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送了幾大箱子禮去蜀陵侯家,沒出一個時辰,消息就飛進了京都各家的耳朵里。
端王府里,端王正頹然坐在椅子上,臉色煞白,帶著一股怒氣,將桌子上的書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四斗嚇得跪在地上,不敢出一點聲音。過了好一會,端王才算是平息了怒火,讓四斗把書撿起來,然后自己去取了筆寫靜心經(jīng)。
他寫的字跟皇帝有些像,又或者說他們這些兄弟的字跡,包括太子,都有一些像皇帝,畢竟自小就是皇帝手把手帶著他們拿筆寫字。
尤其是端王。
他是第一個皇子,比太子大兩歲,作為獨寵過兩年的皇子,端王后來一直得皇帝的青睞,覺得這個他教得最久的孩子有他的風(fēng)采。
二皇子身子弱,不能久學(xué),皇帝就不太喜歡生他的母妃,只憐惜二皇子,時常叫人送些東西過去。
再就是太子,他因為脾氣倔,皇帝也沒有教太久便交給了先生。后來兒子多了,從太子到老七,皇帝都只教導(dǎo)了剛開始的握筆和寫字,其他的便沒有再像教端王一般教導(dǎo)。
所以后來兄弟幾個人都從皇帝的字跡慢慢寫出了自己的字跡,但是端王卻還有四分像皇帝。
靜心經(jīng)也是皇帝教給他的,說這般能修身養(yǎng)性,端王自小就將皇帝的話看成是圣旨一般,皇帝說什么,他信什么。幾個兄弟之間,對皇帝孺慕之情最深的也是他。
這份孺慕之情來源于皇帝對他的偏愛,別的兄弟有的,他都有,別的兄弟沒有的,他也有。除了太子是嫡子,出身不能對抗之外,他從父皇那里得到的,從來沒有弱于太子。
這份偏愛讓兄弟們率先以他為先,也讓他在兄弟們之間有話語權(quán),也讓他覺得自己可以爭一爭那個位置。可是現(xiàn)在,端王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個笑話。
父皇的偏愛好像一夕之間就成了光影,天黑了,光不再照射進來,便也沒了影子。
端王想到這里,毛筆在紙上劃出了重重的一筆。
整張紙都廢了。
端王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將筆丟在凳子上,突然譏諷出聲,“父皇,好像也不是很愛護我。”
四斗什么話都不敢說。這種話,他甚至想要將自己的耳朵割掉,變成一個聾子。
端王看了他一眼,嘖道:“你怕什么,本王是會殺人的人嗎?”
他在書房里面踱步,感慨道:“直到今日,我才明白,原來我于父皇來說,也算不得良善,只不過是一個狼子野心想要太子儲位的人罷了。”
但父皇想錯了嗎?沒有,他確實想要。可這是父皇有意抬他上去的。
端王失笑,搖搖頭,“親自將我抬上了這個位置,卻又要我老老實實。父皇啊,你是什么意思,是只想讓我跟太子斗——”
笑著笑著,突然笑不出來了,他的后背漸漸發(fā)涼,額頭上開始冒起了冷汗。
他的腦海里面冒出來一個可怕的念頭。
父皇……會不會只是將他看做是一個棋子,是一個訓(xùn)練太子的對手,他根本沒有想過將儲位給他,這么多年,他只是壓制太子的一顆棋子罷了?
端王的手心發(fā)汗,他以為自己壓制了太子,但是這份壓制,卻是一份笑話。
那太子知道嗎?
