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母一聽到秦外婆喊自己的名字, 就知道是韓三舅母跟她說了什么了。她心頭涌起一陣煩惱。她阿母雖然疼她,小時候家里有好吃的也會先緊著她,她從小到大也不似別的丫頭還要每天去勞作。但是, 她不知道這次她阿母會跟她說什么。
秦母帶著煩躁的心情走了出去。
秦外婆從外表看,是個慈祥的老太太。秦外婆秦奶奶是不同的類型, 秦奶奶一就是個精明的、有點厲害的, 但是是很親切的老太太。而秦外婆給人的情, 就是跟很好相處的老太太, 沒有秦奶奶的精明相。
“阿母。”秦母走到秦外婆身邊,“你不是在跟大家聊天嗎?怎么過來了?這是要回去了?”
這話堵住了秦外婆原本想說的話,她過來干什么她相信閨女也知道。其實在秦家發達之前, 她就覺得四丫跟蝌蚪兒說個親事挺好的, 四丫是她外孫女, 蝌蚪兒是她孫子, 里外都是親的, 再好不過了。可那會兒三兒媳婦不同意, 非要說蝌蚪兒還小。
而現在呢,秦家發達了,四丫的嫡親哥哥是大將軍了, 雖然她也希望孫子好,但也要認清楚事實,四丫現在是官家小姐, 蝌蚪兒是窮人家的孩子, 兩人就是不配。可三兒媳一直說一直說,說的她心煩。而且三兒媳還說,這事情可以試試,果秦家這邊不同意再說了。
她覺得試試也行。可方才三兒媳來了, 她說秦母不起娘家,就嫌棄蝌蚪兒條件差,讓自己來說。她是不想來的,可是三兒媳說動了老三,老三是求是委屈得讓她來,她就只能來試試了。
但這會兒,秦外婆見閨女的神情,也知道是個什么意思。
秦外婆了,溫聲道:“待會兒是要回去了,家里還有事情,還有農活沒忙完。你們這是后天要去阿放那邊了?”
秦母見秦外婆沒問方才的事情,也就沒有說這件事,她就著秦外婆的事情倒:“可不是,家里的田地交給了二房負責,等莊稼收成之后,田地會租出去,租出去的人已經找來了。這幾天因為田地的事情,流水席的事情,所以耽擱了好幾天,后天再不走,阿放那邊也該擔心了。再說,阿放身邊的人一直在這里,說不得那邊也忙。”
秦外婆嘆氣,她看著秦母的眼神有些復雜。閨女享福了,她自然是真心誠意的高興的,誰都沒有想到她閨女還有今天。“當年你生出來的時候,就那么小小的一個,我著就歡喜,轉眼間你跟鐵牛成親了,我瞧著秦家是好的,親家明白事理,所以就答應了你的親事。后來你也爭氣,頭一胎就是兒子。阿放是個孝順的,能代替他阿爹去從軍,可曾想,孝順的孩子有好報,他能走到今天。”
說到這個,秦母也是高興:“可不是,當年他瞞著我們偷偷報名服軍役,我她奶奶知道之后,差點把眼睛哭瞎。可這孩子主意大,那會兒才十六歲,怎么就主意那么大,自己去報名服軍役了呢?也虧得他主意大,他才有今天。可我們當長輩的,還是心疼。咱們家無依無靠,沒個關系,他要走到今天也是不容易的。所以,不管是我他阿爹,還是他爺爺奶奶,都不允許任人敗壞他的名聲,影響他的前途。”
秦外婆道:“這倒是,咱們窮人家出個有出息的子孫不容易。”這放到任人家,都不允許被人壞了孩子的前途,那可是大將軍,光宗耀祖,改換門楣的。
秦母了:“阿母,阿放是您外孫,他有出息了,您將來也多個依靠,果家里哥哥弟弟們對你不好,嫂子弟妹們不孝順您,您就跟我說,大不了您跟著我們過。”
秦外婆聽了哭笑不得:“呸呸呸,你說什么傻話?哪有有兒子的老婆子跟著女兒過的?”
秦母道:“難道還不準女兒孝順自己的親娘了?”
