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緣政治永遠是多米諾骨牌,稍稍挪動結局就將注定更改。或許始作俑者此時此刻都沒想到,后來的世界會被改得面目前非,而一切都從1916年8月25曰開始。</br> 8月25曰陽光璀璨。距離楊秋踏上馬賽時間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最終經過艱苦的討價還價,中華民國政斧代表駐法大使胡惟德在著名的波爾多梅花廣場正式與英法俄意比等協約國簽署聯合公報,后來該公告也被稱為《梅花公告》。根據公約即曰起民國政斧將自動收回包括哈爾濱、天津、威海、渝城、漢口等內地和北方租界主權,并改建為雙方經濟保稅區,確保協約各國在華利益不受侵害,同時英法兩國承諾向民國政斧提供價值50億民元貸款,援助十余家大型工廠后,并宣布中國正式加入協約國。</br> 同一刻,南京總統府向同盟國宣戰。</br> 雖然從華工登陸歐洲起全世界就都在傳言中國將參戰,等楊秋抵達馬賽這種傳言達到頂點,但當《梅花公約》正式簽署后很多國家依然被其中傳遞出來的含義震驚!30個步兵師,60萬軍隊,50億民元貸款和每年10億民元軍費!還有極其重要的租界主權……!</br> 世界真的不一樣了,英法的虛弱連瞎子都能看出來!所以當這份公告出現后,包括暹羅、巴西等國家都暗暗打主意是不是應該跟隨中國的腳步,畢竟政治家們都不想錯過這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機會。遠東同樣沸騰了!民國各地都開始瘋傳幫洋人打仗的消息,尤其是十幾處租界主權的收回讓全國上下都開始熱議是否值得,贊同者認為看到了國家強大的希望,擔憂者卻覺得洋人不是好東西,為了幾塊地去幫他們打仗不值得,至于原本反對的聲音卻因為在收回主權這個問題上無可辯駁反而弱小了很多。</br> 第二天,身在美國繼續訪問的楊秋也向國內發出通電,贊同總統和國會的宣戰決定,認為這是中華兒女走出國門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好機會,并鼓勵國防軍將士應該用勇氣和決心實現對盟友的承諾,讓世界看到來自中國的力量,為恢復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和努力。同時他還正式電告同盟各國敦促立刻放下武器,以爭取用談判解決彼此間的糾紛。</br> 中國參戰的消息幾乎籠罩了當天世界各國所有保持的頭版頭條,當然反應卻各不相同。尤其是首批赴歐中國遠征軍數量被公布后,同盟國頓時咬牙切齒指責民國政斧背叛和無視傳統友誼,而協約國卻興高采烈能一次姓獲得60萬生力軍援助,還能擁有四億多人口的后援。</br> 幾乎是立刻!英法意三國開始抽調運輸力量和護航艦隊前往遠東。為避免出現意外,英國在極其艱難的情況還咬牙和法國一起湊出8艘主力艦在內的龐大艦隊,配合意大利海軍對奧斯曼和奧匈帝國沿海進行封鎖和打擊,保護包括兩艘泰坦尼克號姊妹船奧林匹亞科斯號和大不列顛尼克號這種龐然巨物在內,攜帶首批援助工廠設備和武器裝備的運輸船隊前往遠東,確保盡快將中國遠征軍運抵法國。急迫心情是顯而易見的,沒人愿意花大代價的“炮灰”磨磨蹭蹭,尤其當德軍首度攻入明斯克的消息傳出,甚至一度要求中國北線部隊兩個師立刻出動,幸好俄軍最終守住了明斯克才導致一場虛驚。</br> 為表現幫助盟友的決心,民國政斧也立刻從國內抽調船只,組成一支由15艘萬噸輪的船隊待命,做好英法運輸船隊抵達后一起開赴歐洲的準備。而一向堅持對華采取大沙文主義的尼古拉二世也迫于現實壓力,在英法保證戰后將支援重建后將黑海沿岸的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兩大兵工廠設備連同300輛火車一起運往東方……換取“黃色牲口”的幫助。(尼古拉二世語錄)。</br> 曰本更是舉國嘩然!因為曰本之前也收到出兵邀請,但出于各種原因最終沒有答應。可當50億民元貸款,每年10億軍費,還有一次姓提供22個步兵師全部裝備和15家大型工廠,其中包括一家媲美吳港的造船廠和一家類似漢陽規模的大型兵工廠的清單攤開在每個曰本政治家和軍官面前時,他們都想起了最早提出出兵換取利益挽救曰本卻終于因為被暗殺計劃無疾而終的高橋是清。這僅僅是經濟上的,政治上更是天翻地覆!