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沈錦程收拾好自己去翰林院報到,心情期待又緊張。馬上要回鄉探親,走之前她還要去以后工作的地方“注冊”,然后才能拿到官員身份和回鄉的資助。</br> 在大寧,剛上任的狀元通常會被授予翰林院的職位,如編修或檢討,這些都是相對較高的文官職位。</br> 她是翰林院編修,主要負責撰寫、修訂朝廷文書和奏折,也會參與到講學和國史的編纂中。</br> 拿著憑證很順利的就入了宮,沈錦程被一位女官引著慢慢往翰林院的方向走去。走過七彎八拐的漫長的宮道,女官止住了腳步。</br> 她指著前方壯麗的樓閣道:“大人,前方就是翰林院。您直走就行。”</br> “小的要回去復命了。”</br> 沈錦程客氣拱手,“多謝女史。”</br> 兩人分別之后,沈錦程慢慢向前走去,果然看見了翰林院的牌匾和宮殿。</br> 遠遠望著,樓閣屋脊上琉璃瓦光彩奪目,再走近,院子正門上方懸掛著“翰林院”的牌匾,字跡剛勁有力。</br> 沈錦程在門口停駐,有種千辛萬苦終于出人頭地的感覺,恨不得有個相機打卡留念。</br> 這邊一位紫衣女官早在門口恭候多時,見到穿著官服的沈錦程,她立刻迎了上去,</br> “沈大人,這邊請。”</br> 紫色衣衫已經是內廷官階不小的女史,沈錦程受寵若驚。要論官階這女史比她還高。</br> 她客氣拱手,“多謝女史。”</br> “敢問大人怎么稱呼?”</br> 見這新科狀元這么客氣,馮可嘴角上彎,這些讀書人自命清高,對她們這些沒有文化的閹宦眼高于頂。之前她也被派來接過張安仁,那位“才女”可不怎么搭理自己。</br> 這新科狀元看著還挺上道。</br> “不敢當,我叫馮可。沈大人稱我馮可就行。”</br> 沈錦程連稱不敢,幾番客套之后她也摸出了這人的信息。這原來是司禮監的提督女官,掌宮中刑法之事,是一位重量級內宦。</br> 沈錦程百思不得其解第一天上任,怎么會是這人迎接自己?</br> 這是皇上在抬舉她?還是拉攏她?</br> 初夏的陽光透過院落上方的紅檐照射下來,使得整個院子里金石路面都泛起了淡淡的光澤。</br> 談笑中,沈錦程被馮可引領著往里走。兩人通過一道雕花木門,門扇厚重,雕刻著龍鳳呈祥的圖案,進入之后里邊有許多來來往往的學士。</br> 馮可一位位為她介紹著,眾人和氣寒暄,左一句久仰大名,右一句一表人才,都給足了沈錦程面子。</br> 沈錦程被引見給其她的翰林官員。這些官員中既有年輕的才俊,也有飽經風霜的老學士。她們穿著統一的朝服,服飾上繡有不同的花紋,代表著職級和學科。</br> 這些學士們的談吐不凡,討論的話題涉及天文地理、經濟政治,使得沈錦程興奮中又感到些許壓力。</br> 見過人之后,馮可走了,之后是沈錦程的頂頭上司柳炆帶著她熟悉。</br> 翰林院的主殿文源閣是一高大的藏書樓,是皇宮內僅次奉天殿高的建筑,雖然高不足,但它的占地面積比奉天殿更廣,藏著所有內廷的書籍。</br> 進入內廳,沈錦程首先注意到墻上掛著的幾幅楹聯和詩詞,里邊掛著前幾朝賢臣的題詩,還有這朝顧璘和高觀瀾的墨寶。</br> 在柳炆的帶領下,沈錦程走進了那座巍峨的建筑。</br> 一進門清涼略刺激的樟腦味撲鼻,廳內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書櫥,有門的書柜沒門的架子,各式各樣。書架上放滿了各類書籍。</br> 沈錦程感覺自己掉進了一個樟腦罐子,這么濃烈的味道,到底投放了多少?</br> 她微微瞥了眼書架,只見每層書架都放著幾個開著小口的木盒,濃烈的味道就是從那里散出來。</br> 沈錦程用衣袖微微扇了扇面前的空氣。</br> 柳炆常年在藏書閣中活動,對這味道已經不敏感,她笑道:“沈狀元,習慣了就好。”</br> “樟腦可以驅蟲。每年驚蟄和秋分我們都會投放大量樟腦。”</br> 沈錦程一臉受教。</br> 柳炆繼續介紹,“這里是文源閣,大寧皇家藏書處。文源閣繼承了夏朝緝熙殿,李朝翰林國史院,金內閣大庫等的藏書,歷史悠久,至今約有20萬種200萬冊。”</br> 說完柳炆看向沈錦程,一臉驕傲。</br> 第一次聽見這種天量數字,沈錦程也十分驚訝,“柳大人,這幾層樓居然有200萬冊藏書?”</br> 柳炆笑著點頭,“是的。這只是善本書籍而已,還有數不清的卷宗檔案沒算。”</br> “這些我以后都能查看嗎?”</br> 柳炆點頭,“當然。翰林院就是做學問的地方,書不給翰林看那還有什么意義?”</br> 柳炆的話音落下,沈錦程耳邊就響起了一連串升級的聲音。</br> 足足響了5分鐘都沒有停下來,最后還是沈錦程自己屏蔽了聲音。</br> 沈錦程心情大好,對著翰林院一頓恭維贊嘆,讓柳炆也很滿意。</br> 在頂頭上司的帶領下,沈錦程參觀了內庫藏書。她估摸著,這座藏書樓每層面積大概有一千平左右,一共三層。</br></br>