太子知道這個局面嗎?端王越想越心慌,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太子可能比他先看明白。
所以他依舊肆無憚忌,做著皇帝喜歡的事情,爭吵,鬧脾氣,可是太子如今進了戶部,首舉云州貪墨案,甚至牽連到了英國公府,讓他的第一門婚事隨之化成灰燼,然后便是上朝……
太子一步步,看著好像無理取鬧,可是他什么也沒有失去。如今,他連蜀陵侯家的女兒也要娶到手了。
端王再次沮喪的閉上眼睛,他實在是太小看太子了,即便是當初去禹州賑災(zāi),他打著要公平的旗號,也將老四送到了禹州。
老四是塊硬骨頭,在禹州一年,端王想要親近他,也被他避嫌開了,雖然說最后功勞書上寫的是他的名字,可是老四卻進了父皇的身前,只等過了今年的生辰,怕是也要封王了。
太子,老二,老四,各個都有差事,只有他還以為自己是父皇得寵的,為了表現(xiàn)出好兄弟的模樣,帶著老五老六老七三個一件差事也沒有。
端王覺得自己簡直活成了一個笑話,那些朝臣也是這般看他的吧?可笑的是,他真的以為自己獨得圣心。
父皇想要他有獠牙,卻只要獠牙一伸出來,就要磨掉它,何其殘忍。
他哈哈大笑起來,四斗不敢靠近,卻又不忍心見他笑得這般酸苦,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捧過去一碟子甜瓜。
“王爺,吃點吧,這個甜。”
端王看過去,就見四斗怕得要死還送了東西過來,自嘲道:“如今,本王倒是要個奴才可憐了。”
四斗當即就跪了下去,身子都發(fā)抖了,端王見了厭煩,“你下去吧,本王想要靜一靜。”
見端王沒有發(fā)怒,四斗這才急急退了出去。
端王坐在椅子上,遲遲沒有動彈,最后再次吐出一口濁氣,重新拿起筆,又開始寫起靜心經(jīng)來。
一邊寫,一邊想以后的事情。他想,他的獠牙已經(jīng)長出來了,即便磨掉他伸出嘴巴的,難道還能拔了根不成?
他越寫越急,下筆越來越重,最后將筆一扔,墨汁撒了一地,就連他的身上也沾染了墨汁,端王也沒管,他只想明白了一個道理:他的獠牙已經(jīng)連在了心上,若是想要拔了這顆獠牙,那就得連著他的心也拔起來。
最好,這心頭血還能濺在皇帝和太子的身上。
端王想明白自己的心思之后,才難得的平靜起來。
他努力咧開嘴笑了笑,“四斗,進來,收拾書房。”
第二日,端王就去了皇帝的御書房外坐等,等皇帝終于見他時,他跪在地上,哭道:“父皇,兒子知錯了。”
皇帝問他,“你錯在哪里了?”
端王認錯的很徹底,“兒子當時說那句話,確實是想在父皇面前給三弟上上眼藥,他平日里也沒少在您面前上兒子的眼藥。”
“但您生氣之后,兒子后來回去仔細想了想,便也想明白了。平日里三弟再過分,也不會真在大事上面胡鬧,兒臣卻是想要他沒了一門婚事,確實是妄為他的兄長。”
皇帝這才氣消些,又見端王說:“兒臣,兒臣也并非是揣摩您的心意,只是當初兒臣……跟蜀陵侯八姑娘之事,確實也是費了心思的,很多事情,不明白也明白了。”
他嘟囔了一聲,“兒子也不是傻子,見蜀陵侯那副避之不及的模樣,難道還不明白么?”
他嘆氣,“只是沒想到,兒子沒有得到的姻緣,三弟又得了,當時便有些妒忌。”
這話讓皇帝更加滿意,端王這番話確實是沒有一點兒謊言,于情于理也說的通,父子之間哪里有隔夜仇,見端王時刻知道反省自己,皇帝很是高興,“你啊,總算是回過味來了。”
端王很羞愧,“兒子慚愧,這么大的人了,還跟十一弟一般。”
皇帝哈哈大笑,“無論你們多大,在父皇心里,仍舊是個孩子。”
然后留了端王用午膳。
太子得知端王去了御書房,又被留下用午膳的時候,也沒在意。身為局中人,誰都看不明白自己身處何處,被何人執(zhí)棋,一旦想明白,便也眼前沒了迷障,端王肯主動去御書房,便是他想明白了。
那是君,不是父。
君父君父,自有君才有父。
他沒有多去管端王,而是又去翻騰庫房了。昨日太著急,有很多東西都沒來得及送過去,今日收拾出來,還得送過去。
劉得福見太子殿下大有搬空庫房之意,連忙攔住,“殿下,送一些過去就得了,依老奴看,這些東西留著,等折姑娘……再來挑她喜歡的也不遲。”
殿下十幾年不進庫房,這一進,還進起癮來了。太子卻道:“等她來也是用,還不如趁早送過去。”
早用晚用,太子殿下可舍不得她晚用。
劉太監(jiān)就知道不能勸了,只能看著這一馬車的東西第二日招搖過市,又進了蜀陵侯家里。
折筠霧震驚的看著一箱箱的東西從馬車上卸下來,其中有一箱子還是她之前做宮女的時候用的。
筆墨紙硯,還有一小箱子她寫過的紙張,擺在箱子里面整整齊齊,將軍可能熟悉那紙張,站在在上面,模仿著太子的說辭,道:“筠霧,寫的不錯,想要什么賞賜?”
