媳婦見公婆緊張,公婆見兒媳婦也緊張。農(nóng)門公婆見高門兒媳婦,心中也是不安。雖然對別人來說,楊海燕是奴籍出身,身份不高。可是朝廷消了她的奴籍,她是出自大戶人家的良民,念過書認(rèn)識字,字又寫好,對老百姓人家來說,那如同大戶人家的小姐。秦母又問了一遍秦四丫:“你嫂子去……人怎么樣?”
八歲秦四丫不懂秦母意思,就說:“我嫂子去可好了,比鎮(zhèn)姑娘還要好看。”
行,秦母不問了,感覺問也問不出個什么來。
一行人回到了家,到在馬車上搬東西的秦放。不過,他們都沒有認(rèn)出秦放。認(rèn)不出的理由和秦守成一樣,十六歲秦放和二十一歲秦放,身高差的多,根本認(rèn)不出來。
還是秦四丫說:“大哥在搬東西。”
秦母愣了一下:“那是你大哥?”天啊,兒子長的這么高了嗎?
秦放是習(xí)武之人,聽力自然比普通人好。他也聽到了秦四丫和秦母聲音,當(dāng)然,他們離也近。秦放轉(zhuǎn)過身,到了秦家人。那一刻,秦家人都認(rèn)出了他。盡管隔了五年,秦放長高了,也結(jié)實了,五官也張開了,但是有是父母兒子,到又不僅僅是表象。
秦母紅了眼眶:“我阿放啊……”她跑過去,把兒子抱住,“你可回來了,你可算回來了,你真是擔(dān)心死我了。”盡管兒子每年都會捎一封信回來,可他們還是擔(dān)心啊。尤其是當(dāng)娘,那是比割她心還要擔(dān)心啊。
秦放也抱住秦母:“阿母,兒子回來了,兒子很好,身體也沒有受傷,我媳婦找了大夫檢查過,也為我調(diào)理過身體,您放心。”
秦爺爺:“回來就好,回來就好。”說著,他聲音也有些沙啞。
秦父也著兒子,他向來是個嘴笨,家里都是婆娘做主的。可這兒,著兒子回來,他也高興的差點控制不住。
秦二叔:“總算是回來了,回來就好。”
秦三叔:“阿放都長這么大了。”
秦二嬸:“可不是嘛,軍營里伙食是不是很好?”
秦三嬸沒有說話。
秦母了秦二嬸一眼,這個狗嘴里吐不出人東西,她是不想跟她吵。“兒子,這東西還要搬嗎?讓你阿爹他們來搬,你走了一路也累了,快回去休息吧。”
秦父:“對對對,我們來搬。”
秦放:“沒有了,就這一箱子東西了。不過這馬車和馬都是我們的,可院子門太小了,馬車?yán)贿M(jìn)去,只能放在外面了。”
秦二叔:“把院子門拆了,重新改的大一點就行,這門改一下快的。”院子圍墻是用石頭搭起來的,再加黏土,本來就不是很牢靠,所以要拆一些寬度出來的,還是很方便。畢竟把這么貴重馬車放在外面,他們誰也不放心。
秦二嬸:“對對對,拆圍墻。”
秦奶奶:“都在外面嘀咕啥?阿放媳婦還在里面呢,都來見見。”
秦母一聽,趕忙拉了拉自己衣服,再一,哎,今天因為去地里有些弄臟了,但是現(xiàn)在換也來不及了。她有些小心翼翼走進(jìn)院子,感覺這是媳婦見公婆心情。
楊海燕正在里面整理秦放搬進(jìn)來的箱子,不過,秦家人雖然準(zhǔn)備了房子,可墊背、蓋被子卻沒有準(zhǔn)備,就怕準(zhǔn)備好了,等秦放他們回來又久了。
所以秦奶奶在和楊海燕說:“待兒咱們?nèi)ヒ惶随?zhèn),給你和阿放買一床新婚被子。之前你們不在,成親的時候家里也不知道,所以這些都沒有準(zhǔn)備。”
楊海燕:“謝謝奶奶,還是奶奶您考慮周到。相公總是提起奶奶,說家里有奶奶這個主心骨在,心里就放一百個心。就是擔(dān)心奶奶年紀(jì)大了,不好好愛護(hù)自己身體,怕奶奶您累到。”
秦奶奶一聽,不管楊海燕說得真假,反正孫媳婦能哄她,她就高興:“我這個孫子啊,就是孝順。之前軍役,原本也不是他去的,可他……”
楊海燕笑:“他是阿爹的兒子,是應(yīng)該孝順的,代替長輩服軍役,這是他應(yīng)該做。再說了,他如果沒去服軍役,我就碰不到這么好的相公了。”
秦母聽到了這句話,走了進(jìn)來:“是我們阿放福氣好,娶到這么好的媳婦。”
楊海燕回頭,到一個精明的婦人走了進(jìn)來。
秦奶奶道:“這是阿放他阿母,來來來,別屋子里擠著,咱們?nèi)ネ饷鏁駮裉枺颊J(rèn)識認(rèn)識自家人。等回頭家里補(bǔ)上你和阿放的喜酒,再認(rèn)識認(rèn)識其他人。哦對了,你們這次回來,可還要回去?”
