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農(nóng)場主 !
回到巖洞基地,江逸晨躺在鋼絲折疊單人床上,喜子打水將他的左腳傷處仔細進行了清洗,然后涂抹碘酒。請使用訪問本站。
二人觀察了一番,見沒有什么大問題,于是便各忙各的去了。
江逸晨頭靠棉枕,歇息了一會兒。當前也做不了什么事情,便取出手機開始上網(wǎng)。
打開幾個與海底生物相關(guān)的網(wǎng)頁,查看了一堆圖片,終于見到了那個無賴巨蚌的真實身份。
原來,那鬼東西學(xué)名叫做硨磲,是海洋中最大的雙殼類軟體動物,俗稱“大蚵”。殼厚而重,最大殼體長度可達兩米,最大重量達三百公斤,為軟體動物中的巨無霸。它的壽命很長,生長期達八十年至一百年,算得上是海貝里的老壽星了。
硨磲巨大的閉合肌可迅速將雙殼閉合,傳說足以把誤入的牛腿夾斷。其肉鮮美,閉合肌切片曬干后稱為“蚵筋”,是名貴的海珍品。
外殼通常呈白色或淺黃色,殼體光滑,厚達數(shù)吋,由三部份構(gòu)成,是琢磨玉器的優(yōu)良材料。還是古代佛教七寶之一,被用于法器制作。
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qū)都有硨磲的專業(yè)養(yǎng)殖場,不過由于硨磲生長緩慢,人工養(yǎng)殖場能提供的產(chǎn)品基本上都是小型的。
江逸晨看著這些資料,心情漸漸愉快起來。
今天碰上的這個,完全符合圖片上硨磲的形態(tài),雖然沒有資料記載的個頭大。但目測也足足有一米三、四長,估計應(yīng)該能算得上號了吧。
這倒是不錯。肉可以吃,殼子拿來做工藝品雕琢材料,下回帶著工具下去,把這大家伙給弄上來,讓它為美化人類生活做做貢獻。
他暗暗思襯,打起了巨蚌的主意。
另外,資料上說明,硨磲與珍珠蚌一樣。也是適宜生活在暖海環(huán)境中,那么更加印證了他今天在水下時的想法,那就是它們的棲息地附近,存在地熱資源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真是這樣,熱源所處位置應(yīng)該不太遠,那么等將來自己拿下云沙島后,也許可以打一口水下地熱井。把熱水引到島上來,這樣豈不是就等于擁有了溫泉。
冬天落雪之時,到熱氣騰騰的池子里泡上一泡,手持一杯飲料,舉目觀賞雪花緩緩飄落。那可是非常愜意的享受。
呵呵,這種奢侈的生活。想想還真是令人向往啊。
正當他閉目暢想時,提示鈴音響起,睜眼一瞧,手機屏幕上的企鵝圖標正在閃動。
連忙點開,原來是蘇曉佳在呼叫他。
小丫頭的學(xué)習能力還是很強的。像這種企鵝聊天工具,自己只教了一次她就會了。而且很快發(fā)現(xiàn)了這玩意兒比手機短信好使。現(xiàn)在與他聯(lián)系時很喜歡用這個。
至于輸入方法,最近還從全拼改成了雙拼,打字聊天的速度讓他都經(jīng)常趕不上趟。
不過這樣也好,比面對面打手語交流麻利多了。
蘇曉佳這次是問他關(guān)于如何攔截彈窗廣告的問題,說現(xiàn)在一聯(lián)網(wǎng)就是一堆堆亂七八糟的廣告往外蹦,煩死人。而那個什么清理軟件又突然失效了。
江逸晨估計電腦中了木馬,費了一番功夫,告訴她到哪里去下載最新的殺木馬軟件。
好不容易解釋清楚后,倆人開始閑談。江逸晨把自己又弄了一批珍珠蚌的事情告訴她,說過兩天就帶回去全部剖開,但愿里面全是上品的珠子。
蘇曉佳表示很高興,連出了幾個笑瞇瞇的表情,還說上次的那些珍珠真是非常漂亮。
*********************************************
兩天后,江逸晨的腿傷已經(jīng)無礙,于是收了第一批調(diào)料,當著來順兒二人的面打包擱在快艇后甲板上。然后駕駛藍箭630出發(fā),向龍灣村行去。
樂球前來送行,跟了一半的路程,江逸晨停下船,指示它回去了。
想了想,又將調(diào)料包全部收進寒冰空間,這樣省得上岸之后的麻煩。
來到金昌快艇俱樂部碼頭,按指定的泊位停好。江逸晨在工作人員的登記薄上簽字,隨后走出碼頭,到外面乘坐公交車返回管理學(xué)院。
此時已至七月中旬,學(xué)生們?nèi)w放暑假,校園內(nèi)顯得冷冷清清的,路上只有稀稀拉拉幾個人。
回到二零六宿舍,屋子里沒有人,五張床鋪中,只有他和馬得韜的鋪著被褥,其它三張都早已經(jīng)空空如也。
最多再過一個月,那時他們倆人就必須搬離了。這間宿舍也將迎來新的住客。
馬得韜最近一直在抽空找房子,要那種兩室一廳的標準規(guī)格,以便他們倆人合租。
但挑挑揀揀,總沒有合他心意的。江逸晨曾勸告他,租個房子又不是找老婆,用得著那么挑剔計較嗎?
但這家伙卻說,凡事都要認真對待,這是他的為人處世原則。學(xué)習工作如此,泡妞如此,找房子依然如此。
江逸晨只好由他,反正也就這一個月的期限了,到時候總不能睡馬路去吧。
叮鈴鈴叮鈴鈴,鈴聲響起。江逸晨拿出手機一瞧,原來是張鳳蘭打來的,連忙按下接聽鍵。
電話中,張鳳蘭告訴他,現(xiàn)在又有人找上門了,要求批發(fā)供應(yīng)千層餅。
原來,宏光大街中部有五個賣早點的下崗職工棚亭,胡老板和孫素珍經(jīng)營著靠南邊的兩個,分別為四號和五號。
兩家早已成為千層餅的特約經(jīng)銷商,原先進貨量小的時候還不大惹眼,但是最近這段時間以來,進貨量加大,銷售時間延長,每天火紅的生意終于引起了北邊另外三家的注意,畢竟只隔著一條支路。
這種事情想保密可沒那么容易,一來二去,就被探得個清清楚楚。找上門來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其中有一家老板,不僅提出自己要進貨,還說有親戚也在經(jīng)營這個生意,不過是在別的街道上。希望也能一并照應(yīng)一下。
“張姐,如果原料供應(yīng)充足的話,按現(xiàn)有的人手計算,你們那兒每天還能提高多少千層餅的產(chǎn)量?”江逸晨問起關(guān)鍵的問題。
“嗯,現(xiàn)在這幾個工人都已經(jīng)是熟手了,我估算過,原料上來的話,每天生產(chǎn)一千二、三百張應(yīng)該不成問題。”張鳳蘭稍一沉吟,便做出答復(fù)。(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