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公元709年,顏真卿出生于長安。三歲那年,父親顏惟貞去世,全家靠伯父和舅父的周濟,艱難度日。盡管如此,顏真卿卻胸懷遠大志向,在長輩的教誨下成長。后來考中進士,踏上政壇。
當時的大唐盛極而衰,蘊含著巨大危機。在風雨飄搖中,顏真卿忠于內心,恪守本分,絕不隨波逐流。在朝廷,他剛正不阿,清潔自守;在地方,他勤政愛民,勸農勸學,堪稱傳統意義上的“良吏”。安史之亂爆發后,他和兄長顏杲卿不顧個人安危,奮勇反擊叛軍,整個家族獻出了三十幾口人的生命。這次歷史巨變是顏氏家族的劫難,也是大唐的劫難。顏真卿見證了大唐由盛轉衰,也見證了唐詩從盛唐之豪邁轉入中唐之恬退。晚年,他受奸臣陷害,出使叛軍李希烈部,不辱使命,慷慨赴死,奏響了士大夫為國捐軀的悲歌。
這是顏真卿的精神底色,也是支撐其書法藝術的道德基礎。
顏真卿從小酷愛書法,家境貧寒買不起紙筆,他就“黃泥習字”;成年之后,依然虛心學習,多次求教于“草圣”張旭,終于成為著名的書法家。
直到今天,眾多初學書法的人都樂于以“顏體”為臺階,為門徑,登堂入室。這里有奧妙,但是并不神秘。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字也如其人。顏真卿是古代士大夫的優秀代表,儒家君子精神的杰出踐行者,他的書法里蘊藏著家風和情懷。顏氏家風直接來源于顏真卿的六世先祖顏之推,那個寫出中國家教經典《顏氏家訓》的人,而他的愛國情懷更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精神脊梁: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因此,顏真卿的字就是大唐的風骨,也是盛唐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