楊海燕先給秦母俯了俯身:“阿母,我叫海燕,是阿放的媳婦。”
秦母趕忙扶起她:“哎。”果真如四丫說,是個比鎮(zhèn)姑娘還要好看人。瞧瞧她臉白白的,跟面粉一樣。瞧瞧這說話聲音,輕輕,不像別人家的潑婦一樣大嗓門,她是斯斯文文,以后她孫子孫女生出來,肯定也這樣的好。秦母再她,眼神清正,沒有輕視他們的意思,心里就滿意。如果可以,誰不希望給兒子娶個好的媳婦呢?
楊海燕順著秦母起身,又:“相公這次有一個月假,不過我們路來回要十天,所以在家里只能待二十天。奶奶、阿母,這二十天里如果有個好日子,可以補(bǔ)我和相公的喜酒,也叫我都認(rèn)識一下家里親戚朋友。”
秦奶奶一聽,她就是這個意思:“好好好。”這個孫媳婦可真好,把都說明明白白。
秦二嬸:“阿放媳婦啊,我是阿放他二嬸。”
秦母:“這是你二嬸,這是你三嬸。”
楊海燕微微一笑,也像剛行了個晚輩禮:“二嬸、三嬸。”
秦二嬸:“哎。”心,這大侄子可真有福氣,娶到這么好看姑娘,一這修養(yǎng)就是和別人不同。
秦三嬸因為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所以底氣不如秦二嬸,脾氣也軟,她也客客氣氣應(yīng)了聲:“阿放媳婦。”
秦奶奶拍拍手:“孩子們,都過來,跟你們大嫂認(rèn)識一下。”
以秦守業(yè)為首,大家都過來了。其實本來嘛,大家也都保持著距離偷偷看著他們。秦奶奶從大開始介紹:“阿放媳婦啊,這是守業(yè),阿放的二弟。這是守成,阿放的三弟。阿放的大妹大丫不在,這是他四妹四丫。這是牛蛋,男娃里排行第四,阿放他二叔家的。還有二丫、三丫不在,去繡工坊學(xué)繡工去了。二丫也是他二叔家的,今年十五歲,三丫是他三叔家的,今年十二歲。”
說起來,從秦放去服軍役之后也有整整五年了,這五年里,秦三嬸都沒有懷過孩子,所以不只秦三嬸在家里立不起來,就是秦三叔整個人就像斷了脊梁骨一樣,總覺得自己絕后了。也因此,他對幾個侄子是特別好。
楊海燕:“弟弟妹妹,你們好,你們稍等一下。”說著,她進(jìn)了屋子,把從縣城里買來的糕點,“這些東西弟弟妹妹們拿去分了吃吧。”說著,她把東西給秦守業(yè),畢竟他是他們當(dāng)中最大的。
秦二嬸眼睛瞟了瞟,不過沒跟過去。在吃食家里人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所以從來沒有鬧過矛盾。
秦奶奶道:“還不謝謝你們大嫂。”
秦守業(yè)等人道:“謝謝大嫂。”然后一群人高高興興的去堂屋分吃。
牛蛋最多了:“二哥二哥,你先給我一塊吃,我待兒少分一塊。”
秦四丫:“不行,牛蛋如果吃完了,還不得問我們要,要一起吃行,不然全進(jìn)了他肚子。”
牛蛋抗議:“四丫,你得叫我四哥,說了多少次了?你總是不聽。”
秦四丫:“你比我大幾天。”說起來,牛蛋生在十二月二十八,秦四丫生在隔年正月初五。似相差一歲,但其實只差了七天,對秦四丫來說,可不就是氣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