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被改編的原直魯聯(lián)軍孫殿英部,被蔣介石任命都六軍團12軍軍長。此時,孫殿英正率部駐防在薊縣馬伸橋,此地離東陵只有一山之隔。這天,孫殿英正在春風(fēng)得意,因為他如愿以償又坐上軍長的寶座,豈不美哉美哉。
孫殿英正哼著小曲,一名屬下慌慌張張跑進來稟告:“報告軍座,手下人發(fā)現(xiàn),一股土匪正在東陵盜墓。”孫殿英一愣說:“他媽的,發(fā)財竟然發(fā)到老子眼皮底下來了,立即給我偵察,看看他們有多少人馬?”屬下得令而去。
提起這個孫殿英,此人的經(jīng)歷可謂是歷經(jīng)“磨難”。孫殿英生于1889年,河南永城市孫家莊人。其父應(yīng)與旗人斗毆,將人打死入獄,后來死在獄中。孫殿英也許繼承了其父的遺傳,從小就養(yǎng)成了好斗的性格。他七歲入私塾,經(jīng)常和同伴斗毆,并經(jīng)常和市井無賴為伍,頗有游俠之氣,以好打不平自稱。
早年,孫殿英投靠安徽姜桂題。后來他率部流傳到河南,參加了“廟道會”,繼而成為“廟道會”首領(lǐng)。1922年,他帶領(lǐng)一幫道徒投奔河南駐軍。隨后他又自立山頭成為土匪頭子,并搜羅教匪,擴充隊伍,自稱旅長。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利用當?shù)伛v軍開拔之時,他趁機招兵買馬,隊伍擴至上千人。
1925年春,軍閥混戰(zhàn)時,孫殿英率部投奔鎮(zhèn)嵩軍。主子戰(zhàn)敗他又改投國民三軍,不久國民三軍開赴陜西,已經(jīng)混到師長的孫殿英,不愿離開本地,率領(lǐng)本部人馬在豫西、皖北一帶攻城掠地,當時北洋軍閥孫傳芳等對他追剿。
這年秋天,孫殿英又率部流傳到山東濟寧,被張宗昌收編為35師,任命他為師長。后改編直魯聯(lián)軍時,被改稱第5師,任命他為5師師長,下轄兩個旅五六千人。1926年春,孫殿英率部對國民軍作戰(zhàn),由于表現(xiàn)出色,他的部隊擴編為第十四軍,被任命軍長。
1927年春,孫殿英率部參加孫傳芳對南京的反攻。不久他被調(diào)往直隸大名,兼任大名鎮(zhèn)守使。這年秋天,他又被張宗昌調(diào)往豫北與馮玉祥部作戰(zhàn)。次年,二次北伐后,孫殿英兵敗率領(lǐng)殘部退往天津,后又退往薊縣、馬蘭峪一帶。為了瓦解敵軍,蔣介石派人策動孫殿英投降,孫殿英接受改編,隨后被蔣介石任命第6軍團第12軍軍長。
孫殿英短短數(shù)年,可謂經(jīng)風(fēng)雨、見世面,頗有傳奇色彩。通過他幾易其主、見風(fēng)使舵,足見其人不是墨守常規(guī)之人,因此此人能干出常人不能、或者根本不敢干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孫殿英美其名曰是軍長,其實他的人馬也就萬把人,這在當時軍閥當中司空見慣。
經(jīng)過偵察,孫殿英獲悉,試圖在東陵掘墓的是,活躍在馬蘭峪一帶的土匪,其匪首叫馬福田。孫殿英了解情況后罵道:“媽的,這幫土匪竟然跑到老子眼皮底下掘墓、盜寶,我親自帶隊,消滅這股土匪。”至于說他要親自帶隊,其實他是想去東陵看看,皇家的墳?zāi)沟降资鞘裁礃拥摹τ跂|陵的財寶不能說沒有心思。
慣匪馬福田,1927年曾接受招安,隨后帶著其600余人加入奉軍,搖身一變成為團長。有一位叫王紹義的,早年當過修墓工匠,對陵墓結(jié)構(gòu)、布局非常熟悉。此人從二十歲起參加土匪,后來成為馬福田的親信參謀。
1928年6月,在北伐軍的打擊下,馬福田見奉軍大勢已去,便把其人馬又拉上山繼續(xù)為匪。在老家繼續(xù)干打家劫舍的生意,與此同時他派人潛入東陵窺測動靜,看有無盜掘可能。盜掘東陵是馬福田多年的夢想,他每時每刻都在打東陵的注意。
而恰恰這個時期,正是奉軍撤走、北伐軍未來之時,東陵沒有一兵一卒看守之時。馬福田得知這個情況、大喜過望,立即意識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絕好時機,此時不干?更待何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率領(lǐng)土匪開進東陵,實現(xiàn)他多年的愿望。
短短幾日,在其親信王紹義的言傳身教下,東陵地面殘存的所有值錢的物件以及黃花山中的幾座皇家陵墓,被他率領(lǐng)眾匪幾乎洗劫一空。接著馬福田開始挖掘慈禧的墳?zāi)梗驮谶@個時候,孫殿英率領(lǐng)一團人馬奔東陵而來。
