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癲大圣 !
“古元五洲”:東部玄洲、南部靈洲、西部云洲、北部神洲和中部中洲。
五洲如同四葉草般分布,中洲地處中心地帶,玄洲、靈洲、云洲、神洲都和中洲有接壤之處,但不是連綿不絕的群山,就是碧波萬頃的湖泊,不是莽莽蒼蒼的深林,就是萬丈深淵,深溪峽谷。這些天然屏障,使五洲來往不便,望之興嘆。
余下四洲相互之間又被浩浩湯湯的海水阻隔,凡人難以逾越,況且一洲之地就有億萬里之巨,常人窮其一生也難從頭走到尾,想要跨越兩洲也是天方夜譚。是故五洲人族各據一方,相安無事。
五洲綜合實力以中洲為最。
最是氣候宜人,四季分明,適合萬物繁衍生息。
最是幅員遼闊,面積不下百億萬里,地大物博,物華天寶,天材地寶如恒河沙數,不計其數。
最是人杰地靈,有兆億人口基數,催生出繁榮昌盛的修真文明,當真是“修士多如狗,大能遍地走”。
最是四通八達,地處要沖,是各洲修真界跨洲傳送陣必經之地。
也最是爭斗激烈,眾多門派、各方勢力、無數世家皆想分一杯羹,錯綜復雜,可以說中洲是修士的天堂,也是修士的地獄。
北部神洲,氣候濕潤,降水豐沛。
湖泊大河星羅棋布,名副其實的水澤大地,因此盛產水屬靈物。
其面積達到幾十億萬里,內里大國林立,諸侯割據,一度烽火狼煙,各方鏖戰不休,以致生靈涂炭,百姓遭殃。
由于內耗嚴重,在五洲中綜合實力居于中游。這千年來倒是戰火平息,不動干戈,正處百姓安居樂業的和平年代。
西部云洲,氣候惡劣,多風災,又是高原丘陵地貌為主,時時大風凜冽,裂皮刮骨。
處處窮山惡水,物資匱乏,卻礦藏豐富,盛產稀有金屬,遠銷其余四洲。
此洲在五洲中面積最小,只有數億萬里,人口較稀少,有少數國家,但大部分聚族而居,部落成群,仿若蠻荒時代。
不過云洲雖人口較少,但民風彪悍,高手如云,在綜合實力上位于五洲前列。
南部靈洲,氣候炎熱,多火山沙漠,盛產靈石和火屬靈物,所以雖然條件惡劣,但也云集眾多修士,建宗立派,扎根于此。
靈洲面積有幾十億萬里,因火氣上涌,本是靈氣盎然,但隨著靈石開采日久,滿目蒼夷,靈氣都變得稀薄,生存環境越發惡劣。
而為奪靈石礦脈,各門派之間暗潮洶涌,紛爭不斷,也讓其在綜合實力上落后其余四洲。
東部玄洲,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多深山老林,平原遼闊,盛產靈植靈草。
此洲有幾十億萬里方圓,內以宗派勢力為主,也有少數國家分布,各方勢力表面和氣,較為克制。
凡人富足安康,海晏河清,人口只稍遜中洲,處處生機勃勃,一派欣欣向榮。修真風氣極盛,后勁十足,發展勢頭迅猛,綜合實力排在五洲前列。
古元五洲之外則是一望無際,波瀾壯闊的大海,無人知曉這海域有多大面積。
人類將離五洲千億里內的海洋稱為內海,千億里之外的叫做外海。傳言有大乘期修士深入外海,就此一去不返,由此可知海外的兇險程度。
五洲皆有漫長的海岸線,億萬生靈臨海而居,靠海謀生,風土人情大異內陸,別有一番滋味。
在人族征服廣袤陸地以后,有許多修士前赴后繼地趕往海外開疆擴土,探索未知,這內海范圍就是這么一步一步被延伸到千億里之遠,無數修士都相信總有一天新生的古元界將完完全全掌握在人族手里。
在這蔚藍的內海世界,除了海水,還散布著零星的島嶼,給海面裝飾著點點綠意。
這些島嶼大半面積狹小,方圓數里到數萬里不等,內中也有諸多生靈孕育。
其中有方萊,大丈,瀛回,齊梁四島,面積廣闊,皆有幾十億里方圓,島上生機勃勃,文明昌盛,不下五洲大陸。只是孤懸海外,與五洲有數億里之遙,故而少有人知。