秦外婆聽著,心里是高興的,但是一想到……她沉沉的嘆了一聲氣:“以前啊,阿放還沒發達的時候,我就想著,讓四丫跟蝌蚪兒定個親,外孫女嫁給外孫,我想著對四丫來說也好,嫁到咱們家,誰也不會欺負了她。后來拖啊拖的,拖到現在,四丫現在是官家小姐了,跟著她大哥大嫂。燕燕是個聰明又有見識的姑娘,肯定把四丫教的很好吧?”她見過外孫媳婦,是真正的好。長得漂亮,人也溫柔,讓人一間了就喜歡。
說到這個,秦母的臉上有了喜悅:“可不是,燕燕見識多,四丫跟在我們身邊,肯定是不跟在燕燕身邊的。年前捎信回來的時候還說,認識了不少字,女紅也比以前好了,還專門用她嫂子給她的零花錢給我買了禮物,這孩子真是白費了錢,我哪里缺這些個東西?”話雖如此,可語氣里是慢慢的驕傲。“說到底,還是阿放媳婦好。四丫和守成都在那邊,吃穿住一律都是花阿放兩口子,阿放是個男人不管家,不知道這年頭銀子難掙。所以啊,還是阿放媳婦大房。
不過,等我們去了云襄縣之后,四丫和守成得跟著我們了,我們去那邊管著軍營的田地有月例,我每個月還有誥命的俸祿,不管是供守成讀書,還是給守業存些家底娶媳婦,還有將來給四丫多準備些嫁妝,都是夠的。”一年五十兩銀子,的確是夠的。在下鄉李,娶個媳婦都不用花五兩銀子。可現在家里條件好了,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她都不想虧待。等過年了,領了今年的俸祿,大丫的嫁妝也得補一補,總不能給四丫的嫁妝好了,就把已經嫁出去的大丫給放在一邊了。
說到這些,秦母了:“當娘的,總是希望孩子們好。當年我阿放他爹成親的時候,阿母你操心這操心那的,那個時候我年輕,不懂事,總覺得你的操心是多余的。現在我也當人阿母了,也明白了當年你的心意。而今,阿放我是放心了,剩下守業、守成還有四丫,雖然說他們有嫡親的大哥可以依靠,可終歸自己也要立起來的,不然還能讓阿放兩口子養他們一輩子?果是這樣,再親的大哥也會鬧出矛盾。”每個人成親之后,總會顧著自己的小家。
秦外婆聽著秦母的話,心里觸萬千。閨女這話里里外外都是在告訴她,她想給自己的孩子們最好的,不管是哥兒還是姑娘。秦外婆不是沒有分寸的人,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她知道蝌蚪兒現在是配不上四丫的,也知道三兒媳那個性子,女兒怎么可能把外孫女嫁到娘家來。但是心里總歸是有些失望的。可她也清楚,果她勉強了,今日這親情就斷了,別說女兒會娘家斷,就是和她這個當娘的也會斷。他日她老伴有個萬一,那……可如果今日她沒有勉強,這份親情就還在,將來娘家需要女兒幫助的時候,也不會推辭。
秦外婆到底沒有說出口,人好了,想的多,總要想想以后。“出門在外,你們自己也要小心。此去云襄縣這一路有些遠,路上該備上的也要備上。家里的事情你也不用擔心,知道我大外孫這么有出息,我們在家里也會好好的。”這是實話,他們丁家可是大將軍的嫡親外家。
聽到自己的娘親這樣說,秦母的眼眶也紅了。別怪她自私,便是娘家要借銀子,他都是舍得的,但是拿兒女們的幸福去賭,那是萬萬不行的。她知道今日的話可能傷了她阿母了,可是有什么辦呢?
秦母紅著眼眶道:“你別擔心我,我們路上有阿放的下屬照看著,到了云襄縣有阿放兩口子在。聽阿放的下屬說,那里阿放的官最大,沒有人會給我們臉色看,反而我比較擔心您和阿爹,我們去的云襄縣那么遠,果你們有個萬一,我都照顧不到你們。阿母,你阿爹可要好好的保重,你們還要享阿放的夫妻呢。等我到了那邊穩定下來之后,同阿放說說,讓他派人把你阿爹接過去住上一段時間。”
秦外婆被秦母說的心花怒放的。她是高興,但是也不會去過,人年紀大了,就不喜歡去外面走動折騰。母女倆說了一會兒,秦外婆就向秦母提出:“那我們也告辭了,我同你婆婆去打聲招呼,就不打擾你了。”
秦母也沒有挽留,他們的確事情很多:“那我陪您過去。”
秦奶奶和秦大姑還在聊天,得知秦外婆來同自己告別,她趕忙道:“親家母,再坐一會兒吧,下次見面還不知道什么時候。”
秦外婆客氣道:“不坐了,你們也忙,我們就不打擾了,親家母啊,當年真是多謝你來提親,我這閨女才有今的福氣享。”
秦奶奶也謙虛道:“哪里的話,果不是月英把阿放生的這么聰明,我們秦家也沒有今天,所以啊,我也要謝你生了月英呢。”
兩個老太太恭維了一下,秦奶奶見秦外婆執意要走了,便親自送她。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