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飛艇來轉運6000多德國戰俘。完全是件不合適的事情,如果我們稍稍計算一下就會得到原因。
一次裝運2250人,僅僅是戰俘就需要飛艇來回跑三趟。
而在這種突襲作戰當中,時間就是勝利,就是優勢,沒有了時間就會喪失一切。所以以唐云揚特種兵出身來說,制定的計劃定然在這一點上會滴水不露。
隨著頭一批,主要是傷病心臟體弱者撤退人員的離開,身體還算健壯的德國戰俘在空中突擊營的組織下,向海港處轉移。
“難道會有船來接我們離開嗎?可是,瀨戶內海在敵軍的炮臺的封鎖之中,我們的船如何如何能夠越過呢?”
這件事令幾乎所有德國俘虜者開始擔心,從海上撤退將會受到日本炮臺的攻擊。這些炮臺被布置在與八幡濱相鄰的西宇合郡的最南端。
西宇合郡是一個狹長的半島,從東北方斜斜的伸入到進出瀨戶內海的南部通道——豐后水道之中。半島的最南端的佐田岬建立有炮臺,它與對面的佐賀半島的炮臺之間令僅相隔24公里。
4門155大口徑岸炮,就足以封鎖通向瀨戶內海的豐后水道。如果再加上,北部的北九州海軍基地,足以使瀨戶內海成為最安全的海域?一?本?讀?,使這里成為最安全的地方,這是也日本選擇北九州作為重要工業區的原因之一。
戰俘們的討論很快就會到了羅塞尼克的耳中。幾乎如同所有部隊的主官一樣,轉運俘虜這樣沒什么油水的任務通常都是副職來做的。
“諸位先生,請你們放心,我們會來營救你們,就一定已經安排好一切,請諸位先生保持對我們雷霆國際的信心!”
盡管冷冰冰的羅塞尼克向他們解釋了一下,可德國戰俘們心中不免還要嘀咕幾句,畢竟這是關系到自己小命的事情。
余下的4000多俘虜,在空中突擊營200多名士兵的保護下,朝海港前進。使德國人吃驚的是,整個隊伍就大模大樣的行進在松山城的大街直,甚至街道旁還有一些日本人不明就理的看熱鬧。
碰到的那些裝備著手槍的日本警察,對于他們的行進看在眼里,除去驚慌失措的躲避以外,并沒有一個人來阻攔這支行軍中的部隊。
用來保護整個松山城的聯隊,已經在10輛裝甲車掩護下的120毫米大口徑迫擊炮的轟擊下自顧不暇,哪里工夫來理會這些被嚇破膽的小老百姓。
到達海港的時候,來接他們的載具已經到達。如同朋友們猜測的一樣,來到這兒的,就是那些被稱為“海上狂飆”的地效飛艇。
眼前這些家伙,比唐云揚與紅色男爵長途旅行乘坐的那架以運輸為目的的“海上狂飆”要小一些,而且它僅僅只有一個發動機。
載員也沒有如同“海上狂飆”50人那么夸張,甚至它們連車輛都無法裝載,這是因為這些小家伙實在是太小了。
當已經攻占戰俘營的消息,經過鷹眼號轉發消息之后,這些小家伙從停在外海的兩艘“簡易航母”上駛出來,立即就以250公里的高速在海面上飛掠,沿著豐后海峽直奔它們的目的地。
它們在穿越海峽的時候,遇到了四門150毫米岸炮的射擊。可惜的是日本炮手,還沒有習慣用150毫米大口徑的大炮,來打擊這些比飛機飛行速度還快的小家伙,對于阻擋它們前進的任務實在是力不從心。
所以當德軍戰俘,步行穿過城市來到港口的時候,它們已經迅速通過了炮火封鎖的隘口處。在俘虜們狐疑不定的時候,它們距離松山港不過120公里左右。
頭頂上是時刻準備接受鷹眼的命令,進行攻擊的掩護機群。
它們的功用,就是把戰俘們,轉移向海峽當中的那些貨船上,以最后完成整個任務。
“每艘40個人……每艘只能裝載40個人……!”
