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耕耘與周煜二人有如遇到知己,相談甚歡,似乎有說不盡的話,但似乎又什么無需說。
周煜問:“夏女士,你對我們的立法有什么看法?”
夏耕耘想了想,簡短的回道:“法的確立前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在與前人的交流中感悟到,法是為了使人循道而確立,讓人們不脫離道,因為所犯的錯誤可能會傷及無辜最后害到自己,所以我們設立了懲罰以禁止逆道之行。”
“法的確立是實實在在的,而事物的運行卻是千變萬化,以確立的法來應對千變萬化的事物,總會力所不及。所以前人也主張時時變法。這一切都是為了使所行與道相合。”周煜說著自己的見解。
“法是由人確立的,人不循道而立法,那么法形同虛設,本是為了使人循道,結果失了根本,而適得其反。”夏耕耘說著自己的看法。
“你是怎樣看待當今的醫呢?”周煜問。
“醫以備患,如果我們對疾病進行了預防,沒有疾病,那么就無需下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現在我們是有了病才給治,沒有防患于未然,所以半死半生。
醫生待在看診室里,讓病者去醫院,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來治病,比如有的患者不能遠行,有的需要上門看診,等等,醫生待在看診室,難以了解患者實際情況,誤診的可能性會偏大!
醫者父母心,古之醫者醫術高超,潛心鉆研,今之醫生斷了古之文化,不知根本,妄自投藥,治好了是醫生的功勞,治不好便是命!
也有醫生是想要治好病人,不圖錢財,但醫者之文化的斷層,使得其無醫術救病人于水火。
若醫生以醫治好病人來付款,而非以完成業績買多少藥做多少手術來付款,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治愈的幾率,從外在推動醫生提升技能。
當然,作為醫者,當擁有仁心,治病救人為醫者,救天下萬物于水火為大醫。這是發自內心的去實行。”夏耕耘平靜地說。
“夏女士,如果可以長生不死,你會選擇長生不死嗎?”周煜問看著銀杏樹的夏耕耘。
“人生,不過是一場心靈的修行。修好了心,看待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沒有彼我之分。’昔日所云我,而今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屬后來誰。’誰知今后我會化作什么呢!烏龜活千年,松柏四季常青,或許我們的生命不只匆匆數載,只是我們讓自己的生命短暫的結束。如果有百年的生命,我不會拒絕其短暫,如果有千年的生命,我也不會拒絕其長久,如果這皆是命運的安排,我會接受。所以,我沒有想過自己要長生不死,只是上天讓我這樣,我便這樣罷了。”夏耕耘說。
“你是如何看待我們農耕文化的呢?”周煜問夏耕耘,其實他的內心早已有了答案。
“我們的古籍《管子》等書都提到過農業,我贊同古人的觀點,民以食為天,沒有農業,將餓殍遍野。
我們建立國家是為了人皆能生活平和,后來出現了各種戰爭,各種爭奪,忘了大道至簡。出現問題,我們應該使問題得到解決,在最初便應防患于未然,不會有問題。
農業是根本,我們可以改善農耕的方式,但是一定要讓每個人都吃飽肚子。
《老子》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民皆得所宜,是建立國家的初衷。”夏耕耘說。
“你是怎么看待慈善事業的?”周煜說。
“我沒有接觸也沒有過多了解過慈善,但有一點,慈善相當于’益’卦,損上益下,益用兇事,固有之也。減損多余的財力,讓它們回歸到需要的地方。
有財出財,有才出才,有力出力,各以其有余補彼之不足,使萬物皆得所宜。
我不知道是否與慈善有關,但相信解答了你的疑惑。”夏耕耘說。
周煜聽到夏耕耘的話,笑了,夏耕耘確實解答了他的疑惑,他其實有著很多與夏耕耘相同的想法,可是,一直都未找到和夏耕耘一樣與他相同的人,孤獨的走在人生路上,沒有遇到過同伴,沒有人支撐著自己前行,回頭看,卻也獨自一人走了很遠的路。
夏耕耘知道周煜會將她的想法運用到實際的投資事業中,她希望能通過周煜來對這個世界有所改善,畢竟,她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盡管她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過人之處,但她卻通過修身成長為了一個較為平和的人,只是她為人較為謙虛與低調罷了,而這,也是通過修身所帶來的,正如她所評價周煜的“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周煜的心,情感迸發,他對夏耕耘說:“夏耕耘,我可以請你與我一同前行,共同走過此生的人生之路嗎?”
夏耕耘沒想到會被突然的求婚,她的心平靜下來,對周煜說:“周先生,我有一位十一年未聯系的不知如何稱呼的好友,我有意于他,至今未變,若同你結婚,你是否同意我幫助于他。”
“我同意!”
“無論我是怎樣的人,無論我有怎樣的過去,你都接受我嗎?”
“我接受!”
“請容我考慮一天,我將回復于你,但我不一定會答應你的求婚!”
“我會等你!”
周煜說完,便步行回了住所,因為路上,他需要思索。
林木泉子
2021.11.14
辛丑年己亥月丙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