折筠霧臉一紅,因為隨著將軍這一聲話出,蜀陵侯府其他幾個主子都看向她。
她解釋道:“殿下嚴格,怕讓我寫的多了厭惡寫字,便時常在我寫完字后給我一些賞賜。”
蜀陵侯坐在一側(cè),笑著看她,見她臉上歡喜之至,心中也高興,然后還在想這件事情的影響。
跟珺珺說的一般,太子已經(jīng)做好了萬全的準備,有沒有蜀陵侯府的允諾他都不在乎,但他這般,也算是摘清楚了自己跟他合謀演戲的嫌疑。
今日早朝之后,陛下還跟他說,他信自己,視他為肱股之臣,不用擔憂其他的,兒女之事自有兒女愁,他們這些長輩太過于操心也不好。
蜀陵侯聽得心里打鼓,但也大概能明白陛下的意思,他在強調(diào)他信任蜀陵侯府,不會因為太子的事情就有猜疑,可是他自己也要有所清醒,太子和珺珺是小輩,他們成婚是他們的事情,他是他,蜀陵侯府是蜀陵侯府,作為長輩,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蜀陵侯自然有打算,這條肱股之臣路,他走了這么多年,多少人想要拉他下去,他走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步一步,從不敢有所差池。
這么多年,犧牲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可是如今看見珺珺的笑臉,他又覺得許是要多謝太子這一步,至少讓他晚年之后,沒有遺憾。
他站起來,跟趙氏道:“我去書房跟巨城他們說話,你多陪陪珺珺。”
趙氏擔憂的看看他,點頭,“去吧。”
巨城是蜀陵侯府的幕僚,這回巨變,怕是眾人要做的事情要更多了。
等蜀陵侯走了,她又去看五個孩子,見他們圍在一起聽珺珺說將軍的事情。
將軍的事情,除了在云州之外,便是在東宮。折筠霧抱著它,大意說了說將軍和猛虎的日子。
“有時候,夏隱會說它們都是成了精的,兩個成精了的打架,便不是我們凡人能管的,只管由它們斗法去。”
這話說的有趣,折明珠笑了出聲,然后伸出手,“將軍,來我手上?”
將軍傲嬌的撇過了頭。
一屋子的人就笑起來,折明珠驚喜,“它還很有脾氣。”
折筠霧:“殿下說它雖然是個畜生,卻很會看人下菜碟。以前即便是夏隱,它也是不理的。”
倒是個驕傲的鸚鵡。
折明珠艷羨道:“好聰慧啊,我還沒養(yǎng)過鸚鵡。”
幾個少爺卻想問問太子殿下。
折筠霧挑了一些能說的說了,然后眼看天黑,便送了客,她要寫字了。
她在一邊寫字,小桃和小雨在收拾箱籠,然后笑起來,“姑娘,這里有個針線簍子。”
折筠霧一看,果然是她常坐在溪繞東里繡衣裳的簍子。她走過去,翻了翻,就見簍子里面翻出一張白紙條。
“孤缺一個荷包佩衣裳。”
折筠霧就抱著簍子笑起來,眼睛彎彎,笑臉如靨,讓小桃看愣了去。
隨后就想,不愧是第一個能近身殿下身前的美人,就連她也看呆了去,何況男人。
第二日,慈樂宮里就送來了帖子,說是賞花宴,這個折筠霧上回聽殿下說過。她心里樂開了花,心道這回可不用偷偷摸摸見殿下了,到時候,可要光明正大跟殿下說幾句話。
……
慈樂宮的帖子自然也送到了安王府,安王妃拿著帖子,笑起來,“這筵席本是為了輔國公家的姑娘,為了端王妃,如今太子這般一鬧,反倒是太子妃成了眾人的矚目。”
她的奶嬤嬤子在旁邊扶著她,道:“王妃,依您看,太子妃,會定下來嗎?”
