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鼓聲響起時,朝廷文武百官簇擁著皇帝鑾駕,穿過青龍大道,一隊隊精銳士兵行走在前,街上的行人商販紛紛讓道,清開道路。</br> 浩大儀仗走過街道,緩緩來到城門。</br> “咚,咚,咚!”</br> 鼓聲悠長綿久,余音不絕如縷,聲震百里,只要是在城內(nèi),不論你身在何處,都能清晰地聽到鼓聲。</br> 這樣的鼓,已經(jīng)是祭煉過的法器,而承天門上那件,已經(jīng)是近乎法寶的暮鼓,儀仗來到承天門前,鼓聲縱橫南北十四街,東西十一街,一百零八坊的鼓樓依次傳遞,辰鼓聲陣,滌蕩陰晦。</br> 整座上京城都鼓蕩著純陽之氣,弱小一點的鬼物,聞得鼓聲便要魂飛魄散,身死道消!唯有修為到達金丹之境的修士才能不受影響。</br> 第一通鼓聲后,各處外郭,內(nèi)城,皇城的城門,坊市的坊門,開始依次開啟。</br> 由外而內(nèi),最開始開啟的便是外郭的十二座城門。</br> 伴隨著鼓聲響徹上京城,城內(nèi)的一百余家寺廟也敲響銅鐘。</br> 數(shù)百佛鐘道鐘開始被撞響,激昂渾厚的鼓身與深沉悠揚的晨鐘交織在一起,似是在迎接蘇銘的歸來。</br> 浩瀚的佛韻與強大的法器靈光滌蕩京城,不留一絲污穢。</br> 虛空之上,蘇銘單手背負,眸中浮現(xiàn)出一絲驚嘆之色,不愧是大周的帝都,氣象萬千,果然不凡。</br> 在他身下,風無涯化身金翅大鵬,一雙銳利的眸子不斷掃視著京城大陣,滿是驚駭之色,這樣的雄城大陣,即使是他全力出手,也難以撼動半分。</br> 看到這番景象,讓他不由得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大周將士兵臨十萬大山的景象,那時的大周軍威赫赫,強橫無比。</br> 連十萬大山的妖族也被迫離開了南疆,龜縮在十萬大山,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大周國師以及初代玄鏡司掌鏡使都不在了,他以為大周已經(jīng)衰落不堪,不再是妖族的對手了。</br> 但今天看來,大周,還是那個大周!</br> 城門上,一隊隊身著黑甲的士兵厲兵秣馬,嚴陣以待,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所有士兵的心都提起來了。</br> 就在此時,一個士兵登上城墻,給守將傳信。</br> 收到傳信,守城的將領微微一愣,目光再度看向天空中的蘇銘,提起的心也漸漸放下。</br> “收兵,那是國師大人!”</br> “打開城門,放國師大人進來。”</br> ······</br> “吱呀!”</br> 隨著命令下達,城門緩緩開啟,宣武門前,朝廷文武百官赫然在列,內(nèi)閣首輔張道之站在前列,他穿著緋紅色官袍,腰系玉帶,面容剛毅而又肅穆。</br> 他雙手捧著圣旨,神色恭敬無比。</br> 今天,他是代表陛下迎接國師普渡慈航的。</br> 看到大陣關閉,蘇銘也示意風無涯降落到地面,在下落的過程中,風無涯也收斂身形,從千丈的身軀變成了十丈,這樣一來,壓迫感就沒有那么強了。</br> 這一幕,落在群臣的眼中,令他們艷羨不已,但轉眼又想到,一旦擁有這種力量,他們就必須放棄手中的權勢,頓時又釋然了。</br> 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仙道虛無縹緲,長生亙古未有,比起這些,還是實實在在的權利要好得多。</br> 當年大周國力強橫,就算是昔日高高在上,對他們不屑一顧,視若螻蟻的仙人也匍匐在他們的腳下。</br> 那樣的情景,令人心神震顫,在文武百官看來,就算是仙道,也沒什么了不起了。當神話被破滅,光環(huán)消失,對于仙道他們就不再那么神往了。</br> 況且,當初大周的官員也不是沒有專修仙道的,但那些人踏上修道,也未走出自己的路,畢竟那些人年紀已大,早已錯過了修仙的最佳時期。</br> 再加上,那些人修道的時候還與世俗朝廷藕斷絲連,放不下權勢,受到龍氣影響,修煉自然不會順利。</br> 因此,當年那些修道的官員大多都成了黃土一抔,有的更是家財散盡,死后凄涼,慘淡收場。</br> 所以,即使這些官員羨慕蘇銘的實力,但也僅僅只是羨慕而已。</br> 事實上,當體制的力量壯大到一定的地步,個人就算是再厲害,也只有被碾壓的份。而在體制當中,單獨的個人掌控權利,能調動遠超過自己的力量,權勢所帶來的愉悅快感,有時候,就算是修仙,也比不了。</br> 生殺予奪,大權在握。</br> 當然,體制的力量無法撼動,但體制的個人也是可以被取代的,一旦沒有了位格,脫離了體系,那個人就會打成圓形,失去權勢帶來的力量,那時候的他羸弱無比,比之修士更是脆弱不堪。</br> 當蘇銘看到朝廷的儀仗以及文武百官之時,心中有些詫異,隨后便反應過來,他在青州求雨,救了一州的百姓,朝廷由此禮遇,也很正常。</br> 風無涯雙足落地,迅速收起翅膀,掀起滾滾氣浪,蘇銘大袖一甩,一道無形的波紋傳蕩,呼嘯的氣浪頓時平靜下來。</br> 隨即,他來到城前,緩緩向文武官員的隊伍走去。</br> 見到蘇銘的那一刻,張道之內(nèi)心感慨不已,想當初他第一見到蘇銘之時,那時候的他還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國師,唯一的作用,就是給陛下講解佛經(jīng)而已。</br> 可以說,當時的文武百官都沒有將他放在心上。</br> 但是短短數(shù)年的時間,昔日的和尚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師,不僅平定了多處的陰潮之亂,還拯救了青州的百姓。</br> 現(xiàn)在,更是即將成為大周玄鏡司的掌鏡使,朝廷三品大員,還是實權的那種,可以說是一步登天,登上了許多人一輩子都登不上的高位。</br> 若是以往神武帝下達這樣的旨意,內(nèi)閣閣臣以及文武百官必定不會同意這道旨意,但現(xiàn)在,蘇銘立下大功,一切都水到渠成,沒有人會不開眼掃陛下的興致,更不會去得罪蘇銘。</br> 但現(xiàn)如今,國師之名,實至名歸。</br> 漸漸地,隨著蘇銘不斷靠近,張道之看到蘇銘俊秀不凡的面容,微微點頭,當即低頭行了一禮。</br> 與此同時,朝廷文武百官齊齊行禮,高聲道,“恭迎國師。”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