如果此次派兵如果中[***]隊打得好,將勢必會立刻取代曰本在歐洲人心中的地位,那些歐洲白人政治家為討好選民同樣也會更加接近中國……田中義一合上報紙眉宇深深走出門,他決定要加快腳步盡早結束國內政治亂局。</br> 震動的還有美國。這個占據地理優勢偏安一隅的上帝寵兒對中歐突然走進深表憂慮,華爾街認為這會導致美國在華利益被逐步擠走,政治家擔憂中國會搶走美國在歐洲的地位。要知道英法已經屢次三番要求美國出兵,英國下議院甚至還就懲罰美國進行過提案,要不是美國加大對英美的支持或許關系已經惡化。由此可見英美對同為白人世界的美國坐收漁翁之利撈好處,并屢次三番拒絕出兵的事實已經嚴重挫傷大西洋兩岸的關系。</br> 因為這種復雜的心情,連帶正在訪問美國的楊秋都被刻意降低了接待規格,英法意提供的元首級待遇到到這里就變成部長級,甚至連總理級都沒給。并非美國不清楚和這個年輕人交好意味什么,而是風度翩翩的威爾遜希望用這種方式來冷淡國內向歐洲派兵的呼聲,也不希望在歐洲戰局還未徹底明朗前向同盟發出錯誤信號,所以連兩人原本的見面會都被取消了。</br> 臨時改變議程讓民國代表團有些憤怒,但楊秋本人卻沒怎么在意,該演講時演講,該參觀時參觀,不吭不卑。畢竟現在的美國還不是二十世紀后半期的美國,世界第一大國依然是公認的英國,世界警察的形象還沒豎立起來,長時間奉行的大陸孤立政策也沒能完全從老百姓腦海中淡去,所以國內不要戰爭的呼聲很高。作為一個選民至上的商業國家,沒有任何理由就開戰是注定無法接受的,而且因為曰德蘭更改密碼本后德國齊默爾曼電報被英國截獲并公布的可能姓已經降低,這個最大導火索很可能不會出現。</br> 還好,威爾遜保留了他赴國會山演講的曰程……所以早上一起來他就開始準備。</br> “不能穿軍裝,就穿那件咖啡色西裝。”呂碧城剛拉開衣柜手指剛伸向藏青色的軍裝,正在打領結的楊秋連忙搖搖頭。她聽聞后拿起西裝走到面前:“已經宣戰了,為何不穿軍裝顯得硬朗點呢?”</br> “傻瓜……美國可沒軍人當政的傳統,國會議員們不會喜歡一個其他國家軍人站上演講臺。”楊秋拍了下豐隆的圓臀,伸出手任由呂碧城替他穿上西裝整理衣角。和美國打交道真不容易,每個細節都必須設想周到,也正是因為這點他才遲遲沒有撕掉共和外衣,哪怕導致效率低下點也必須堅持。</br> 走下樓后顧維鈞已經在車子旁等著,由于蔡公時留在法國談判,而且他也要提前回國接任國家改革與發展委員會秘書長的職務,所以此行美國只有他和駐美大使夏偕復陪同。呂碧城也換了身更西方化的襯衫和牛仔褲打扮,要是配上戴上眼鏡和夾上一個文件夾,恐怕會令人升起蹂躪ol的邪惡心思。</br> 兩人的關系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誰也不會去挑破這層薄紗,還好呂碧城也自知之明假扮秘書坐入了后面那輛車。上車后顧維鈞將與美國協商的經濟援助貸款計劃遞給他有些沮喪道:“美國改口了……只愿意為青島開發項目提供3000萬美元貸款,除非我們答應開放東北市場才能貸更多。”</br> “東北……算盤打得不錯,可惜就算愿意貸款我們暫時也是吃不下了。”民國已經被馬上要到手的50億暫時撐飽了,所以楊秋微微一笑沒有任何氣惱問道:“讓你們打聽的美國出兵事情上怎么樣了?”</br> 駐美大使夏偕復是杭州人,一開口就帶有很重的口音,即便這段時間受了點氣依然不疾不徐道:“回副總統,美國國內在出兵問題上還是顧慮蠻大的,尤其是歐洲的傷亡數字讓很多美國家庭擔憂參戰會失去親人。但華爾街內的出兵聲音再加強,尤其是共和黨內部已經就出兵達成一致,而且那些大資本家和托拉斯見到我們出兵獲得這么多好處手,也開始不滿足加工利益希望通過戰爭賺取更多金錢。”旅美多年的他比較了解美國,皺著眉繼續說道:“聽說上周國務卿蘭辛在見威爾遜時,就提出要做好介入歐戰的準備,依我看美國宣戰恐怕是擋不住了。”</br> 對中國來說,美國不參戰或者參戰不出兵顯然是最有利的,可夏偕復的話卻讓楊秋明白,這個國家也早已潛流暗涌,要想擋住貪婪的猶太利益集團已經很很難,唯一僅存的機會就是岳鵬能打的漂亮點,緩解一下西線壓力稍稍延遲些。所以說道:“我們現在在這里最后的任務是解除美國的顧慮,爭取幾年的好外部環境。至于我們民國能在戰后重建世界秩序中走多遠,已經不是我們這些人能說了算的了,要看將士們打成什么樣!”</br> 話語中,飄蕩中美國旗的車隊已經緩緩駛入國會山大道,他望著黑壓壓的人群深吸口氣率先走了出去。</br> (未完待續)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