安王妃:“聽聞太子送禮之前,太后娘娘曾經(jīng)去過陛下那邊,那便十拿九穩(wěn)了。”
她覺得太子真是好手段,“如此一來,蜀陵侯就成了他的妻族,倒是厲害。”
正說著,就聽見前頭小丫頭過來說安王回來了,安王妃點了點頭,也沒有迎出去,等安王進了屋子,她問,“王爺可要用膳?”
安王坐下去,“讓廚房準備一些釀酒圓子,上回在東宮里吃過,還不錯。今日突然想起來了,便想再試試。”
安王妃笑著伺候他換了衣裳,“王爺,今日宮里送來了慈樂宮的賞花宴帖子,讓咱們一同赴宴。”
安王叮囑,“你多看顧著些蜀陵侯的七姑娘,那以后可能是……從未見太子對姑娘這般關(guān)心過。別讓她被人欺負了。”
安王妃笑起來,“你這說的什么話,她即便是不做太子妃,也是世家貴女,是蜀陵侯家的姑娘,哪里能被人欺負?”
安王:“算無遺漏,太子雖然一直沒有定親的架勢,但是太子妃卻是個香餑餑,那些想要攀附太子的人家何其多。”
他道:“世家貴女自然不敢明著來,也不敢做什么過分的事情,只言語之間總會說幾句不好聽的話,聽聞她先在鄉(xiāng)下長大,后來去了岐州翁家,也算不得是世家,怕是儀態(tài)和詩書難及京都貴女。”
再者……他想到這個搖了搖頭,“太子別的東西沒有什么跡象,只對美人這一樣,卻是有跡可循,他喜歡老實巴交的美人,從前他宮里的寵婢是那般,妾室是那般,這個七姑娘我遠遠在桃李溪見過一面,也是這個模樣。”
他道:“嘴巴笨,你便幫扶著一些。”
安王妃心道:即便是那般,也有蜀陵侯府的人幫襯,他們家的八姑娘嘴皮子是出了名的利索,難道還要我去出頭?
且她們坐的地方肯定遠,她怎么去幫扶?
但是安王這般說,她也不反駁,只道:“是,王爺放心。”
果然等賞花宴那天,折筠霧身邊曲扈侯家的三姑娘就問起她在鄉(xiāng)下的事情。
“聽聞還會養(yǎng)雞,下田——云州還多羊,妹妹可曾放過羊?”
折筠霧看看她,放下筷子,坦蕩笑著道:“養(yǎng)過雞,下過田,卻是不曾放過羊。”
然后好奇問:“那姐姐,你可養(yǎng)過豬?”
折明珠正和旁邊的冠南侯姑娘說話,見曲扈侯家的三姑娘跟折筠霧說話,眉頭一皺,知道她不是個好相與的,立馬回去,居高臨下的看著曲扈侯家的姑娘,“你們說什么呢?”
折筠霧:“這位姐姐問我可放過羊,我說沒有。”
她笑著道:“不過我卻是想到了曲扈侯祖上似乎是養(yǎng)豬富戶。”
三姑娘臉色一變,“你胡說什么,你家祖上才是養(yǎng)豬的。”
折筠霧認真道:“姐姐,你回去問問吧,做人不能忘祖,還是多知道些祖上的事情好。”
太子殿下閑聊的時候可跟她說過這些故事。
她正好知道曲扈侯家的,她就擺出架勢要說道說道之前的故事,三姑娘就聲音輕了許多,“妹妹,您懂得還挺多,你說的我也感興趣,我去叫我阿姐來問問。”
她說完就走,折明珠目瞪口呆,“她這是回去找?guī)褪郑俊?br/>
折筠霧搖頭,“不知道。”
然后就見幾個貴女一起來這里,說是要聽故事。折筠霧有些厭煩,折明珠幫著趕人,“太后娘娘準備了這么多花,你們不愛賞花,倒是喜歡聽故事了。若是真愛聽,便明日去我家?我請七姐姐說給你們聽。”
折筠霧嘆氣,她久不跟人打交道,跟一個人懟一懟還行,跟這么一群可不行,嘴巴說不過。
這三姑娘是將自己的親戚都叫來了么?