孫殿英騎在馬上,腦子在不停的運轉(zhuǎn)。尤其是臉上的麻子開始發(fā)亮{孫殿英小時候得過天花,因此外號叫孫大麻子}。這時他的眼前出現(xiàn)了大量金銀財寶,晃得他心神不定。突然他勒住馬,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接著命令部隊前隊變后隊回駐地。
副官迷惑問:“大帥,怎么不去了?”孫殿英冷笑說:“你知道什么是螳螂捕蠶、黃雀在后嗎?”副官眼睛一亮溜須說:“大帥高明!”孫殿英又說:“等他們挖開慈禧墓,我們再給他來個一勺燴。傳我的命令,密切監(jiān)視他們的進展情況,隨時向我報告。”
由裕妃園寢再往西是安葬東、西太后的定東陵,西太后慈禧陵在普陀峪,東太后慈安陵在普祥峪。二陵始建于同治12年{1873年},形制、規(guī)模相仿。但是慈禧陵在光緒年間重修,因此其建筑之華麗精美冠于東陵。尤其是隆恩殿殿里殿外都裝飾貼金彩繪,殿內(nèi)明柱也盤旋金龍,可謂金碧輝煌。殿前的漢白玉臺基中央有透雕的龍鳳陛石,其構(gòu)圖為“鳳上、龍下”,充分顯現(xiàn)慈禧獨攬權(quán)勢的野心。
慈禧的隨葬物品奢侈的令人發(fā)齒,她生前酷愛珍珠、瑪瑙、寶石、玉器、金銀器皿等寶物,死后其棺內(nèi)陪葬的珍寶價值億兩白銀。慈禧陵是清代后陵中唯一有地宮的陵墓,其地宮內(nèi)隨葬有大量金銀珠寶。有一對萬壽壺共嵌有珍珠1288粒、紅寶石56件、藍寶石18件,被視為稀世珍寶,可謂奢侈至極。
據(jù)大內(nèi)總管李蓮英在《愛月軒筆記》中,詳細記載了慈禧的隨葬物品,其中有關(guān)數(shù)量、位置、價錢都記載的一清二楚。在慈禧棺內(nèi),底部鋪的是金絲織寶珠錦褥,厚七寸,鑲有大小珍珠12604粒、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辱上還鋪著一層繡滿荷花的絲辱,上面鋪珍珠2400粒。鋪在尸身上的一條織金陀羅尼經(jīng)被,被子用明黃捻金織成,上面陀羅尼經(jīng)文2.5萬字,價值連城。
入殮時慈禧頭帶鑲嵌珍珠寶石的鳳冠,冠上一顆珍珠重四兩,大如雞蛋,當時就值白銀1000多萬兩,鳳冠價值可想而知。慈禧口含夜明珠一粒,據(jù)傳夜間百步之內(nèi)可照見頭發(fā)。此珠分開是兩塊,透明無光,合攏是一個圓球,可透出一道綠光。
慈禧脖頸上有朝珠三塊,兩掛是珍珠的,一掛是紅寶石的,身穿金絲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足蹬朝靴,手執(zhí)玉蓮花一支。在其身旁,還陪葬著金、玉佛像,以及各種寶玉石、珊瑚等。當寶物殮葬完畢后,送葬的人發(fā)現(xiàn)棺木內(nèi)還有空隙,就又倒進了4升珍珠和2200塊紅、藍祖母綠寶石,光這些填空的珠寶,就價值223萬兩白銀。
棺內(nèi)最珍貴的是白玉雕成的、號稱可以“煙云流動”的九玲瓏寶塔,堪稱無價之寶。慈禧頭前方有蚌佛18尊,重達22兩5錢4分,價值285萬兩白銀。頭兩側(cè)有金、玉翠佛10尊,手邊各執(zhí)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
慈禧兩旁和足下有金佛、玉佛、紅寶石佛、翠佛共108尊,每尊佛重達6兩,翡翠西瓜4枚,白皮黃子粉瓤者兩個,綠皮白子黃瓤者兩個,估計價值600萬兩白銀。翠桃10個,翡翠白菜兩顆,綠葉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滿綠的蟈喂,綠色的菜葉旁有兩只典色的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處,獨具匠心、稀世珍寶,估價在1000萬兩白銀。
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從1879年東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宮門封閉期間30余年,還陸續(xù)向地宮內(nèi)放置了各種奇瑰珍寶,金銀祭品1000多件,慈禧的陵墓是清東陵墓建筑群最精美的一座,可稱得上是金、木、石三絕。
如此豐富的財寶,如馬福田之流,孫殿英支流垂涎三尺一點也不過分。馬福田這只小小螳螂,被孫殿英這支黃雀瞄上,就注定了他的命運。然而,馬福田和孫殿英被另一只更大的黃雀窺視,更是他們的悲哀。
隨即一場鬧劇在東陵上演,滑稽的令人可笑。我們最大的冤大頭孫殿英,將扮演一個世上最可悲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