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殿出來高觀瀾和吳圍兩人默不作聲,陳芳值聒噪地和顧璘聊些家長里短,一團和氣。</br> 高觀瀾放緩了腳步,看著漸漸走遠的二人,她的臉上一片陰霾。</br> 兩人在宮道上沉默緩步,心事重重。</br> 秋高氣爽,天空一片湛藍。抬頭時不時能看見南歸的大雁,一片肅殺遼闊。</br> 悲寂的鴉聲中兩人離主殿漸遠,吳圍環顧四周,有些煩悶地打破靜謐,“哎!哎!”</br> “閣老,您說皇上怎么想的。這么抬舉這個姓沈的?!?lt;/br> “難道顧璘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竟如此之重?”</br> 吳圍今天挨了一頓批心里十分不痛快,</br> 周紀元與沈錦程的口角她早就知道,已經信誓旦旦地和周紀元這個半女保證要姓沈的好看。</br> 結果一通彈劾反而還讓人升了官,真是老臉都丟盡了。</br> 高觀瀾臉色陰沉不定,“你莫要急?!?lt;/br> “依我看皇上現在給顧璘臉面,是為之后否她的奏折做鋪墊?!?lt;/br> “這樣到時候才不難看?!?lt;/br> 高觀瀾這么一說,吳圍的心思才拉回到那道奏折上。她是戶部尚書,對大寧的財政狀況了如指掌。</br> 之前用寶鈔抵稅就讓人詬病,彈劾她的折子滿天飛。現在還沒學老實,這次居然想弄把大的,提議廢除寶鈔,重發紙幣!</br> 而且,還要以千比一的比率,用朝廷官銀銀票將百姓手里的寶鈔換回來!</br>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真不知道為什么顧璘為什么這么熱衷。</br> 非要這么出挑顯得所有人都碌碌無為!都是庸才!</br> 吳圍對顧璘的政見十分不贊同,她冷言冷語,</br> “顧璘想的很美好。但是這種壯士斷腕,刮骨療傷之事誰愿意去做?誰又敢做?”</br> “改革這等大事,弄不好就背上千古罵名。”</br> “顧璘嘴皮子一張,好名聲她都背了,做事卻要我這個戶部尚書來做,做不好第一個挨罵被問責的也是我!”</br> 看見吳圍上火的樣子,高觀瀾勸慰了她幾句。</br> “這事還是要看皇上怎么想?!?lt;/br> “就算要做,也沒顧璘在一旁干看的道理。大不了這戶部尚書給她坐?!?lt;/br> 不勸還好,此話一出,吳圍更是恨的牙癢癢。她這戶部尚書才坐上幾年,自然不許有人覬覦。</br> “我看她正打的這算盤呢!”</br> “什么財政改革,我看她是想動動官位了!”</br> “畢竟那禮部尚書沒甚滋味!”</br> 見吳圍越來越沉不住氣,高觀瀾冷聲喝止她的話,</br> “合川,慎言?!?lt;/br> “哎?!?lt;/br> 吳圍嘆了口氣不再言語。</br> 高觀瀾默默回想今日皇上在殿上的表現,皇上沒有發表評論看不出明顯的好惡。</br> 本來高觀瀾是篤定皇上會反感這項政策的,但是現在有些拿不準。</br> 她知道皇上反感的顧璘這個人,但是并不反感顧璘的政見,甚至還欣賞她的才干。</br> 平心而論,顧璘有些才華,而且還有一點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大義。但是,她成也在此,敗也在此。</br> 上朝她名聲太顯,新皇登基,天下人只知顧閣老而不問其主。</br> 這就是最大的忌諱!</br> 皇上這幾年的冷落,分化,顧璘沒干多少實事,而且舊政也被廢了不少。威望已經大不如前,而她高觀瀾如日中天。</br> 天下人都說她高觀瀾是天子寵臣,但是這種親信程度與上朝宣治帝和顧璘相比,還差了十萬八千里!</br> 至少宣治帝時期,可沒有一個能與顧璘平分秋色的大臣!</br> 而她高觀瀾現在不時被顧璘懟,連那個閹宦傅清霜都敢不給面子。</br> 想到如此,高觀瀾突然悲從中來。</br> 空曠的宮道上靜的只能聽見兩人的腳步聲,高觀瀾思緒過多,喘息時輕時重,</br> 那游離不定的呼吸可以聽出她的煩躁。</br> 不過片刻,似乎想通什么,這邊人煩躁的喘息變成了低沉的笑聲,</br> “呵呵呵……”</br> “合川,你放心?;噬鲜遣豢赡茉儆妙櫗U的。”</br> 吳圍一激靈,</br> “閣老,此話怎講?”</br> 高觀瀾笑的奇異,</br> “宣治帝與顧璘是相互成全。但是咱們的皇上,在史書上豈能讓一個臣子壓在她頭上?”</br> “顧璘沒有再輝煌的機會了。”</br> 這是高觀瀾第一次把話說透,如此吳圍的心也放回了肚子里。</br> 不過她還是有些疑惑,“既然如此,今日皇上為什么還要給她恩典?”</br> “皇上已經很久沒有讓她的人上來了。”</br> 高觀瀾思索片刻。</br> 是啊,那個沈錦程是什么意思。</br> 這人……皇上看著明顯偏愛,高觀瀾心里突然涌出一個驚悚的想法。</br> 皇上不喜顧璘,但是萬一皇上想扶植起自己的“顧璘”呢?</br> ……</br> 沈錦程剛被小宮女帶回去,還沒抄幾個字突然又來了宮女宣旨。</br> 她不知道怎么就成了侍讀學士!</br> 宣旨的女官十分面熟,正是第一次來翰林院接她的那位。</br> 沈錦程從袖口掏出一錠銀子遞給了馮可,“馮女史,多謝你了?!?l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