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王妃娘娘升職記 !
第338章 鬧市命案(三)
童景州被慕容玉笑的頭皮發麻,卻強撐著不敢露出任何異色。
周圍的衙差這才回過神來,連忙齊刷刷的跪下行禮。
“見過景王殿下,見過五皇子?!?br/>
“出了什么事?”季君灝神色冷淡道。
那些人跪在地上不敢言語。
童景州卻是眼圈一紅,哽咽道:“是,是小兒意外身亡,臣傷心至極才會一時失態,還望王爺恕罪?!?br/>
季君灝抬頭看了童景州一眼,沒有說話。
一旁的黃青云卻是突然開口說道:“童大人,我剛才可是聽到你說要殺了王比槐和陳灃為你兒子報仇,難道貴公子的死和王大人、陳閣老有關?”
慕容玉看著童景州瞬間難看的臉色,揚唇輕笑。
上次慕容崢想要借由王慶陽之死來陷害他和丞相府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童景州是七皇子府的人,如今沒想到他兒子的死居然和陳灃、王比槐有關。那兩人是太子的人,如果這件案子當真牽涉了兩人,到時候太子肯定也脫不了干系。
反之,如果童景州的兒子不是王比槐他們動的手,這件事情和太子無關,但是只要把這件事情鬧大追查下去,最少也能牽扯出之前王慶陽的案子,到時候倒霉的就是慕容崢。
無論是太子和慕容崢,兩人誰倒霉對于慕容玉來說都是喜聞樂見的。
慕容玉心思急轉,嘴里狀似關切道:“對啊童大人,你剛才的話我和景王叔也都聽到,你有什么冤屈盡可以說出來,就算我和黃大人不能幫你,可還有景王叔在,若是連景王叔也不行,還有父皇在?!?br/>
童景州聞言頓時一驚。
他唯一的兒子突然身死,死法還和當初王慶陽的死法一模一樣,在他看來這一定是王比槐和陳家動的手。童景州當然恨不得讓兩人去死為他兒子償命,可是此時緩過神來卻知道,哪怕這件事情真的是兩家人做的,他也絕對不能把他們牽扯進來,否則當初王慶陽之死的事情必定也會被掀出來。
到時候王比槐兩人不一定能給他兒子償命,他自己卻一定會被拖下水去。
童景州剛才不過是怒火攻心,此時回過神來之后自然不會做這種蠢事,他雙手在長袖下面緊握,臉上卻只是帶著幾分哀戚之色說道:“剛才微臣只是一時接受不了犬子醉酒失足摔死,所以才會一時失態胡言亂語,讓王爺、五皇子和黃大人見笑了。”
黃青云聞言皺眉道:“童大人,你剛才的話可不像是一時失態,若真是胡言亂語怎會直指王侍郎和陳閣老,而且貴公子的死因也不像是從樓上掉下來這么簡單?!?br/>
他在當上大理寺卿之前,曾在刑部當過主司,接觸過無數命案和死尸,他一眼就看出來童金盛身體上的異狀和傷勢,這些根本不可能是從這不到三層的樓上摔下來所能造成的。
“對啊,童大人難道是有什么難言之隱?”慕容玉在旁說道。
童景州聽到兩人的話頓時冷汗流了下來,臉上更加蒼白,他正在心里想著要怎么才能將兩人敷衍過去,誰知道一直默不吭聲的季君灝卻是冷著臉皺眉道。
“吞吞吐吐做什么,難道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
“沒有,當然沒有!”童景州連忙開口。
“既然沒有,就帶著你府衙的人回去,剛才鬧市尋釁欺壓百姓者,杖責二十,至于你的過錯,本王會稟明陛下,讓他處置。剛才你既說到王侍郎和陳閣老,不管世事如何,此案都牽涉朝中重臣,移交大理寺和刑部審理。黃大人,你先把尸體先帶回去,遣散周圍百姓,這般鬧哄哄的聚在這里,是嫌事情鬧的還不夠大嗎?”季君灝冷聲說道。
黃青云和慕容玉自然是欣然領命。
童景州見狀頓時雙腿發軟急聲道:“多謝王爺好意,這京中治安事件應該由奉天府來主審,況且受害人乃是微臣的兒子,就不勞黃大人他們費神了,微臣自會處理,至于今天的事情,微臣也會自己呈書于陛下自行請罪?!?br/>
季君灝身形一頓還沒說話,一旁的慕容玉就搶先說道:“那怎么行,就是因為死者是你的兒子,所以才要移交大理寺和刑部審理?!?br/>
慕容玉對著季君灝說道:“景王叔,童大人他本就是涉案人之一,剛才又口口聲聲要殺了王比槐和陳灃替他兒子報仇。王侍郎和陳閣老都是朝中重臣,這其中難保沒有其他隱情和冤屈。無論是為了王侍郎他們的名聲,還是為了查清童公子的死因,此事都絕不能草率,必須移交刑部和大理寺,否則難證公道。景王叔,你覺得呢?”
季君灝站在馬車前,冷著眼看了看慕容玉后,點了點頭。
“你是皇子,這些年也學了不少政事,你自己看著辦就好。”說完后季君灝抬頭掃了眼眾人,顯然對于四周的吵鬧十分不耐,皺著劍眉冷聲道:“墨玨,回府?!?br/>
“是,王爺。”
墨玨伸手扶著景王就準備上車,誰知道童景州卻是急忙跑過去就想攔住季君灝。
“王爺,這不合規矩,五皇子他無權插手朝中事務……”
“放肆!”
墨玨一把隔開了童景州急欲靠近景王的手,沉聲道:“童大人,注意自己的身份?!?br/>
童景州神情一慌,卻還是硬聽著頭皮說道:“王爺,微臣無意冒犯,但是您剛才所說確實不合規矩?!?br/>
“規矩?”
季君灝斜靠在車門邊上,回頭面無表情的朝著他看了過來,嘴里不帶半絲溫度道:“本王倒是不知道,這京城里的規矩什么時候輪到你一個奉天府尹來立了!”
“五皇子身為皇子,天家之人,雖無陛下明言,可朝中政事怎么就插手不得?更何況他只是多言了幾句,此事最后并非由他經手,而是移交大理寺和刑部,由他們主審。”
“童大人,你這么百般不愿千般阻攔,不愿意讓大理寺和刑部接手,你到底是不愿意給你兒子伸冤,還是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怕被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