好在折明珠一個頂三,言笑晏晏就將人給懟了回去。
另外一邊,曲扈侯家的夫人就額頭冒了汗,心里暗罵這一群沒眼色的,過去一個人笑著譏諷幾句也就得了,何必要這么一群人過去,要是傷了顏面,那便是今日的笑話。
她正要叫人過去,畢竟是姑娘家說話,她們長輩一過去,事情就有些變味,果然一轉(zhuǎn)頭,就見趙氏已經(jīng)派人過去了。
她也招呼了聰慧的侄女過去說道,結(jié)果還沒過去,就見太子身邊的大太監(jiān)端著一盤棗糕去了姑娘們那邊。
他躬身,恭恭敬敬的道:“七姑娘,這是殿下讓奴才給您的棗糕。”
折筠霧看過去,果然見桌子上多了一盤棗糕。
他一來,眾人的目光就都看向了這邊,折筠霧連忙道謝,“劉——劉公公,多謝了。”
劉公公朝著她諂媚的笑了笑,這種笑他只對太子殿下笑過,折筠霧被他這般一笑,半天沒回過神來,然后抬頭,情不自禁的去看太子殿下,只見殿下已經(jīng)在看她了。
見了她看過來,向來在宮宴上不假辭色矜持疏離的太子突然笑起來,朝著她道了一句:“珺珺,到孤這里來。”
聲音低啞,可見是剛開口說話,帶著一股沙沙之音,卻又親昵的很,折筠霧就知道,她終于等到了。
她起身,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到了他的身邊,太子此時還不敢去牽她的手,只站起來,朝著她又點了點頭,看向了坐在上首的太后。
“皇祖母——孫兒對蜀陵侯府七姑娘一見鐘情,心生愛慕,還望皇祖母能疼孫兒,替孫兒賜婚。”
太后笑了,“知曉了,你卻是個急性子。”
她笑盈盈的看向折筠霧,“小姑娘,你跟太子也算是天賜良緣,既然如此,哀家便將你許配給太子,你可答應(yīng)?”
折筠霧努力讓自己不笑出聲,抿唇道:“謝太后賜婚。”
兩人齊齊下跪,朝著太后磕了三個響頭,太后笑得合不攏嘴,道:“快,快起來。”
皇后坐在一邊,看著兩個孩子下跪,瞬間就激動的哭起來,她兒子真出息了,上回一個折明珠沒看上,這回看上了人家的親女兒。
只親女兒沒養(yǎng)在身邊,也不知道親近不親近,哎,要是能將折明珠納了就更好了。
但這些個話,她也不敢跟任何人說,只敢默默的哭,太子真是爭氣,這回余貴妃那賤人保準氣壞了。
當皇后得意的目光看向余貴妃的時候,余貴妃假笑的嘴巴一僵,然后嘖了一聲,繼續(xù)笑。
上頭的人如此,下面的人也嘩然。不遠處,有些人得到了消息,有些人得到消息卻不信,有些人聯(lián)想端王之事,就沒信過。
此婚一定,不少人都沒有回過神來,卻見太后又朝著端王和輔國公的姑娘道:“你們兩個,也上前來。”
端王和輔國公家的姑娘上前,太后道:“哀家見你們兩人也是天賜姻緣,郎才女貌,般配的很,心生歡喜,便也給你們賜下婚事,也算得上雙喜臨門。”
眾人便齊齊下跪,恭賀太后,這個夜宴才算是完。
回去的路上,趙氏一直在哭,一手摟著一個,“這下子,你們就要都出嫁了。”
折明珠笑著安慰她,“叔母,你別哭,我就在京都,以后常回來就好。”
折筠霧:“若是母親喜歡,可以進宮看我?”
