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水肥管理的正確方法
很多養花新手都想不明白這兩個問題:
說死就死,或者半死不活、拒不開花,很大概率都是水肥管理出了問題。澆水和施肥,看似簡單,卻也因為是養花過程中的日常操作,所以一旦掌握不好方法,就成了最容易讓養花新手們“翻車”的坎兒,尤其是在光照和通風條件都有限的小陽臺,就更考驗大家澆水和施肥的功力了。
十二字澆水法則
你的花說死就死,多半是因為澆水不當。新手最大的誤區無非是:花市老板說這個植物喜水,所以就一天澆八遍;說這個品種耐曬,就扔外面一個月不澆水;說兩三天澆一次水,就嚴格按照這個頻率來澆;說澆透水,就無窮無盡地讓盆土保持濕潤狀態。
花:“我死給你看信不信?”
1.澆水請記住這十二字法則:見干見濕,干透澆透,干濕交替。
見干見濕,是指盆土表面干了就要澆水,適用于喜水怕澇的植物,比如長春花、米蘭等。有些特別怕旱的植物,比如銅錢草,要寧濕勿干;有些特別耐旱的沙漠植物,比如仙人掌,要寧干勿濕。
干透澆透,就是要澆到盆底有少量水滲出,適用于耐旱怕澇的植物,比如多肉、虎皮蘭、蘆薈等。
干濕交替,介于“見干見濕”和“干透澆透”之間,是指在盆土基本上全干但還有一絲潮氣,沒有完全干透的情況下澆水。
2.請不要輕信花店賣家說的“這個植物喜水,每天都要澆”“這個耐旱,三五天澆一次水”這些話,因為并沒有恒定的澆水頻率可以保證植物存活。你要根據種植環境的光照、通風、土壤介質等情況,自行判斷植物是否需要澆水。
澆水頻率受客觀條件影響很大,不能一概而論。在天氣炎熱、日照強烈的夏季,有些需水量大的植物可能一天就要澆兩次水;而在水分蒸騰比較慢的冬天,又可能一到兩周才需要澆一次。持續晴朗干旱的日子應該多澆水,而連綿的陰雨天,不僅不能澆水,還要注意及時倒掉托盤里的積水。
3.我一般會觀察土壤是否變白,或用手戳進土里感受干濕度,也可以掂量一下花盆的重量。如果和平時相比輕飄飄的,那一定是缺水了。
一般植物缺水會耷拉著腦袋,這也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它渴了,需要及時澆水。
4.如果缺水嚴重的話,我會選擇浸盆,但時間不宜過長,盆底潮濕容易導致爛根。
5.澆水的時段也要注意:夏天最好早晚澆水,冬天則在中午前后澆水。這個道理就像你大汗淋漓的時候不能去沖冷水澡、剛跑完800米不能立刻躺下一樣,狀態急劇變化對植物不好。夏天澆花用的水溫度也不要過低,澆水前先將手伸到水里,不感覺到冰涼刺骨就可以。
新花到家,如何澆水緩苗?
大家可能發現了,從花市或網上買回來的花,經常會莫名其妙地死掉,或者只長葉子不開花。
原因有很多,要么是因為賣家的土不行(為了節省成本,賣家只會用便宜的黃土或園土),要么是植物之前在大棚或溫室種植,突然換了環境,會出現生長變慢、不適應甚至直接死掉等現象,所以新花到家,緩苗非常重要。
緩苗是當植物被移栽、改變生長環境之后,重新適應新環境的恢復、休整過程。人類長途跋涉、又累又渴、疲憊不堪之際,是不是想喝點水,然后舒服地待著?
對,植物也是這么想的。
所以剛買回來的花,我會先換成自己配的土,換一個合適花盆,然后將植物放在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不是一絲一毫陽光都沒有的黑暗角落,而是有從窗外射進來的光,植物既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又比較涼快舒服的地方),澆水必須澆透(如果買回來的花土還是濕的,就不要再澆水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祝大家早日學會正確澆水,喜提滿盆花苞。
正確施肥,才能花開爆盆
我施肥的基本原則是:有機肥打底,配合無機肥或氨基酸肥料。
1.底肥——每年一次
種花的時候,我就會把腐熟的雞糞肥、羊糞肥等有機肥,作為底肥加在盆土里。
已經種下的花,每年也要追加一次底肥。追肥的最佳季節是冬天和春天,冬天可以在月季盆里埋魚腸,春天可以給花草們補充腐熟的雞(羊)糞肥等,但要等溫度穩定在20℃左右再施肥。夏季一般不建議施底肥,因為溫度過高,容易產生肥傷,但萬事沒有絕對,我個人會給夏季正常生長的植物施安全的緩釋肥或水溶肥,對處于休眠狀態的植物,則不會施肥,等天氣涼快了再說。
2.顆粒肥——改良土壤
我用的基本是奧綠或腐殖質土壤復原顆粒菌肥,可以改良土壤。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取適量顆粒,均勻淺埋在土壤中或平鋪在盆土表面。顆粒肥通常比較溫和,不會燒苗,比較適合家庭植物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