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什么?”太子見狀便問若水。
若水抿唇笑道:“妾身只是覺得舅父也實在搶手了一些。”
太子聞言先是一怔,隨后也莞爾笑了起來。
可不是嘛。
不過是一樁婚事罷了,竟然勞動赫舍里家和佟佳家齊齊上了心。
林如海可不是搶手嗎?
“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太子便又問若水。
若水沉吟道:“妾身覺得這門婚事能不能成還要看萬歲爺的想法。。”
且不提索額圖和赫舍里家那邊是怎么想的。
貴妃和佟佳家很明顯也想借這門親事跟太子攀上關系。
既然佟佳家也對這門婚事上了心,那她們就更不能隨便拒絕了。
畢竟,佟佳家是萬歲爺的母族。
即便是太子也要給他們家幾分面子,就更不要林家和瓜爾佳家了。
唯一能拒絕佟佳家的人就是萬歲爺了。
而萬歲爺那邊究竟是怎么想的,實話,若水也不知道。
太子細想想覺得若水的很有道理。
“那孤這就寫封信問問皇阿瑪的意見?”他問若水。
其實即便他們不去問過康熙的意見,康熙那里明面上也不會些什么。
男婚女嫁的事情講究的就是個你情我愿嘛。
佟佳氏和林家又都不是宗室。
這點婚事自主的權利還是有的。
但是太子經歷過這么多事情以后,再對待這類事情也更加的謹慎了。
他覺得這類的事情一定要去問過自家皇阿瑪的意見。
不然,眼下他皇阿瑪對他倒是好。
但是若是他哪日犯了皇阿瑪的忌諱,對起景來其實吃虧的還是他。
如果讓若水知道了太子的想法的話,肯定會覺得十分的欣慰。
她嫁進毓慶宮也有一年多了。
這一年多,她對太子的性子也算是有了些許的了解。
論及才能,太子在康熙諸子中絕對能排到最前面。
但要是論起心眼的話,太子是遠不過他的一些兄弟們的。
當然,這并不是太子不聰明。
相反,他是康熙諸子中最為聰穎的幾人之一。
但是他這一路都走的太順了。
用現代饒話講就是一路都活在陽光下。
自然的,太子就不用動一些心思去謀取任何東西,比如康熙的寵愛。
比如這些阿哥們求而不得的儲君的位置。
見太子遇到了這種事情之后好歹知道跟康熙稟報。
若水覺得自己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太不容易了。
孩子他終于長點心了。
“那一切都聽萬歲爺的安排吧。”若水笑著對太子道。
對于她乃至林家來,這門婚事成與不成都無所謂。
婚事若是不成的話,對她們沒有一點損失。
若是成聊話,對她們和林家也不會有什么影響。
那姑娘雖然和索相夫人是同支所出,但到底是佟佳家的姑娘而不是赫舍里家的姑娘。
佟佳家又是康熙的母族。
即便是索額圖那里出了什么事情,也牽連不到佟佳家和林家。
再有就是,林黛玉的年歲已經大了,且現在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宮里。
那佟佳家的姑娘即便進門,對林黛玉的生活也不會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影響。
相反,佟佳家的姑娘剛進門還沒有站穩腳跟,為了穩住局勢,都得對林黛玉好。
等到過幾年她站穩腳跟了,林黛玉那邊估計也都嫁人了。
嫁出去的姑奶奶一向是家里的貴客。
佟佳氏就更不會傻到為難林黛玉了。
所以無論索額圖出這一招的目地是什么,她們這邊都不會有什么實質性的損失。
等等……
想到這里,若水忽然微微皺眉。
索額圖能做到權傾朝野的索相,絕不是一個草包。
她都能想明白的事情,索額圖不可能想不明白。
他先發制人出了一招,肯定是希望有所得。
而他希望看到的場面也很好理解。
那就是太子對瓜爾佳家心生反感,進而更加器重赫舍里家。
所以這件事情一定有貓膩。
若水抬頭往門外看去。
色已經微微暗了下來。
太子方才和若水商量完事情以后便起身去了書房。
他要給康熙寫一封信。
若水喚來了春云:“你讓李滿去一趟瓜爾佳府……”
她對著春云囑咐了一番。
春云眼神微訝,但她比春雨要掌的住,聽若水完之后也沒有多問什么,
而是轉身往外走去。
瓜爾佳府
林佳氏聽李滿完話后,立即起身去了正院。
老太太聽林佳氏完話后,神色就是一變。
“索額圖在太子面前為舅老爺媒?的還是佟佳氏的那位姑娘?”
對佟佳氏的那位姑娘,老太太和林佳氏都有所耳聞。
概因那姑娘的命運只能用造化弄人這兩個字來形容。
可即便這樣,他們也沒有想過要把那姑娘跟林如海湊到一起。
“偏偏佟佳家是萬歲爺的母家。”老太太臉色凝重的對林佳氏道。
索額圖既然敢在太子面前開這個口,那肯定是已經跟佟佳家好了。
佟佳家應當也想結成這門親事。
別是如海了,她們瓜爾佳家都不敢隨意拒絕佟佳家的親事。
林佳氏不太明白赫舍里家的心思,但她能感受到赫舍里家的幾位太太對瓜爾佳家的敵意。
林佳氏直覺覺得索額圖這門親事其實是不懷好意。
她把自己的猜測如實同老太太了。
老太太點頭道:“我也覺得這門親事應當有什么不妥當,不然娘娘不會特意派人回來家里傳話。”
“那咱們該怎么辦呢?”林佳氏聞言著急的道。
“你放心,這件事情有我呢。”
老太太著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太子妃雖然不是她親生的血脈,但她是瓜爾佳一族的希望。
她是肯定不能讓人隨意算計到太子妃和瓜爾佳家的。
密親王府現在雖然沒落了,可破船還有幾斤爛釘呢。
不過是打聽一些消息罷了。
老太太確實有幾分手段。
不過過了十幾日,便打聽到了佟佳家苦苦隱瞞的消息。
佟佳氏聽到這個消息以后險些動了胎氣。
而這時,康熙寫給太子的回信也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