她應(yīng)該是不能出宮的。
壓在心里的事情解決了,折筠霧回去美滋滋的睡了一覺,第二日就收到了太子的帖子,說是請她去寶鳴寺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折筠霧就高高興興的跟趙氏說了后,帶著小桃小雨走了,其實事情到現(xiàn)在,看見折筠霧到哪里都要帶著兩個丫頭,反而不帶她給她的那幾個,便心里有了數(shù)。
小桃小雨必然是太子送來的。
她搖了搖頭,也不去管,如今,她已經(jīng)沒有資格再去管珺珺了。只望她婚后能跟太子一直恩愛,那便是她折壽也是值得的。
折筠霧不知道趙氏在想些什么,她進了寶鳴寺,跟著方丈進內(nèi)院,就見到了殿下,他站在挑樹下等她,身姿頎長,臉上有她熟悉的清淺笑容。
她忍不住朝著他跑過去,一把撞進他的懷里,呢喃道:“殿下——”
太子殿下十分滿意她此時的舉止——可見是想極了他。
他被撞在樹上,悶哼一聲,卻也忍不住得意將個姑娘惹得思念至此,以至于失了矜持,所以他將人抱住,靠在樹上,道,取笑她:“筠霧啊,你以后還是別撞了吧。再撞幾次,孤的骨頭真要斷了。”
折筠霧不好意思,任由殿下牽著她的手往旁邊的石桌子前走去。
上面擺滿了好吃的糕點,都是她喜歡的!
太子很遺憾,“佛門之地,不得有葷腥,下回帶你去別處吃肉。”
折筠霧點頭,“好,吃肉。”
她還是更喜歡吃肉,以前在東宮的時候,她喜歡吃什么肉,楊太監(jiān)就給她做好了,她就裝作獻寶似的給殿下,這般一來,就算是給殿下吃的,她就也能吃的心安理得了。
她滿足的跟殿下坐在一起吃了一下午的糕點,臨到走了,正要回去,依依不舍之時,就見劉太監(jiān)給了她一個食盒。
還是那般諂媚的笑,“七姑娘,這是給您的。”
肉香味都傳到她鼻子下面了!
她連忙緊張的看看四周,“殿下,佛門重地——”
太子殿下就有些不樂意,“怕什么,都已經(jīng)出了寺門了,咱們這是在門外。”
折筠霧一看,也是,他們已經(jīng)站到了寺門外面,雖然只是邁出了門檻罷了。
她就心安理得的拿了食盒回去,然后打開食盒,正要吃,就見里面有一張紙條。
她連忙打開一看,便見上面寫了一句詩。
——不知憶孤因何事,昨夜三回夢汝
回。
作者有話要說:還有一更老規(guī)矩12點前,我們爭取這兩天就成婚,哎喲,才十六歲,還有好漫長的一生。
對了,最后一句詩原詩句是: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回夢見君【白居易的夢微之,作者君很喜歡的詩】
我本來想自己寫,但是實在寫不出這詩的意境,就改了三個字昂。
-
然后是今天看見有個小伙伴不明白蜀陵侯接受這門婚事的變化,作者君解釋下哈。
忠臣,之所以為忠臣,是因為要忠于君主。
第一回的時候,皇帝有點意向,蜀陵侯是可以拒絕這門婚事的,在皇帝看來,這是忠,因為這樣就沒有后患。
但是這回不一樣。
其一,太子做了一個局,他把自己放在了陰謀者的位置上,讓皇帝知道,他謀劃了整個局,蜀陵侯不知道,所以皇帝第一回見蜀陵侯的時候,就知道蜀陵侯是不知道此事的。
其二:第二回,蜀陵侯知道了,太子約他在青竹園見面,罵他,你不配為珺珺的父親,皇帝知道了,也知曉,即便是知道了女兒和太子的事情,蜀陵侯依舊沒答應(yīng)。
其三:太子相逼,皇帝心軟,太后相勸,這里面,沒有蜀陵侯的事情,這一門婚事,太子在最初計劃的時候,就摘清楚了蜀陵侯。
所以,蜀陵侯知道這里面的意思,一是真糾結(jié),一也是順水推舟,沒有起波瀾。
所以這門婚事成了之后,他糾結(jié),也欣慰,歡喜。
還是那句話,不是什么十惡不赦之人,也不是不愛珺珺,只是取舍罷了。
人的一輩子,有這樣取舍的,也有那樣取舍的,作者君根據(jù)人設(shè)推出來劇情,有能理解的小伙伴,也有不能理解的小伙伴,這個就看小可愛們自己的理解了。
嗚嗚嗚,我先去吃飯,好餓啊。
感謝在2021-12-0711:52:35~2021-12-0720:54:3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1198414、成四一、且聽風(fēng)吟1個;
感謝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大夢一場、宇譽、2191630910瓶;217190335瓶;林知2瓶;Flra#、陸小遲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