擁擠在海港上的德國戰俘,依次排隊登上這此小家伙。
這種小型地效艇,主要用于運載小規模部隊進行遠距離奔襲。它們過去的主要工作,是執行為伊里安島上的德國守軍運載增援部隊,和小規模物資補給的運輸任務。
為了這次營救戰俘它們全體出動,總數量達到50艘之多。與“海上狂飆”同樣原理,只是它僅僅具有一具引擎,而且機翼也要短小得多。
它們被命名為“雨燕”,除去前面所說的應用范圍之外,它們同時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登陸裝備。
不但可以把運送30名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還可以運送兩門火炮或者運送兩輛吉普車。由于地效應艇的特性,使它們幾乎完全無視礁石或者海難,把海軍陸戰隊士兵直接岸。
隨著起飛命令發出,它們開始在海面上滑行,向世人展視它們起飛時獨具的特色。
但為了快速撤退,所有的小艇上都增加了10個人。這使它們在當引擎加速到極速情況的時候,依然只能在海面上滑行。而無法順利起飛,這是由于動力不足產生的問題。
不過這時,令所有人吃驚的事情出現了。掛在它們短翼下的火箭適時啟動,大團的濃煙過后,噴射出長長的火焰。
這些火箭給予“雨燕”更加強勁的動力,5分鐘過后火箭燃燒結束,完全使命的它們被拋入到海水之中。這時已經達到極速的“雨燕”,在這最后而又十分強勁的推力下終于離開了海面。
由于機翼相當短,它們僅僅飛起來不到半米的位置,就達到了所謂的“升力效應”區。
在“上帝之手”的幫助下機翼的升阻比可提高30%以上,它們飛離了海面,向250公里開外的貨輪方向沖去。
“萬歲!”
德國戰俘看到“雨燕”的起飛一起舉著胳膊歡呼起來。2000名德國戰俘也離開這不安之地,1個多小時之后,他們將抵達貨船上。
在開始轉移戰俘的同時,執行空中掩護任務的機群開始向那個一直在朝八藩濱移動。向由于機動性問題,始終蠕動在道路上的日本陸軍師團發動攻擊。
這次20架“海奔雷-a”機群,依然在10架“海上軍刀-a”戰機機群的掩護下,朝地面俯沖下去。
日本步兵對于這種低空飛掠的攻擊,基本上沒有什么辦法。日本步兵并沒有什么高射機槍,沉重的馬克泌水冷式機槍,也沒有辦法對付這些家伙。
不能不承認的是日本人38式步槍的6.8毫米子彈,打得相當遠。但他們對于天空中機身結實的“海奔雷-a”,那有裝甲保護的機身,基本上沒有什么威力。
相反12.7毫米機槍的掃射,以及被投擲下來的“天女散花”對于大隊步兵的殺傷力是不言而喻的。
四處亂飛的3毫米的碎片固然不能一擊必殺,但更多的傷員,使這支日本步兵部隊很快喪失了移動的能力。
—————————————————————————————————————“一起看首發,請支持正版閱讀,支持作者創作”不笑生a群:35761481;郵箱:。
—————————————————————————————————————那些“海上軍刀-a”也不比這些攻擊機心善,12.7毫米的機槍子彈和20毫米機炮,同樣是地面日本士兵的噩夢。
最壞之處在于,當它們發現日本炮兵部隊的馬車時,很干脆的對著馬車隊前面的峭壁上就是一連串的火箭彈。
在山體中間連串爆炸的火箭彈,引發出山崩,大量的泥土和巨石帶著轟隆隆的巨響,從山坡上滾落下來。雖然由于躲避的及時,日本步兵師團的火炮幾乎沒有受到什么損傷,但道路卻在巨大的石塊以及泥土的阻塞下,徹底被截斷了。
更令日本指揮官禁不住要暴走的是,天空中的壞蛋不但在他前面布置這樣的阻礙,甚至連后路也給他斷了。暫時來說,這個日本陸軍師團的炮隊哪兒也去不成了!
這一場營救之戰,打到這個時段,已經算是即將要出現結尾的時候了。日本的陸軍士兵固然都是些能夠吃苦,而且是相當堅韌的家伙。但要他們在50~60公里的路上來回折騰的話,估計誰也受不了。
日本的空中力量,已經被紅色男爵里希特霍芬給“玩”沒了,機場上剩下的不過是呆若木雞,一個勁在那兒思考的山本五十六。
唯一日本海軍的動向是令人迷惑的,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受到來自天空“鷹眼”當中的假密碼電報的欺騙,可他們在隨后的聯系之中,為何遲遲沒有反應呢?
難道日本海軍也會這么弱智嗎?他們會被這樣一些看起來并不十分復雜的詭計所一直欺騙下去嗎?
當然不是!誰比誰傻多少,只要戰俘營一被攻擊、奪取的時候,一切計劃的目標就十分明顯的暴露出來。幾個小時也足夠日本人形成海上包圍圈,可他們為什么就是不動呢?
眾所周知的事情如下。
任何一場戰爭的勝利,都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努力。而日本海軍產生的混亂不僅僅是來自于被毀的海軍基地,也不僅僅來自于被布設了水雷的通道。
大家不知道的事情是,在東京城內的首相辦公室里,正有人在不遺余力的為了攪亂日本海軍的布署而拼命的努力,那么他是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