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審查的鬧劇草草收場了,但陳野的心里并沒有多少的興奮。作為跳票的副鄉長,作為橫空殺出的孫悟空,自己在上級某些人的眼里就是顆釘子,那種時時被人欲拔掉而后快的痛感,讓陳野天天如坐針氈。
根不正,苗豈能讓它紅了。組織上沒有實現其意圖,但給一個剛剛當選的跳票副鄉長穿小鞋,那還是小菜一碟。提拔一個副科某些人還真沒有那能力,但某些人處理一個副科時那可是法碼多多,不遺余力。
陳野的副鄉長的辦公室安排在了政府二樓。他從未想到,一個曾經凍得瑟瑟發抖的大男孩,一個顧不上雙手凍裂天天手握掃帚拖把奮斗在清掃一線的大男孩,終于有一天,他也在這個權力中心的二樓擁有了自己的一間辦公室。
今昔何昔??粗M進出出打掃房間的通訊員,陳野無限感慨。
姚麗華鄉長的辦公室在二樓最西頭,潘大路的辦公室的在二樓的最東頭。
關于一二把手的辦公室位置,潘大路專門請了風水先生指點的。據說居東首者,仕途順,能當大官。而且要頭頂金,下踏銀,這樣仕途才更順。
先生走后,潘大路立馬搬到了二樓最東頭的那一間。讓財政所住在頭頂的三樓,讓基金會經理辦公室住在腳下的一樓。這兩個不都是真金實銀嗎?
潘大路信風水一說在全鄉傳得沸沸揚揚。
陳野剛剛坐下不久,辦公室通訊員就打來了電話,告訴他黨政聯席會上午十點準時召開,務必參會云云。
十點剛到,二樓會議室坐滿了副科級。姚麗華鄉長倒數第二個進來的,潘大路是最后一個進來的。
小小的動作在鄉鎮政府是有講究的。大小會議往往最后一個進來的都是壓軸之人,往往都是實權人物。等所有人到齊后,他才起身趕到會場,這就是一把手的官威。
潘大路別的本事沒有,但官威他學的很深很透。用他的話說,不擺擺譜,一把手不是他媽的白當了嗎。
會議主要的議題就是近期黨政班子的分工。說白了就是新當選的副鄉長的分工問題。
潘大路咪著眼晴,笑著看著陳野。
“陳野啊,我和麗華決定讓你分管農業,包保河東服務區,有啥想法嗎?”
沒有人愿意分管農業,農業攤子大,瑣事多,成績見效慢。每位副科級上進心哪個不強,想被上級提拔那得有政績啊,這農業三五年的不見效,那還不是讓老子一輩子待在馬尾鄉吧!
陳野知道,潘大路又出手了,這招殺人不見血的套路讓陳野很不以為然。
“我服從組織安排,沒啥意見。”
在陳野認為,任何工作都要人去做。農業見效慢,但農業是發展的基礎。無農不穩,無農不興,農業是各項工作騰飛的基石啊。
只要為了民生的發展,我陳野前途又算得了什么呢?農業要管,就要管出成效,讓黃土地的莊稼開出金花銀枝。
會議很快散了,姚麗華把陳野叫到了辦公室。
“小陳,有啥想法跟姐說說。”姚麗華看著一言不語的陳野,這種過分的成熟讓她有某種不安。
“姐,分管農業挺好的。我真的沒意見?!标愐耙荒樀恼嬲\。
“沒有情緒就好。當初潘大路提出讓你分管農業,我就不同意,知道是對你下的套。但后來我想通了,農業是我鄉的薄弱點,農業穩不了,百姓就穩不了,只有你去我才放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小陳,你去了,不見得是壞事。好事多磨,事在人為?!?br/>
姚麗華的話讓陳野再次陷入沉思。福兮禍兮,由人自定。
陳野在分工后的第二天就進入了河東服務區。他騎著自己的本田摩托車,繞著整個服務區跑了整整一天。
他發現整個服務區地勢低洼,逢旱季時,這塊地依然溫潤。遇澇季,莊稼淹沒,顆粒無收。他突然間有了個解決的方法。立馬連夜召開服務區全體干部會議。
翟莊支書翟心運第一個到達,隨后郝莊支書郝文賢,劉應村劉小強,吳莊支書吳非凡,馮莊支書馮國強,都在規定時間內到來。
會議設在了翟莊村村委辦公室舉行。看著風塵仆仆的陳野,望著為了召開會議放棄休息時間的年輕而又有朝氣的副鄉長,村支書那是打心里佩服。
看來,貧窮的河東要煥發生機了。每個人都有這種沖動的想法。
“各位老大哥,不好意思,大半夜了,還要把你們都叫來,陳野向大哥們先賠個不是。但河東人民需要發展,河東人民不需要貧窮,這份責任心驅使我不得不連夜打擾各位。
我在服務區已轉遍了一天,河東的確是太窮了。這讓我這個副鄉長很汗顏,我既然到了河東區,我就是河東區人民的一員。河東富不了,我陳野決不離開這里。大家談談發展的思路吧?!?br/>
翟心運首先發言,“韓鄉長,我們這邊資源少,但勞動力豐富,看能不能組織他們上高速公路工地上去打工,上西山灣采石場去打工也是最好的選擇。你看這里的老爺們,一到陰天下雨就喝酒打麻將,喝醉還打婆娘,都成了社會隱患了。”
其他村的意見也是大同小異。
聽完議論,陳野進行了總結發言。
“剛才,心運大哥的一句話提醒了我。關于剩余勞動力如何管理的問題,我決定在馬尾鄉成立第一家勞務輸出公司。由翟心運同志任公司的總經理。我負責幫助勞動力找工地,找外地企業。明天,我和心運大哥到縣城辦理公司手續,你們幾個是公司股東。公司由我想辦法出資,你們負責找工人建檔案。
我今天還有一個重大的想法告訴大家。大家想過沒有,農業是根本,農業發展不好,農民就會餓肚子,農村就失去了穩的根基。
改革開放后,很多人都在向錢看,但大家想想,若沒有糧食了,再多的錢那還不是廢紙一張嗎?
有人就會反問我,說的輕巧,一麥一棒的傳統種植能行嗎?效益差,農田里留不下人。
這人說的對,我們再不能搞傳統的耕種模式。我們要向土地要效益,增強土地的吸引力。
低洼的農田,我們種水稻。再低洼處就養魚種藕。
最重要的是打破傳統管理方式,讓幾個人承包起來,百姓把地租出來,再來農田打工,形成莊園經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