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月初十弱女復(fù)仇師徒愛恨毒醫(yī)殺手)
起點(diǎn)簽約網(wǎng)址:
朔玦山莊,武林大會。
張從古正色道:“昨日來鬧事之人已經(jīng)查去了,如今只曉得并非中原之士。也不知是什么門派,諸位有何高見?”
璇璣宮弟子曾采籬朗聲答道:“人人皆知,此回大會是為了商討西域邪魔。昨日那人好一番打鬧,許是西域派來的也說不定,展示這些手段來威懾。或許為的是給大家一個下馬威。”
這璇璣宮立派于梅嶺,俱是女弟子,宮主月嬋娟則常年深居宮中,在場之人幾乎沒有一個人見過她。卻說底下這幫弟子真是相貌清秀,打扮素凈,談吐大方,穩(wěn)穩(wěn)正正十分可敬。頗受江湖諸派承認(rèn),也不敢稍有不遜。比如這曾采籬便是璇璣宮最年輕的一輩,不過十五六的模樣,但她行事端肅,叫人歡喜。
聽她發(fā)話,星宿殿的朱雀也拱了手,道:“在下與曾姑娘看法頗為相似。因這人根本就不是尋仇而來,只是任性鬧了一場便撤,其用意雖不分明,但瞧他施展百家功夫都十分游刃有余,想必是博采諸家所長。咱中原武林皆成門派,且各派精通一術(shù),各人專攻一器,極其鄙夷偷師別派武學(xué)。這般鬼祟行徑必定是那些不講規(guī)矩的外方賊人。”
原來,這話倒是說得冠冕堂皇,但實(shí)際上卻是他十分傾慕曾采籬,見自己心上的姑娘一番言辭,也趕緊跟上去給她長臉。說完便偷偷去瞧曾姑娘,這舉動落在星宿殿幾位長者眼里均是微微嘆氣。曾采籬本人不言不笑,低眉斂目,很是沉靜。
此時只聽見下頭竊竊私語,卻無人再肯接話。那場面一時有些尷尬,張從古環(huán)視全場,眼見一向不服自己的少林派虛云經(jīng)過昨日那樣大虧,他也還是不長記性,仍舊臉紅脖子粗得小聲吵吵,張大盟主便心下一沉,笑了問道:“虛云大師,敢問有何高見?在下愿洗耳恭聽。”
虛云那臉上幾塊青紫,被教訓(xùn)得十分厲害,便念道“阿彌陀佛!張盟主,昨日那人雖說是掀起點(diǎn)風(fēng)波,但也只算是小打小鬧。敢問咱們這回可不是為了議個對付圖蘭賊子的法子?今兒是大會第二日,這正題還是半點(diǎn)沒說。到底還議不議啊?咱們打四面八方聚在這朔玦山莊可不是貪圖盟主招待。幾個月來,我少林折損八人,武當(dāng)十多人,更別說什么三清門、璇璣宮的數(shù)十人。這筆賬可都得記在他圖蘭教頭上。誠知不能冤冤相報,但也總得討出個說法吧!倘若日后還是這般眼睜睜見同道被摧殘凌虐,那么這會子有個大會還有些什么意思?”
虛云方遁入空門不久,那凡俗的七情六欲還一時不曾清理干凈,再加上心直口快,有些魯莽,做派委實(shí)不算沉穩(wěn)。
但此番這話卻合情合理,說在大家的心坎上。打從來了山莊,許多游俠散士、微弱門派光明正大不受重視,得了冷遇,張從古凡有大事只與大門派單獨(dú)商議的行徑已經(jīng)引得其他人不滿,正伺機(jī)發(fā)難。巧了,這少林頭一個竄起來,他們便趁了風(fēng)揭竿而起,質(zhì)疑、不滿之聲不絕于耳。
眾人熱議之下,張從古心中冷冷一笑,但臉上還是十分坦率。仍舊是正視前方無數(shù)面孔,耳聞無數(shù)討伐之語,穩(wěn)如泰山,巋然不動不動,仿佛已經(jīng)胸有成竹。
見他如此,方才掀翻了天的大會才漸漸平息。玄悲大師更是喝止了自己不懂事的徒兒,眼見一回回惡語相加仿佛都是打在棉花垛上,大家也終于沒了意思,只等著瞧張從古好看,狗嘴里還能吐出象牙不成?
誰知張從古還真狗嘴里吐出了象牙,還是根鑲了寶石裹著金箔的象牙——“大家且安心。此番圖蘭教委實(shí)與諸位生出齟齬,大家頗有積怨也是人之常情。但這圖蘭教主蒙黛朵行蹤飄渺,神龍見首不見尾,是個極難招呼的人物。這回還好,機(jī)緣巧合,圖蘭教的少主恰好就在朔玦山莊,昨日也是與少林、武當(dāng)幾位大俠商量之后才跟蒙教主傳了給信兒,邀大教主現(xiàn)身商議。如今大家都只管等著就好,算起來今日必定是要到了。”
“圖蘭少主?原先如何不曾聽過這號人物?況且既然是西域人如何千里迢迢來了這朔北?”
“張大盟主此話當(dāng)真?只要那婆娘肯來就好,兩下相安就是齊全。”
“怕什么?咱這般多人,高手如云,還怕一個蒙黛朵不成?擠上前去擒住她,逼她肯也得肯,不肯也得肯。一個回疆婆娘,哪兒有那通天本事?”
底下議論紛紛,唯有玄悲大師那邊過分安靜,虛云也沒了聲響。
要知道,平日里就屬他嗆聲最厲害,昨日張從古邀了他師父挑燈夜談,也就是說的這回事。雖莊子上并沒有什么消息說圖蘭少主如何,但見師父默認(rèn),自己也不敢冒然上去較勁。
是啊,莊子上只曉得迎來了江朗亭與他徒兒蘇姑娘,也略略曉得這莊主與江朗亭不甚親厚,又有哪個注意到那個干干瘦瘦的小丫頭就是現(xiàn)下大家紛紛熱議的圖蘭少主?
你們不知,可是張從古知道。
他做事從來齊全,講究個細(xì)致入微,十分周密。當(dāng)初派人打聽小丫頭,起先也就是獲悉那一段悲慘身世,再后來便是師弟與她一番奇遇,蘇姑娘遇見了幾個怪人,但更令人驚訝的便是蒙黛朵聲稱這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才剛認(rèn)了親,蘇施就不知道被哪個擄了,再后來又重新回到江朗亭手上。
按說,邕州那對窩囊夫婦合該是蘇施的親生父母,如何又扯進(jìn)來一個蒙黛朵?
蘇施決計不該有倆娘親,那么,必定有一個是認(rèn)錯了。
這蒙黛朵是不是對她錯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委實(shí)疼愛——有這一點(diǎn)就足夠了。
看客覺著蹊蹺,但蒙大教主不在乎,蒙黛朵這心思便是張從古能大做文章的由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