古元界雖遭滅世之創,元氣大傷,降為中千世界。但此界有不少上古遺留道統,底蘊深厚。
經過數百萬年恢復元氣,漸有生靈誕生。歷經幾萬年原始時代,人族開化,眾仙道統紛紛現世,又經過幾十萬年的發展,修真文明璀璨繁盛,大能強者層出不窮,凡人都慕修仙。
歲月流轉,在經過幾個元劫洗禮之后,當初的幾大仙道傳承有的沒落甚至消失,有的越發強盛,有的則茍延殘喘……
而古元本屆也有驚世之才開創全新法門,流傳世間,成宗做祖,修真界一派欣欣向榮。
隨著時間推移,古元界也在慢慢恢復本源,整個世界有再次晉升為大千世界的趨勢。
由此越來越多的修道天才誕生,各大門派對其中最驚才絕艷之輩收歸山門以后,秘而不宣,默默培養。這些可都是載道之器,未來宗門的扛鼎棟梁,若是中途夭折,任誰都會捶胸頓足。
玉清宗是中洲渡劫期修士沖虛子在上個元劫后,機緣巧合流落玄洲,在此開山傳道,已有數萬年時光。
大約三萬年前,玉清山門毀于道魔之爭,門人死傷慘重。最后在大乘期祖師沖虛子拼死掩護下,由僅存的渡劫期長老全陽子帶領殘余人員撤離,方始薪火得續,傳承不滅。
全陽真人痛定思痛,決心重振宗門,帶領眾人進入玄洲和中洲交界的太平山脈,遠離紛爭,擇取太安等六峰重立山門。一切從頭開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尊奉沖虛子為初代祖師,全陽真人為再傳祖師,僅存的幾位洞虛、合道期存在奉為宗門太上長老,專心修煉。
神游、陽神、定府期存在擔任各大要職,管理全宗。金丹期潛力不足者,擔任外門長老,培養宗門下一代,潛力巨大者成為一代真傳。剩下的玉液、筑基期成為內門弟子,煉氣期為外門弟子。
真傳弟子以“玄云通道月端靜,白玉乘虛日清圓,凌空星朗一丹天,太上淵微顯妙元”二十八字依序論資排輩,道號由輩分和詩中余下字按順序組合而成。
也就是說一代真傳是玄字輩,道號分別是玄云、玄通…..玄元;二代真傳是云字輩,道號分別是云玄、云通……云元,以此類推。
其次收徒擇優,盡歸外門,走傳統采氣煉氣的路數,考驗磨練心性,筑基之后才能進入內門,絕不允許徇私舞弊,攀親帶故。全宗大力培養天才人物,爭奪真傳名號。
最后所有宗門典籍都對門下開放,但需用宗門貢獻值兌換。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宗門貢獻值足夠多,就是仙級功法也可以換取。
此舉極大的加強了宗門凝聚力和競爭性,也保證了玉清宗最優秀的天才可以獲取眾多功法,博采眾長,走出自己的道路。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玉清宗自改革后,從上到下煥然一新,人人勵精圖治,專心修煉。
老祖全陽子在大劫中,歷經戰火淬煉,之后一路高歌猛進,萬余年后成為大乘期修士,乃玉清宗擎天之柱,盡心為后輩保駕護航。
又經萬年時光發展,玉清太上長老和長老中各有一人成為大乘期修士,一代真傳也有一人脫穎而出,晉升大乘。期間最為轟動的莫過于全陽子功成天仙,成為玄洲頂級存在。
至此在擁有仙人坐鎮的情況下,玉清宗一門三大乘,威震玄洲,執玄門牛耳。
這些年,因為大大小小的劫難,玉清宗雖有斷代情況發生,但整體實力越發強盛,前前后后已有十幾代真傳,但每代金丹真傳只取二十七人,競爭激烈。
王卓這批外門弟子,資質出眾,猶勝往昔,被人看好的真傳候選有好幾位,都是人中龍鳳,蓋絕當代的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